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政府文件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1-07-13 16:33   字号: [        ]

昆政发〔2011〕55号

各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为牢固树立“绿化和生态是城市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认真落实“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域林湿化、农田林网化、村镇林果化、市域全绿化、国土生态化”的要求,有效防止城市建设无序扩展,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依据昆明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和昆明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在主城—呈贡新区、主城—空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经开区、呈贡新区—度假区大渔片区—高新区马金铺片区、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晋城、晋城—昆阳、昆阳—海口、海口—太平—西山等区域规划建设城市生态隔离带”的决议,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在呈贡与空港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建设城市生态隔离带的决议》,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全面实施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和建设工作,有效改善城市生态景观,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实现昆明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生态连续性、整体性原则。合理布局和完善生态阻隔类型,注重隔离带与外部生态绿化以及生态隔离带本身内部的连续性的连接,完善城市生态体系,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2.地带性、特色性原则。尊重不同区域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选择绿化模式、栽植品种、管护机制,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隔离带系统,突出区域特点。

3.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形成依山就势,补绿添绿相结合,自然形成与人工建设相结合,坚持成“带”与适当据实局部变更补足相结合,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5.属地实施、社会参与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由所在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区域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托现有的山、水、林、田等自然景观和资源,在城市各组团之间规划城市生态隔离带,明确区域内禁止开发建设。采取严格的保护控制和绿化建设工程措施,建设城市生态隔离带、防护林带,河流水系、道路交通等绿色廊道。

(二)建设重点区域

1.主城呈贡新区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10000米,平均宽2230米,最宽3370米,最窄1000米。具体地点涉及:经开区阿拉街道办事处和官渡区矣六街道办事处、小板桥街道办事处、经开区洛羊街道办事处、呈贡县斗南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区域面积33435亩(官渡区19725亩;呈贡县13710亩),其中:耕地13155亩;林地12525亩(现有林地7020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5505亩);水域105亩;建设用地7650亩。

2.主城空港经济区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15080米,平均宽7140米,最宽10780米,最窄400米。具体地点涉及:盘龙区双龙乡、经开区洛羊街道办事处、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区域面积161550亩(官渡区69076亩;盘龙区67861亩;经开区24613亩),其中:林地128700亩(现有林地104985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23715亩);建设用地32850亩。

3.空港经济区经开区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4010米,平均宽790米,最宽1200米,最窄500米。具体地点涉及经开区。规划控制区域面积4740亩,其中:耕地61.5亩;园地717亩;林地3240亩(现有林地849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2391亩);建设用地721.5亩。

4.呈贡新区度假区大渔片区高新区马金铺片区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15000米,平均宽2530米,最宽4130米,最窄400米。具体地点涉及:呈贡县吴家营街道办事处、度假区大渔街道办事处、高新区马金铺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区域面积56955亩(呈贡县14910亩;高新区28095亩;度假区13950亩),其中:耕地14550亩;林地21217.5亩(现有林地16267.5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4950亩);园地14445亩;水域1320亩;建设用地5422.5亩。

5.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晋城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14000米,平均宽2040米,最宽5600米,最窄510米。具体地点涉及:高新区、晋宁县。规划控制区域面积42873亩(高新区17622.3亩;晋宁县25250.7亩),其中:耕地5013亩;园地3965.6亩;林地33146亩(现有林地14885.8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18260.2亩);水域450亩;建设用地283.4亩;其他农用地15亩。

6.晋城昆阳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26000米,平均宽2420米,最宽4700米,最窄870米。具体地点涉及:晋宁县。规划控制区域面积94335亩,其中:耕地11055亩;林地66018亩(现有林地39630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26388亩);园地4710亩;水域3150亩;其他农用地270亩;建设用地9132亩。

7.昆阳海口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12130米,平均宽2700米,最宽4450米,最窄720米。具体地点涉及:晋宁县、西山区。规划控制区域面积49086亩(晋宁县37894亩;西山区11192亩),其中:耕地2224.2亩;林地43724.3亩(现有林地35794.1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7930.2亩);园地1981亩;水域99.3亩;建设用地1057.2亩。

8.海口太平西山生态隔离带。

建设生态隔离带长27000米,平均宽1890米,最宽3300米,最窄330米。具体地点涉及:西山区、安宁市。规划控制区域面积76433.7亩(西山区58898.1亩;安宁市17535.6),其中:耕地3869.4亩;林地71006.7亩(现有林地58946.5亩,规划新增生态林地12060.2亩);园地24.75亩;水域239.85亩;建设用地1098亩,特殊用地195亩。

三、建设期限和实施计划

八条生态隔离带建设,应结合昆明力争2013年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在2013年基本建成,2015年全面建成。其中:

1.2011年前完成新增绿化总任务的20%(含第一批下达计划)以上。7月30日前完成辖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评审、上报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完成整地、苗木准备等工作,条件成熟的及时开展绿化造林工作;8月30日前全面完成当年种植任务,9月30日前完成县级自检自查和补植补造工作,上报自检自查报告;11月30日前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检查考评。

