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级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昆明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昆明市财政局   2015-07-23 11:08   字号: [        ]

——2012年1月11日在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昆明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昆明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市财税部门努力克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积极优化支出结构,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超额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收支任务。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76,89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8.8%,增长(与上年同期同口径相比,下同)2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15,69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9%,增长27.5%。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3,176,89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832,30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1,147万元,调入资金55,2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82,041万元,收入方总计5,267,58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415,690万元,上解支出707,143万元,支出方总计5,122,83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44,749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031,916万元,为预算的309.9%,增长368%。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913,558万元,为预算的94.7%,增长353.8%。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31,9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3,68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31,561万元,收入方总计7,207,15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913,55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293,599万元。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3,618万元,为预算的107.9%,增长24.6%;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17,643万元,为预算的97.7%,增长33%。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3,6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832,302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25,503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1,147万元,调入资金55,2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99,193万元,收入方合计3,806,963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17,64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07,14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229,174万元,债券转贷支出13,320万元,支出方总计3,767,28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39,683万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854,361万元,为预算的243.2%,增长370.6%,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689,100万元,为预算的92.9%,增长367.6%。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854,361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43,680万元,上年结余106,302万元,收入方合计5,004,34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689,100万元,专项补助下级支出95,139万元,支出方总计4,784,23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220,104万元。

(详见附件1:表一至表四)

以上收支情况均为快报数,经上级财政清算后,决算数可能还会有变化。待省财政厅对财政总决算批复后,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2011年财政工作跃上新台阶

2011年,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保障民生为重点、服务三农为基础、扩大投资为支撑、转变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收入征管机制不断完善。始终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锁定目标不动摇、紧抓目标不松劲、冲刺目标不懈怠,多措并举挖潜力、千方百计促增收,圆满完成了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完善机制促增收。严格落实收入目标任务责任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及财税部门,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健全完善税收征管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抓收入、抓征管的积极性。

强化征管促增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等税源的动态监管,确保主体税源稳定增长;加强部门协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税,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深入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查工作机制,继续完善非税收入计划管理和目标考核。

加强分析促增收。坚持定期召开财政收入分析会及联席会,建立财政收入定期通报制度,研究制定收入任务完成的措施,做到财政收入序时入库;加强对执收部门、县(市)区的调研督查力度,督促收入任务认真落实,确保收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教育优先发展得到落实。全市教育支出666,179万元,增长44.4%。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级投入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9,471万元;投入资金77,301万元确保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及校安工程顺利推进;筹措资金5,10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食堂条件改善工程;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涉农专业中职学生免学费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17,005万元;安排民办教育专项资金1,410万元,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市级安排资金1,768万元,支持基层文化站(室)设备购置、“七彩云南”健身工程、市四运会等项目;安排资金608万元,积极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支持演出下乡、进厂、进学校及广播电视“村村通”站网运行维护、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示范点建设及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市级安排资金2,856万元,支持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烈性传染病诊疗中心等5个基本项目建设,筹措资金7,395万元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工作;安排补助资金4,337万元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安排配套资金3,569万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900万元对特困居民、低保群众等进行了救助,筹集资金14,377万元为城乡居民购买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安排离休干部医疗统筹经费9,933万元确保全市2,297名离休干部医疗费用据实报销;安排资金2,400万元保障基层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全市筹集资金11,697万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增补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871万元,争取上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6,238万元,放贷规模达24,165万元,惠及4,827名创业人员;推进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核拨“五险”基金592,369万元,确保各项保险费发放和待遇落实;争取上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9,136万元,市级安排补助资金2,500万元,积极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安排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3,840万元,确保9.4万人及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困难人群收入增长机制,筹措安排城乡低保资金27,908万元,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筹措临时救助和临时价格补助资金5,513万元,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农村重点优抚对象27.2万人进行了补助;安排困难企业离休干部津补贴6,000万元,确保离休干部津补贴及时发放。

