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联合发文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规划纲要的通知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3-11-29 12:05   字号: [        ]

昆办发〔2013〕17号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昆明市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规划纲要》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

2013年11月23日  

昆明市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规划纲要

为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西南开放城市”,根据《中共昆明市委、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昆发〔2013〕10号)精神,制定本纲要。

一、认清形势,准确定位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目标

(一)挑战与机遇

1.面临挑战。21世纪是城市建设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实力重新排序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2012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791.4亿元,增长12.9%;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46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6.68亿元,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强,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竞争力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逐渐由旅游“目的地”变为“过境地”、“中转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城市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环境不优、形象不佳等问题逐渐显现,经济区位优势、自然环境风貌以及春城气候特色和历史文化遗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城市缺乏个性,街区和建筑风格没有特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支撑不强、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面临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为云南、昆明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经济圈,把滇中地区培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能源、商贸物流基地和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昆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来,昆明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新区建设实现突破,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一湖四片”、“一主四辅”的发展格局,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重要意义

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建设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春城、打响“中国春城”品牌、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昆明“争当云南‘三个发展’火车头、争做全省‘三大战役’排头兵、在全国省会城市发展中争取新地位”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有利于充分展示昆明“中国春城”宜人气候特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有利于弘扬城市的文化与个性,有利于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和集散地功能,促进与国内外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

(三)总体要求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云南桥头堡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以文立市的理念,充分挖掘自身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西南开放城市”四个品牌,把昆明建设成为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品质卓越、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成为最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业新都市,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要求:从现在起至2016年,高品质编制并组织实施城市战略研究与远景规划、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规划、文化发掘保护、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专业规划,在路网交通、公共交通、供水排水、城市燃气、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环卫设施、旅游配套硬件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旅游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平,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指导原则

——坚持以文立市。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维系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内涵,展现昆明城市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着力把昆明打造成个性之城、特色之城。

——坚持生态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生态文明理念,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彰显特色。充分挖掘昆明舒适宜人的气候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高原湖泊资源、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都市资源,打好“气候牌”、“文化牌”、“山水牌”和“开放牌”,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绽放“春城”独特魅力。

——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立足国际视野,推进沿边开放,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昆明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群众满意城市”为出发点,从老百姓关心的环境、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构建管理有序、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努力建设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五)目标定位

1.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发挥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春城”的内涵和外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突出春城特色,突显“春天”的宜人,展现避暑之地的元素;突显“春天”的色彩,展现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的元素;突显“春天”的气息,展现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元素;突显“春天”的意境,展现包容万物、百花齐放的元素。将昆明打造成为休闲度假之城、绿色养生之城、避暑避寒之城、运动健康之城,全面提升春城昆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精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历史文脉,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特色文化。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加强保护与利用的结合,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学术研究,进一步培育城市文化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历史旅游资源品牌,增强昆明历史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3.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充分挖掘高原湖泊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环滇池生态湿地和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把环滇池区域建设成为城市生态文明新窗口、创新文化新载体、综合旅游新地标。延续“三山一水”的城市文脉,围绕“一湖四片”、“一主四辅”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山坝结合、特色鲜明的城市体系,加快建设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4.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西南开放城市。充分挖掘对西南开放大都市的优势资源,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昆明对外开放水平。以昆交会、南博会等节会为载体,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互动交流,密切与友好城区的往来,全面提升昆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尚色彩,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世界知名西南开放城市。

二、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六)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水平。牢固树立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地域性、开放性、国际性为指导,充分挖掘昆明独特的气候、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高原湖滨生态环境、面向西南开放城市等资源优势,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为引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以国际视野和超前眼光,优化调整《昆明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与远景规划》和修订《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制定《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编制《昆明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及其《三年行动计划》、《昆明城市文化发掘保护课题研究报告》及其《三年行动计划》、《昆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其《三年行动计划》。

