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0-05-17 11:35   字号: [        ]

昆政办〔2010〕10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去年入秋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持续的旱情给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为切实有效地做好今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现就做好2010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7月以来,我市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大部分地区雨季提早结束。2009年秋季至2010年初夏全市连旱,旱情范围持续扩大、时间不断延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给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汛期即将到来,全市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山区等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持续严重干旱情况下,土体松散开裂,山体紧固性发生变化,一旦遭遇强降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加。为此,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深对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严峻性的认识,决不能麻痹大意,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因为工作不到位使已遭受旱灾之苦的老百姓雪上加霜,蒙受双重损失,切实从组织领导、制度措施、经费保障、监测预警等方面入手,全面增强防灾、除灾、避灾的责任感、紧迫感,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尽可能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做好、做实。

二、完善机构,细化责任,迅速启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把防灾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

(一)组建领导机构。县、乡两级政府一把手是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要迅速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要立即组织开展相关汛期地质灾害各项工作,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巡查等工作,把防灾责任落实到位。

(二)细化防灾责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测预报、防治规划、应急调查及治理;民政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救灾协调、灾情核查、灾民转移安置、救灾物资发放及民房搬迁建设等工作;发改、财政部门负责按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安排救灾、治理等专项经费;交通、工信、水务、农业、林业、环保、卫生、乡企、煤炭、电力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对本部门以及下属单位的在建或已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负责。

(三)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机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与乡(镇)、村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完善乡(镇)、村两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编制方案预案。各县(市)区政府要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基础上,及时填写和发放“两卡一书”(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避险卡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通知书),认真编制《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对排查出的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人口密集区、交通干线、学校、村庄所在地的山谷沟口、矿山、在建工程项目隐患点,各县(市)区要及时组织编制隐患点应急预案。

三、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县(市)区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以监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认真执行“四项制度、三项措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落到实处。

(一)狠抓层层负责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层层分解落实监测和防治工作责任制,逐一将监测责任落实到乡、村、点、户、人,严格实行“四包三落实”,即县(市)区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群众和落实转移路线地点、落实报警人员及信号、落实避险场地,确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二)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各县(市)区要坚决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重要岗位实行主副班制度,要切实安排好节假日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保证能够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强化险情巡查制度。各县(市)区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查力度。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切实加强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临灾状态时,应进入临灾应急期,要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防灾避险措施,将有关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在建工程、矿山作业区域、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校校舍、村庄、旅游景区景点和陡坡下、沟口处的居民点等巡查,一经发现新的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灾措施及预案,及时发放“两卡一书”,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防灾责任制、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因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落实灾情速报制度。汛前,各级各部门务必将监测、值班人员电话及时上报市政府办公厅及相关部门,保证联络人员明确,信息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要按地质灾害速报的规定,务必第一时间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按照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五)完善灾害防治措施。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对防灾预案确定的隐患点、危险点,要及时布置和落实隐患点的观测工作,保证每一个隐患点都有专人负责监测,有专门防灾措施,并认真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划定警戒区域,树立警示牌,实行预警动态监测,设置临灾预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措施,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

(六)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专群结合、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机制,依靠科技、依靠全社会力量,拓展新时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增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效能。要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充分发挥群众识灾、报灾、避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测群防的能力。

(七)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注意接收气象部门的“等级预报”结果,及时收集汛期降雨趋势预测资料,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结合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险情动态和灾害发展趋势,规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程序,健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八)重点保证防治经费。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规定及时拨付充足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等工作,并确保群测群防人员工作经费发放足额到位。对因经费不到位,导致灾害隐患点无监测人员或监测不到位的,将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

四、扎实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务必担负起地质灾害防治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市、县、乡各级相关部门要密切联合,同心协力,确保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市)区政府要在汛前,组织相关单位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联合检查。通过实地检查、听取汇报、查看资料、明查暗访、现场提问等方式,对各项防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督促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做到万无一失。

(二)严肃工作纪律。要全面落实群测群防监测网络领导责任,特别是针对今年乡镇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的特殊时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乡镇两委班子换届期间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克服一切困难,切实做好工作交接和衔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因换届而松懈和有所脱节,做到无缝衔接、平稳过渡。

(三)严格责任追究。对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不认真,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擅离职守、推诿扯皮、指挥组织不力、监测预报不及时、防御措施不落实、漏报险情灾情、贻误避灾撤离时机等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四)抓好培训教育。各县(市)区要不断扩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覆盖面,针对未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的乡镇,特别是乡镇和村基层班子换届新增人员及监测工作人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系统化培训,积极对农村基层干部、乡镇国土所人员、乡村建设规划、民政管理人员、村组监测员、普通群众和中小学校师生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各级干部和村民知灾、防灾并会主动避灾。要加强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群众进行识灾、报灾、避灾等防灾知识培训,让受威胁村民识别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特征和前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防治工作手段措施等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