保障性住房投入加大。把保障性住房作为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99,500万元,市级筹措资金109,600万元,确保5.5万套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顺利开工;发放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1,185万元,进一步健全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

物价稳定措施得力有效。安排资金3,000万元,建成3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大力支持“菜篮子”工程;安排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补助资金1,300万元、争取中央标准化菜市场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完善蔬菜流通基础设施,确保市场蔬菜供应和价格稳定;发挥财政职能应对物价调控,安排粮食风险基金2,462万元、粮油储备利费补贴4,800万元,支持粮油储备和市场稳价保供工作;安排生猪活体储备和农资淡储补助资金450万元,确保猪肉市场供应和农资价格稳定。

城市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安排城市绿化植树、园林绿化博览会、生态村创建“以奖代补”资金8,600万元,确保城乡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安排资金2,380万元支持环卫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四创两争”专项经费5,948万元,推动“四创两争”工作;积极促进城乡公交事业发展,拨付公益性补贴20,223万元、新购车辆及场站建设贴息资金3,106万元、农村客运补贴976万元,中央油价补贴28,556万元。

(三)以服务三农为基础,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财政政策、项目、资金向“三农”倾斜,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基础增后劲。安排水利专项资金52,000万元大力支持“五小”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库建设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0,955万元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投入资金30,000万元启动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923公里;安排人畜饮水工程资金、农村“一池三改”资金3,000万元,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筹措抗旱救灾资金8,000万元支持抗旱救灾工作;安排资金6,893万元、争取省级资金9,100万元,确保了226个省级自然村、200个市级自然乡整村(乡)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争取上级农村危房改造及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补助资金6,800万元、市级安排资金1,600万元,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扶持产业提效益。安排资金4,200万元,推进实施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三大类项目,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园区集约化和企业集群化管理,推进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等重点农业园区建设。

强化政策抓惠民。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财政性直补资金33,000万元;安排资金2,600万元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安排资金3,575万元有效落实现代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筹措资金12,791万元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四)以扩大投资为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强化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集中力量推进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滇池治理与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等。

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513,000万元,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109,600万元,争取地方债券转贷资金21,147万元,推进了滇池治理、城市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协议额30,666万美元,拓宽了融资渠道。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全市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35,805万元,占年初一般预算支出的22.3%。其中:市本级安排201,497万元,占年初一般预算支出的23.4%。财政资金采取资本金注入、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支持公司融资工作。强化公共融资与公共财政的互补功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土地收入的支撑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共注入投融资公司财政性资金1,229,478万元,提升了投融资公司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推动了公司资金链接工作。

(五)以转变方式为主线,服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大力推进财源税源体系建设。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安排新型工业化及节能减排资金、服务经济暨内外贸发展资金、科技计划扶持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信息化专项资金19,950万元,综合运用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财政政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集聚,培育和扩大地方税收来源;拨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000万元,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等建设项目实施,提高大项目承载能力。

推进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安排非公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技术进步与创新及中小企业上市;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加快发展,全市担保机构达230户、注册资金累计2,420,000万元,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全域城镇化支持力度,拨付资金4,553万元,推动全域城镇化进程;继续支持“543倍增计划”实施,落实困难县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39,339万元,安排北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10,000万元、倘甸轿子山“两区”财力性专项资金21,000万元及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4,633万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财政政策激励作用,推进“乡财县管”和农村综合改革,激励县区加快发展。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9,240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资金2,828万元,拉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产品销售137,869万元,释放了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城乡消费需求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财政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以完善财政运行机制体制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财政体制、预算管理、财政监督等各项改革,完善财政预算支出评审机制,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部门预算管理不断完善。建立预算编制与项目预算评审、支出绩效评价、预算执行进度、结余资金管理、资金分类管理、专项资金整合等相结合的部门预算编制机制,深入推进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项目评审为支撑、以监督检查为制衡、以绩效评价为依据、以政府采购为手段、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保障的“六位一体”的公共预算管理改革,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国库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基本建设资金纳入集中支付工作顺利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和预算单位库存现金(备用金)限额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市本级预算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面达76%,通过公务卡实现结算9,725万元;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健全完善财政专户和单位银行账户监控机制,从源头上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清理整顿全市财政部门955个财政专户,撤并财政专户280个。