(七)完善“一湖四片、一主四辅”城市规划布局。按照宏观有指导、远景有方向、近期有落实的规划基本原则,衔接国家、省域、滇中城市经济圈规划和昆明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坚定不移推进以“一湖四片、一主四辅”为核心的现代新昆明和昆明都市区建设,加速推进和实现昆明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转变,保护好昆明大山大水的城市布局结构,凸显昆明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在滇池盆地内,落实环滇产业调整,保持环滇生态平衡,大幅度提高环滇池湖滨区域国际旅游产业建设用地比重,做精主城、做大呈贡东城、做优晋城南城和昆阳海口西城,推进滇池西岸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构建“一湖四片”的昆明城市旅游发展格局。在昆明都市区,以“一主四辅、东西南北两轴”区域为重点,加快空港区、嵩明新城、安宁市、富民新城、宜良新城和交通沿线重点山区乡镇的规划建设发展,逐步实现昆明城市空间由滇池流域内为主发展,向滇池流域内外都市区并重发展的转变。

(八)加快修订完善各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按照国家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门户城市的要求,加快修订完善昆明涉及对外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道路、铁路与城市轨道等战略性的基础设施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按照落实市域、都市区和滇池盆地三层次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推进昆明自然生态环境特色的恢复和保护,编制和修订市域与滇池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规划。按照现代新昆明建设、滇池治理总体规划和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发展的要求,编制完善环湖截污与滇池盆地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体系规划和环滇池生态区域规划。把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有机联系起来,编制和修订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立足长远,积极开展《昆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和《昆明中心城区竖向规划》编制。按照现代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依托自然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修订和完善昆明旅游发展规划。

(九)加快编制完成城市控详规。加快完成昆明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的编制修订,不断完善规划管理主要依据的红线、绿线等“六线”控制和控详规“一张图”的修订维护制度,加快实现城市控详规与城市形象设计的全覆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扎实推进“3015行动计划”,着力开发建设好“十大片区”、“十大项目”、“十大基础设施”,尽快实现老城靓丽转身,新城突破崛起。合理控制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研究确定城市建筑基本色彩,塑造现代城市标志,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彰显昆明的城市之美。

(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以南博会、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全面实施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高速公路、铁路及城市广场周边、旅游人口集中区、老旧街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着力改善城市形象,实现“老城靓丽转身”。

(十一)加快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按照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结合广大山区特点和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都市农庄和旅游乡镇建设步伐。稳步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实施迁村并点,有重点地优化县城、重要镇、村的规划,加快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

(十二)健全规划决策机制。进一步扩大规划决策前的公众参与范围、参与程度,完善专家技术咨询体系;依法完善各级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运作制度,有效衔接与规划决策涉及到同级的有关项目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收储与出让、项目投融资等多方面工作;不断完善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制度,努力实现重大决策科学化、重大利益调整民主化和阳光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凸显规划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和龙头性。

三、提升品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十三)做精做美昆明城市新六大片区。东城呈贡片区要抓紧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增加人气;南城晋城片区要按照组团式发展的要求,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质;西城海口片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打造滇池西岸黄金旅游线;草海片区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努力打造现代新昆明的“城市客厅”;空港片区要严格控制规划红线,构建新昆明临空产业新区;巫家坝片区要延展至环湖三个半岛,着力打造南部城市副中心。