2.2012年7月30日前完成新增绿化总任务的70%以上;2013年7月30日前完成新增绿化总任务的100%。

根据年度计划任务,每年1月30日前,做好冬春季绿化造林整地和苗木准备等工作;3月30日前,全面完成冬春季种植任务;5月30日前,完成雨季绿化造林整地和苗木准备工作;7月30日前,全面完成当年种植任务;9月30日前,完成县级自检自查和补植补造工作,上报自检自查报告;11月30日前,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检查考评。

3.2014年查缺补漏,做好重点区域中低产林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8月30日前,完成当年中低产林改造任务;9月30日前,完成县级自检自查,上报自检自查报告;11月30日前,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检查考评。

4.2015年做好重点区域中低产林改造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8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任务;9月30日前,完成辖区城市生态隔离带所有项目的自检自查工作,上报县级检查验收报告及验收请示;11月30日前,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总体验收和考评;12月30日前,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项目执行情况,对已建绿地和林地,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列为永久性保护。

四、规划和建设的相关要求

1.要把生态隔离带建设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要工作、重要任务和主要举措之一,保证隔离带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注重隔离带与外部生态绿化以及绿化带本身内部的连续性的连接,使生态隔离带建设具有生态连续性并保证隔离带的带状属性,原则上要求隔离带宽度不低于1公里,在出现已批用地等特殊情况下允许适量调整,以保证组团间的生态非建设隔离区。

2.增强规划可操作性。要结合“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域林湿化、农田林网化、村镇林果化、市域全绿化、国土生态化”的要求,结合城乡建设“五年规划”,先抓紧实施好主要敏感地带、重要地带,梯次推进。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控制、分片组织实施。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遵循依山就势的规划原则,采取补绿添绿相结合,自然形态与人工美化相结合。提高城市生态隔离带的可操作性,保证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合理有序。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要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先行实施重点部位、重要节点,同步推进具备条件的相关区域,其他区域根据准备情况梯次实施。为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及城市生态隔离带整体生态环境效果,涉及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要按照市规划局完成的总体规划,实地勘查、落实辖区划定范围及界线,实行“一点一策”,分类落实,尽快协调和移交土地,设立界线标志,编制辖区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具体地块、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实施主体、年度计划及工作进度等,于2011年7月30日前,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评审后上报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因地制宜,创新生态隔离带建设模式。突破传统绿化造林设计思维和模式,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针对不同地段地块实际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如:可以结合中低产林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种植经济林木建设果园;开展碳汇造林;村庄、居民点旁建设生态公园、植物园等。按照适地适树的要求,优先选择质优、价廉、速生、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和苗木建设城市生态隔离带,彰显城市和地域特色。

4.突出生物多样性,打造人工植物群落。在实施过程中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速生树种为主,并注意林相质量的提高。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以及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选择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阳性树种与耐阴性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等类型,并达到高低错落有致,层次色彩分明,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根据树种特性、防护功能、立地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适宜造林密度。

(1)涉及到“四环十七射”、铁路、滇池主要入(出)湖河道及周边“四退三还”等部分,原已规划绿化美化建设的重点区域,按照原定相关要求及建设标准,建设生态隔离带。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在道路两侧、河岸等立地条件较好的适宜地段,建设兼具生产与生态景观双重功能的林带,发展苗木产业,提高经济收入。林带内苗木由永久性绿化景观苗木和临时性生产苗木组成。苗圃林带应种植地径4厘米以上的乔木,初植密度株行距为2×2米,其中紧邻道路第一行定植株应种植地径4厘米(或冠幅120厘米)以上能开花或观叶的景观乔木或小乔木。县乡公路两侧10米、乡村公路两侧5米的景观型绿篱和株行距为4×4米点位上的苗木为永久性苗木,在承包期内不得迁移,其余苗木视作生产性苗木,可按生产经营需要随时迁移;在苗圃式林带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保证永久性苗木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3)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环城林带。以栽植高大乔木为主,适当以园林景点点缀。林带建设要因地制宜,打造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总量适宜、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依托林带、片林、生态园、林网等绿化网络,构筑城市绿色屏障,改善城郊生态环境,使环城周边绿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4)村镇和厂矿企事业绿化:工程涉及的全部村庄要进行整体绿化治理,建成“绿化示范村”。示范村绿化内容包括进村道路、环村、路渠、街道、公共场所、农舍四旁和居民庭院的绿化,村庄绿地率达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厂矿、企事业单位绿化治理内容包括:生产区绿化、生活区绿化、环厂林带建设等。要选用抗污染性强的高大乔木建5行以上环厂林带,生活区要见缝插绿,用抗污染性强的高大乔木建立隔离带,适当建设一些景点、游园。

(5)充分利用田间道路、河渠、地埂等,栽植杨树等高大乔木,构筑农田防护林体系。

(6)按照保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新建城市生态隔离带的同时,加强对现有的森林资源和城市中达到生态林要求的绿地进行保护,严禁破坏。

(7)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的绿化树种,条件适宜的地块选择有经济效益的树种。苗木标准要求:苗高2.5米以上,地径4厘米以上,常绿树种占80%以上。