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纳入系统管理,加强了从资产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动态管理,为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监管提供了重要平台。

跟踪问效机制逐步建立。加强政府性投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完成竣工决算评审项目共计28个,审定投资额286,400万元,审减投资额26,700万元,审减率达9.3%;加强项目预算评审,完善预算项目支出“事前”评审机制,提高预算评审对预算编制的作用;以财政专项资金为重点评价对象,对2010年财政支出20个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得到运用;开展项目执行绩效跟踪,对2011年财政支出重点项目进行中期绩效评价;推进绩效评价向预算绩效管理转移,对2012年市本级部门预算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和9家试点单位全部项目进行绩效目标审核。

财政监督效率明显提高。加大会计监管力度,对110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小金库”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建立完善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党政群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将政府性债务纳入财政监管范围;不断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全市完成政府采购287,885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采购规模115,614万元,增长34.1%,节约资金7,340万元,节约率6%。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充满艰辛、奋力拼搏的一年,更是亮点纷呈、成果丰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监督下,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战略,抢抓桥头堡建设历史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任务,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长基础还不够稳固,财源税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还不够明显,支持产业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尽匹配,财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仍需大量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管理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防范财政风险的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逐步统筹解决。

三、 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之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财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收入方面:桥头堡建设将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大历史机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但我市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财政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受限,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也将导致地方税收减少,财政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在支出方面: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要求财政部门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扶持投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度调整要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落实城镇居民增收政策,更大幅度地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两个深度调整”使财政支出保障的领域更广、重点更多、规模更大、刚性更强。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规模的扩大,财政面临较大的政府性债务偿还压力。

面对日益尖锐的收支矛盾,政府可调控的资金十分有限,平衡财政收支的压力较大,主要依靠财政增收提供保障已难以满足需要,必须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政政策、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挖掘潜力和提升效益。按照财政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2012年财政收入的预期目标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财政支出按照量入为出、积极稳妥的原则,确保收支平衡。

2012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设计,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2年全市和市级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653,426万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15%;年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626,591万元,比2011年年初预算数增长28.5%。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3,653,42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92,074万元,收入方总计5,445,5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626,591万元,上解支出818,909万元,支出方总计5,445,500万元。收支平衡。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797,297万元, 上级专项补助收入43,680万元,收入方总计2,840,97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840,977万元。收支平衡。

(二)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694,661万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15%;年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455,336万元,比2011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8.3%。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1,694,66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92,074万元,下级上解收入374,980万元,收入方总计3,861,71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455,336万元,上解支出818,909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587,470万元,支出方总计3,861,715万元。收支平衡。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31,69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43,680万元,收入方总计1,975,37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31,694万元,专款补助下级支出43,680万元,支出方总计1,975,374万元。收支平衡。

(详见附件2:表一至表四)

2012年市级财政预算由市本级各部门预算与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阳宗海和倘甸轿子山“两区”五个开发区预算组成,五个开发区财政预算在报告中以附件的形式反映(详见附件3:表一至表十)。根据《云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2012年昆明市地方财政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详见附件4),连同部门预算一并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三)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重点

2012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坚持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的原则,全力保障机构运转和民生支出,大力支持重大政策性支出的落实以及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推进。

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安排科技支出29,670万元,超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增长15%,高于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安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0,000万元、非公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500万元、服务贸易暨内外贸发展专项资金4,000万元、节能减排及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5,500万元、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13,000万元、信息化专项资金3,050万元、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引导资金1,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0万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700万元。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66,170万元,增长15%,高于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其中:安排“十二五”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配套资金10,000万元、市级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4,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800万元、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2,512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市级配套资金2,0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600万元、省级重点村配套资金1,000万元。