(十四)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加强城镇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体育休闲、商业广场、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旧城改造、房地产、社区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提倡以邻里为设计核心,留出公共空间,为游客、市民提供综合服务。引进和建设一批国际知名酒店、主题娱乐、旅行社品牌,在昆明主城区以及新机场建设全公益性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持续开展游客休息站、旅游厕所、旅游公共标识、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加强城市水电气生命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公益设施配套建设,在城乡道路改造建设时,同步做到供水、供电、通讯、燃气等市政管线进入地下管沟,实现环滇池水、电、气、通信网闭合。全面推进自来水老旧管网改造和市政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饮水安全。保障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稳定,提高供电可靠率,满足昆明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医院、交通、电信、广播电视、宾馆酒店、旅游景点、商场超市等用电需求。按照“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发展战略要求,大力实施宽带建设“光进铜退”工程,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接入宽带标准,推动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广云计算和物联网试点。加大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统一规划、远近结合、近期成片、远期成网发展目标,确保城市燃气供应安全稳定和燃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六)加快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加快以城市交通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改造环湖大道,建设环湖轨道、环湖滨水步道、环湖观光水运和环湖自行车道,着力构建主次分明、主辅完善、配套齐全的环滇池交通体系。加快内、外绕城线及其联络支线建设。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以空港和铁路为核心,公路为支撑,扩大对外交通通达率。加大城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力度,加快主城16条公路和铁路进出口建设,持续开展城市重要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地铁3号线和6号线二期工程建设进程,确保1、2号线首期工程如期全线通车。加快推进新昆明东城至南城城市主干道、滇池航运工程和公路改造工程、昆玉高速交通整治项目、环滇池生态湿地公园、龙泉路延长线、二环三环高速互通连接通道、飞虎大道建设及官南大道提升改造、晋宁至江川高速公路和呈澄高速公路、西山区眠山至团结街道办事处龙打坝公路建设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十七)全面实施环滇池湖滨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环滇池面山绿化屏障和环滇池湿地“两环”建设;加快推进主城—呈贡新区等八条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全面实施环湖截污、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清淤“六大工程”,重点抓好滇池治理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三大任务;加强城市污水排放整治,实现彻底治污;开展36条出入滇池河道整治和景观美化,建成生态水系网络系统;加强十大水库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拆除库区及保护区范围内临违建筑,实施生态绿化和水源涵养规划建设。大力实施滇池湖滨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环滇池七大湿地生态文化公园建设。

(十八)加大污染物治理减排力度。继续推进城市、园区及乡镇(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继续抓好“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重点推进规模企业脱硫、脱硝、低氮燃烧等技术改造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加强环境监管,严格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PM2.5日常监测,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不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努力建设碧水蓝天的宜居城市。

(十九)加快推进森林昆明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构筑城市生态屏障,塑造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的绿色城市。保护恢复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及滇池“大三山一水”和云大山、圆通山、五华山及翠湖“小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充分展示昆明的山水城市之美。持续开展城市道路、河道、公园、广场、商业区、住宅小区等区域绿化美化,形成层次丰富、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化新格局。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推进“五采区”、石漠化、难造林地的生态修复治理,到2014年,实现面山绿化无盲区、全覆盖。

(二十)打造绿色之城、宜居之城。加快培育建筑和房地产业,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呈贡新区和五华区泛亚科技新区两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率先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培育绿色服务产业,形成高效合理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新建保障性住房率先实行绿色建筑标准,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力争实现新建建筑绿色化全覆盖,打造“绿色之城”、“宜居之城”。按照《昆明市住房保障“十二五”规划》,通过高端商品房、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覆盖高、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宜居环境。创新住房保障方式,形成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租房与售房相结合、特惠与普惠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人才安居政策,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完善小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配套设施,建设文明和谐新型社区。

(二十一)深入开展幸福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以“一通六有”为建设内容的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以“八化十有”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规划优先,认真做好幸福乡村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形态规划和农房建筑形态规划设计,有序推进迁村并点,实施项目带动,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蔬菜、山区林果等特色农业经济;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打造都市农庄;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加快农村交通、道路、水利、电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民房、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农村产权的融资抵押工作,建立市级农房建房贷款风险担保基金,拓宽农村建设和建房融资渠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十二)完善城市旅游特色建设体系。从特色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城市道路、桥梁、楼宇、景观、雕塑、色彩,科学布局高层建筑,凸显建筑风格;对城市街区实施“穿衣戴帽”、“美化亮化”工程,体现历史文化、多民族文化和高原生态的个性化城市景观。营造都市商业旅游氛围,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商业街区、饮食街区。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规划建设,实施惠民便民旅游畅通工程。建设昆明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咨询平台。构筑主城区至著名景区旅游专线交通体系,积极发展城市观光巴士运营网络。全面推进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王家桥泛亚科技新区、北部山水新城、世博生态旅游示范区、巫家坝城市副中心、官渡古镇片区、草海时尚文化区、滇池西岸度假区、大渔综合产业区、正义路传统特色街区等十大片区建设。