建议生态隔离带绿化树种:

高大乔木类:桉树、银桦、雪松、北美红杉、华山松、云南松、柳杉、滇朴、黄莲木、杨树等。

中等乔木类:水杉、中山杉、银杏、大叶香樟、重阳木、圣诞树、枫香、落羽杉、核桃、滇青冈、麻栎、旱冬瓜、川滇桤木等。

小乔木类:栾树、乌桕、蓝花楹、头状四照花、马掛木、石楠、多花木兰、滇含笑、金竹、慈竹等。

观赏类植物类:木槿、夹竹桃、法国冬青、枫香、碧桃、垂丝海棠、冬樱花、火棘、车桑子、马桑、紫叶李、日本樱花、云南樱花等。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是生态隔离带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辖区生态隔离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保证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隔离带的整体生态效果。

1.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相关副市长为组长、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市政府两个目督办、市十三纪工委、相关县(市)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市规划、林业、园林、财政、发改、住建、农业、水务、交通、环保、滇管、国土、城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从规划、林业、园林部门抽调业务熟悉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加强对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各有关县(市)区、三个开发(度假)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按规划要求全面完成辖区建设任务。

2.明确职责。各级领导都要切实把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及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搞好组织发动、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协调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由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市国土局、市园林局、市森林资源管理总站配合。市园林局、市林业局要积极配合做好生态隔离带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做好绿化苗木培育,并推荐好适地适树、质优价廉的苗木。根据建设方案,城市生态隔离带涉及建城区及村庄部分,由市园林局负责指导实施;涉及农用地部分,由市农业局负责指导实施,涉及入湖河道及滇池周边“四退三还”等部分,由市滇管局负责指导实施;涉及其他河道两侧及库塘周边部分,由市水务局负责指导实施;涉及道路沿线部分,由市交通局负责指导实施;涉及林地部分,由市林业局负责指导实施;滇管、环保部门要结合水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积极支持、指导各有关县(市)区整合资金,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作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确保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生态环境效果。

3.建立机制。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安排部署下月工作。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情况分析会。

(2)建立信息周报制度。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要对辖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工作措施等实行周报制度,于每周一分别上报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目督办。领导小组每半个月对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生态隔离带建设进度进行排名和通报,并由新闻媒体跟踪报道。

(3)建立观摩巡查制度。每年建设任务完成后,从10月份开始,由市领导带队,组织各有关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和有关部门领导,对当年完成情况进行观摩巡查,促进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相互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生态隔离带建设质量。

(4)建立工作督查督办和目标考核制度。

由市纪委第十三纪工委对生态隔离带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进行考评。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生态隔离带建设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建设生态隔离带对于有效防止城市建设“摊大饼”,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绿地系统建设水平,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品位的积极促进作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全力营造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自觉性,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昆明生态建设水平和质量。

(三)狠抓关键,确保质量。

1.落实土地关。各相关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要依据规划,协调和移交土地,并按照辖区生态隔离带建设方案要求确定实施主体,确保建设进度和生态环境效果。

2.把好种植质量关。按照建设方案的技术要求,严格把好整地、起苗、运输、栽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造林质量,建设精品工程,真正达到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采取和推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有效措施,实行招标承包绿化造林制度,提高生态隔离带建设质量。

3.强化管护,巩固成果。城市绿化美化,必须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在扩大绿量、提高品位的同时,要建立管护责任制,制定操作性强的生态隔离带管理办法和规定,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防火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并将已建绿地和林地,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列为永久性保护,确保绿化建设成效。

(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入。

各相关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要积极行动,创新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根据隔离带建设推进实际和条件,分点分段制定建设方案,与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花卉苗木企业投资苗木基地建设,广泛鼓励和动员企业集团、机关团体和单位个人踊跃捐资认建,通过市场运作、建立基金、接受捐助、争取项目土地出让占比收益提取等多种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加大隔离带建设投入。

附件: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附件

昆明市城市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  喜(副市长)

副组长:陈  勇(副市长)

成  员:傅  希(市政府副秘书长)

            毕  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徐正林(市委目督办主任)

            郑剑秋(市政府目督办主任)

            陈菊珍(市纪委第十三纪工委书记)

            赵戍军(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张正坤(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李  峰(度假区管委会调研员)

            吴  涛(盘龙区政府区长)

            刘毓新(官渡区政府区长)

            郭希林(西山区政府区长)

            王剑辉(安宁市政府市长)

            缪  军(呈贡县政府县长)

            岳为民(晋宁县政府县长)

            胡炜彤(市发改委主任)

            余汝兴(市财政局局长)

            李  亮(市规划局局长)

            焦延田(市园林绿化局局长)

            曾令衡(市林业局局长)

            周兴舜(市国土局局长)

            尹旭东(市住建局局长)

            陈  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刘跃进(市环保局局长)

            柳  伟(市滇管局局长)

            郭焕波(市农业局局长)

            储汝明(市水务局局长)

            王  忠(市交运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林业局曾令衡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规划局李亮同志、市园林绿化局焦延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