6月26日,两年两访“山这边”实践团深入江苏溧阳洑家村、安徽郎溪下吴村两地开展实践活动。团队以文化溯源为基、产业调研为翼,挖掘乡土文化底蕴、探索特色产业路径中,解码乡村振兴实践密码,以青春行动赋能山乡发展。
出发前,实践队指导老师钱锦详细讲解了三下乡活动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实践方法。钱锦强调在活动期间,队员要严格遵守团队纪律,服从老师们的安排。她提醒同学们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注意防暑降温,当遇见突发事件时,要沉着应对,及时向带队老师反映情况。
实践团走进洑家村劳模工作室,全国劳动模范溧阳市社渚镇金山洑家村老支书王海清热情的接待了队员们,王海清讲解了以他为核心的“山这边”精神。在工作室里队员们被王海清鳞次栉比的荣誉所震撼,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位老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同时感受到其“敢想、敢干、敢争先”的一生。
在“山这边”党群驿站,队员们学习了“365党建工作法”,参观了洑家村的农产品直播间,王海清向实践队队员们赠送了中央纪委委员,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撰写的长篇调研报告《山这边,山那边……》
村史馆中,王海清详细介绍洑家村发展背景及历程:从一个丘陵山区贫穷小山村嬗变为人均收入10万元的富裕乡村。亲身感受国家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山村的历史巨变,体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山这边幸福”。
洑家村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历经岁月沧桑,牛头山地名文化的历史渊源、出土的汉朝文物承载着岁月故事,洑家村历史的痕迹与现代洑家村建设发展规划交相辉映。
接着,实践团来到安徽郎溪下吴村茶山。钱锦从茶叶种植管护、传统炒制技艺,到品牌塑造与产业融合发展,系统讲解“山那边”茶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从“山这边”的历史文化溯源,到“山那边”的特色产业实践,实践团在行走调研中,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与时代内涵。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以青春之姿探索“山这边”与“山那边”乡村振兴密码,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助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文:李涛、钱锦
图:黄伟彬、钱锦
审核:林洁
王海清介绍参加全国劳模大会表彰照片
王海清向师生赠送《山这边,山那边……》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