大力支持社会公共事业。安排教育支出86,838万元,增长15%,高于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其中:安排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3,500万元、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贷款还本付息资金19,521万元、昆明学院建设贴息9,096万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1,300万元、市级特岗教师工资补助资金1,257万元;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2,466万元,其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000万元、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3,417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丧葬抚恤补助1,569万元、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及丧葬抚恤补助1,039万元、城乡贫困医疗救助资金1,000万元;安排医疗卫生60,469万元,其中: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0万元、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补助5,5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补助4,620万元、市级9所医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补助2,000万元、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配套经费1,937万元、公共卫生均等化补助1,141万元;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筹措安排保障性住房资金85,850万元,安排公交企业补贴资金28,000万元,统筹安排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菜市场和生鲜超市建设资金6,000万元。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保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市本级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2,084万元,占年初一般预算收入的23.3%。财政资金采取资本金注入、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滇池治理与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社会发展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前期经费。

推进生态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安排园博会市级以奖代补资金4,000万元、城市绿化补助专项资金3,500万元、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2,000万元,节能减排、污染治理专项经费及生态村创建“以奖代补”资金1,100万元;安排困难县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39,339万元、倘甸轿子山“两区”财力性专项资金23,000万元、北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10,000万元及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5,047万元。

四、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确保2012年工作再创佳绩

2012年全市财政部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千方百计挖掘财政增收潜力、持之以恒优化支出结构、坚定不移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确保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再创佳绩。

(一)坚持抓收入调结构,在增加支出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税收动态关联分析,健全财政持续增收工作机制,完善收入目标责任和考核监督办法;丰富财政收入监控措施,抓好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情况分析,着力建立市级100户以上重点纳税企业基础信息;加强对地方税收的征收管理,改善收入结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建立并落实市级部门和各县(市)区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责任制,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对我市转移支付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支出占总收入比重,力争今年财政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完善“纵横结合”工作机制,加强县区间税源迁移管理,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维护税收秩序,稳定基本收入格局;完善非税收入计划管理机制,加大非税收入稽查力度,调动执收部门征收的积极性;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监管。

(二)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创新推动、跨越发展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引导,不断提高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统筹各类建设资金,保持合理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政府投资优先确保国家和省已批准开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科技支出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力度,支持园区产业转型、功能提升,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继续增加非公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创新财政扶持企业发展方式,建立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联动机制,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突出支持重点、创新投入机制、放大政策效应,通过财政贴息、投资参股和风险投资等形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导向效应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增收计划,及时兑付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加强对重要商品物资储备投放的支持力度,落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相关政策,加大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建设改造投入力度。

(三)坚持增投入保民生,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扎实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快整村(乡)推进步伐。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支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完善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和疾病预防控制投入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收入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规定,加大保障性住房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加财政文化投入,进一步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增加农村文化惠民投入,加大对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支持地方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保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

(四)坚持推改革建制度,在完善财政体系上实现新突破。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深入研究桥头堡建设战略下的财政政策及管理制度创新,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全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财权事权统一、提升基层活力的原则,适时启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支出执行管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完善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不断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加大结余资金管理力度,完善结余资金管理程序,逐步减少结余资金规模。推进国库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继续扩大集中支付改革范围,提高财政资金支出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专户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通过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继续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有效防范财政支付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的相互衔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改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计划和执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采购资金效益。

(五)坚持强基础促两化,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加强财政预算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完善涵盖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及财政管理业务基本信息的动态数据库,建立并完善项目论证评审、遴选排序机制;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强化基本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完善市级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县级财政部门推广实施应用,统一数据标准、推进数据利用,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在财政资金监控、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管理新增债务;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债务资金计划、举借、使用和还款的全过程监管;完善债务偿还机制,研究制定年度和中长期债务资金平衡方案,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合理安排调配资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加强财政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依法实施财政收支监督、内部监督和会计监督,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政策执行情况、重大项目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全过程,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相衔接;加强监督检查成果的分析利用,建立责任追究、信息披露和风险防控机制。

各位代表!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财政工作任重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承前启后、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力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为抢抓桥头堡战略机遇、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