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政府文件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1-01-26 16:00   字号: [        ]

昆政发〔2011〕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发挥昆明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区位、地标、自然、气候、人才、基地、文化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体育发展规律、具有昆明特色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培育特色运动休闲和体育创意文化娱乐新兴业态,积极引进品牌体育赛事,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促使各级各类体育市场充分发育,逐步建成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政府保障群众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业新格局;努力增强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为把昆明建成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桥头堡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指导原则

——坚持统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

——坚持“民投民有、民办民营、民富民强、民乐民享”,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

——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体育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结构逐步优化,布局日趋合理,地位明显提升,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力争体育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建设世界级的体育训练中心或基地,形成一批体育产业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基本建立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促进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保持体育彩票发行量、年度全国及省级以上比赛数量和水平全省领先,力争培育1—2个世界级的体育赛事长期落户我市。

二、工作重点

(四)优化体育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全市体育产业发展,促进资源、资金、人才等合理配置。加强区域间体育产业的整合,加强与周边城市体育产业与项目的联合,围绕建设“一环一带一特色”体育产业格局,形成集约型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把昆明建设成为体育事业繁荣、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市场活跃、体育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于西部地区前列,带动全省、辐射西南、影响东南亚的文化体育名城和中心,全面增强昆明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昆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环”是以昆明主城区及安宁、呈贡、晋宁打造以体育用品和人才市场、体育竞赛与训练市场为主的环滇池体育产业圈;“一带”是以东川、禄劝等户外山地运动为主的高原山地体育产业带;“一特色”是以石林、阳宗海等地理地形优势形成的特色体育休闲产业区。依托我市在自然、区位、历史、民族文化、体育资源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培育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培训、赛事开发、场馆服务、服务制造等优势产业群,打造差异化的体育服务产品与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一批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群。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培育1—3个省级以上体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根据新时期体育产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体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构。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事企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体育管理体制。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国有经营性体育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集团化发展,建立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效益显著的大型体育企业集团。依法实施对体育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盘活国有资产,确保保值增值。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外扩内联”组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育经营管理集团,形成综合经营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和各种体育相关产业的多元产业联合体。切实转变经营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进行资产重组,建立场馆建设、商贸、旅游、体育用品交易、体育传媒等相关行业的体育产业集团,并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市体育体制改革和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六)精心打造体育产业品牌。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力度,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品牌建设,以品牌优势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打造1-2个国内知名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体育用品品牌,培育2-3个国内一流赛事和一批传统品牌赛事,建设国家海埂体育训练基地等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培训品牌,形成由赛事品牌、服务品牌、培训品牌以及运动员、教练员等组成的品牌群。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有比较优势、有竞争实力的体育产业重点企业,组建市体育产业集团。

(七)开发各类体育市场,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体育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卫生、建筑、会展、广告、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产业良性互动,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进一步完善体育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组织、体育赛事依法开发其专有名称、标识等无形资产。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我市开办体育健身连锁店,鼓励本地社会各界兴办体育健身俱乐部;鼓励各健身俱乐部间资源共享,扩大经营空间;强化网点规划和建设,打造差异化的健身俱乐部;加强收益管理,丰富各健身俱乐部的服务内容,引导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三次消费。积极培育竞赛表演市场。支持一批水平高、影响力大、观赏性强、群众基础深厚的体育竞赛项目进入市场;加强竞赛表演市场的策划、包装和营销工作,打造我市国内外体育赛事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股份制职业俱乐部,实现体育赛事主体多元化。紧密结合我市旅游业的二次创业工程,充分发挥我市的体育、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在各县(市)区开发一批高尔夫球、登山、攀岩、漂流、探险、定向运动、汽车、摩托车、滑草、水上运动、台球、网球、室内健身、自行车等经营项目。建立昆明户外运动基地、举办各类国内外定向运动及汽车越野赛事。开发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展演业、民族民间大众健身娱乐业、民族民间体育旅游业。

(八)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体育设施,认真做好全市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模式,努力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在提供社会体育服务、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方面的作用。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各县(市)区要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多渠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加强中小型体育场馆和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建立和落实服务规范、安全管理、维修保养等制度,保证公共体育设施正常安全使用。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要把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列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区所具有的体育、社会、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做好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项目引导与政策选择工作。要正确处理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体育产业发展重点,落实各项相关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动员和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两级统计指标体系,即《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各部门的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快推进我市体育产业的统计调查工作,将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以掌握我市体育产业的总量、业态成熟程度、产业组成结构、产业关联度等基本经济指标,为科学制定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对符合扶持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项目和企业等,统筹纳入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十一)制订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体育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完善体育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担保机构为体育产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积极推进银体合作,探索开发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体育消费服务功能,加强市场化运作和基金使用监管。鼓励小额贷款,鼓励个体参与小型体育设施和社区级健身中心的建设与经营。

(十二)落实税收减免支持政策。采取积极税收措施,扶持各类体育企业的发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规定,对符合减免条件的相应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房、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十三)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放宽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兴办国家政策允许的各种体育经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规划建设、税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投资体育企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允许其注册资本在两年内分期注入,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投资人以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组建体育企业,作价入股占有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十四)抓好队伍建设。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既懂经营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吸引和聘用国内外高级人才。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畅通体育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加强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在岗培训,推进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不断提升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十五)完善体育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各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凡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项目及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与手段的新兴项目,体育部门要加以引导和管理;建立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机制。成立昆明市体育产业协会,作为政府具体管理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工作机构,重点做好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评议及重点项目的具体协调工作;作为以体育企业为会员的社团组织,重点做好对体育企业的服务工作,对体育企业提供市场咨询服务,组织培训,举办交流与讲座,为体育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积极有效的桥梁与纽带。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