(二十三)强化旅游产业支撑和项目建设。坚持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加快旅游与工业、商业、农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优势工业旅游项目,形成康体运动用品、户外装备、酒店用品、旅游食品等旅游商品的国际生产流通链条。依托特色旅游街区,引进各类地方名特商品连锁经营业态。加快建设一批花卉及特色农业产业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市文化传媒中心、呈贡新区中心图书馆、文庙恢复性修建等十大公共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全面推进昆都广场、“三个半岛”会展度假区、团结民族风情小镇、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呈贡三台山旧城改造、七彩云南·古滇王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郑和故里文化旅游项目、海埂环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华侨城、东风广场中央商务区等十大项目建设。

四、创新举措,努力构建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十四)强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区为主、属地管理、乡镇(街道)为基础、部门联动”的原则,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城市管理创新力度,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确保各类城市管理配套基础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做到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宣传等多种手段管理城市,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市场运行机制,逐步改变城市管理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的局面,实现城市管理组织领导制度化、管理标准规范化、监督考核科学化、共建机制社会化。

(二十五)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健全法规体系,完善数字城管立案处置标准。组织开展城市管理部(事)件、地理信息和数据更新入库工作。加快推进数字城管的延伸拓展,加大高新技术设备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运用和推广力度,通过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各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完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快速反应、多方联动、应急处置的数字城管运行体系。提升数字城管系统功能,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城市综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形成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全覆盖、高效能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二十六)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突出抓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水平。强化城市道路桥梁、城市照明设施管养,加大城市景观美化亮化建设力度,规范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查处乱扔垃圾、占道经营、散发小广告、私搭乱建、建筑垃圾违规运输处置等行为。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系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道路交通动态和静态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严格执行新开发项目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切实缓解交通拥堵。

(二十七)提升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法规体系建设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有效规范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提升城管综合执法水平,努力推进执法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促使执法理念从被动反应、突击运动式向主动防范、长效管控式转变,执法机制从单一化、依赖处罚向协同联动、综合治理转变。整合现有城管综合行政执法资源,实施部门协调联动,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城管行政执法机制,逐步构筑系统化、法制化、人性化、信息化的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五、强化保障,为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昆明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和协调政策制定、发展规划、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工作。发挥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强化产业规划、产业促进、国际化拓展、综合统筹等职能。发改、规划、住建、国土、旅游、文体等部门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抓紧贯彻落实。

(二十九)科学编制规划。按照产城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高水平编制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不断提高规划实施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实施差别化政策,推进不同区域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协调性。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依法保障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顺利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综合协调,依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统筹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

(三十)保障土地供应。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和调整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将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规划修改方案。本市域开发的市政项目或国家大型工程的规划编制和方案设计,要兼顾旅游功能开发和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重大旅游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等确需调整土地规划的,可依法按程序申请调整。对符合用地报批条件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对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按照划拨或出让方式提供。旅游项目可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政策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实现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推进。

(三十一)加大资金投入。市级财政要设立世界知名旅游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市级财政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20%,对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税费进行减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鼓励企业参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对投资本市重大旅游项目的企业,金融机构应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发展旅游企业并购贷款业务,支持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采取组合担保、互动联保等方式实现融资。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资金,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争取上级授信额度,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支持。

(三十二)加强改革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借鉴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成功经验,客观分析我市发展形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创新,以改革突破体制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形成有利于推动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科学决策、运行与监督,努力在城乡规划融合、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服务上取得突破。

(三十三)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和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教育,落实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强化市民在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十四)加强考核监督。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本纲要,制定具体的年度工作推进计划,明确责任和进度要求,列出重点工程项目,推动工作落实。要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目标任务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干部政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各级目标管理督查部门要制定评价考核办法,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价的办法,明确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时序进度,加大督促检查和评价考核力度。要建立定期督查和情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执行迟缓、效率低下、工作滞后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级纪检监察部门严厉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