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规划信息

昆明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2016—2020)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6-09-15 15:58   字号: [        ]

目  录

一、 规划基础和形势 - 5 -

(一)发展基础 - 5 -

(二)面临的形势 - 10 -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12 -

(一)指导思想 - 12 -

(二)基本原则 - 12 -

(三)总体思路 - 14 -

(四)发展目标 - 14 -

三、 “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 16 -

(一)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 16 -

(二)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制度标准体系 - 18 -

(三)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全程监管体系 - 19 -

(四)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体系 - 24 -

(五)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 26 -

(六)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体系 - 27 -

(七)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 30 -

(八)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 32 -

(九)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人才制度体系 - 33 -

(十)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 35 -

四、 保障措施 - 36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36 -

(二)保障经费投入 - 37 -

(三)完善政策措施 - 37 -

(四)严格考核评估 - 37 -

附表:昆明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2016-2020) - 38 -

前 言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为不断完善本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动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和省市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云南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和《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昆明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一、 规划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地、各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核心,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稳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监管水平,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全市食品药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食品药品安全总体状况有序、可控。

1. 监管体制建设取得新突破。新组建机构,将食品分段监管转变为以食品药品监管、农业两部门为主的全程监管,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基本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重心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县级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所有乡(镇、街道)同步建立基层监管所,建立了行政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公共安全体系、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科学划分了市县两级监管事权。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推进生猪及牛羊屠宰、清真食品管理、餐厨废弃物管理、药品及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等方面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制定出台了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刑衔接机制和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制定发布了食品药品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办事指南。完善了临近保质期食品明示销售和过期食品无害化处理制度。

2. 监管服务能力有了新提升。监管服务基础不断巩固,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及经费投入稳步增加,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执法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监管执法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监管所能力提升建设、信息化监管、县级检验机构标准化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5年完成国家和省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6183件,监测项目从23项增加到107项。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网络报告系统和医疗救援系统,开展了多项食品安全应急风险评估。建立市、县、乡三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5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8758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3176份。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及时防控化解风险隐患。应急管理及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各级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精心组织演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建立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广告监测和消费预警。完成南博会、省、市两会等重大会议活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

3. 技术支撑水平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完成恢复重建,食品检测方面在全省食药监系统首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截止2015年12月具备5个技术领域共计604个检测项目/参数。药品检测全检能力达65%,目前“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完善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市粮油饲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配套设施设备。市、县、乡三级畜(奶)产品、兽药、饲料检测机构通过双认证。实施“婴幼儿奶粉安全快速检测新产品开发”等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技计划40余项。

4. 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获证食品药品企业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量化分级分类监管,规范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达96%以上,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率达99%。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稳步实施,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基本形成。昆明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项目初步建成。启动了市、县两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负责试点工作。创建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1个,省级食品安全县1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6个、药品安全县(市、区)8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区)2个。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各类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有效治理了食品药品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查办了假冒食盐案、特大走私冻肉案、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白酒案等重大案件,有力震慑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5年,全市例行农产品抽验合格率达96.9%,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抽验3974批次,合格率94.7%。

5. 社会共治开拓新局面。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综合监管、联动共治机制。实施食品药品企业分类监管,建立“黑名单”发布制度。引导食品药品企业积极贯彻实施标准化战略、品牌战略,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昆明市食品药品举报投诉中心,开通“12331”投诉举报热线,发挥了群众监督作用。食品药品安全专家、青年志愿者队伍、新闻报道团队、行业协会等一批社会力量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人大、市政协等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加强监管执法人员、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利用政务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加强宣传,组织“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工地和农村等群众性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共治氛围。

6. 服务产业取得新进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规划引领和技术指导,全力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34亿元,比2010年增长107%;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142亿元,比2010年增长71%。昆明已成为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昆明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还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仍然十分明显。 

一是监管难度仍然较大。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源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食品领域监管对象点多面广量大、准入门槛低、法治意识薄弱、小作坊小摊贩等大量存在;药品领域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呈现智能化、网络化、隐蔽化特点,非法添加、非法广告、走票过票等屡禁不止。

二是风险隐患仍然较大。行业诚信自律机制不健全,食品药品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得不实,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淡薄、诚信度还不高。第三方网络销售、海外代购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产业链条更加复杂,新的风险隐患极易产生。

三是监管能力仍然薄弱。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型人才缺乏,监管手段、技术支撑、经费保障等存在不足;基础设施、装备配备、信息化监管水平落后;法规标准和监管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农兽药残留等标准与国际限量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共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距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关键期,是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是昆明在云南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其中重要的民生环节,既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1.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和维持公共秩序的意识不断增强,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社会公众参与度,也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期盼。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和监督食品药品安全的意识大幅提升,社会第三方及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作用日趋明显,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人们的饮食用药需求也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刻变化,“吃得饱饭、吃得着药”正迅速转变为“饭要安全营养、药要安全有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日益丰富多样,并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2. 监管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明确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职能职责,也加重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任务和难度。“十二五”期间,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十分有利于食品药品安全的稳定发展。但由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持续攀升、监管难度不断加大、需求快速增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任重大。特别是县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性、独立性、专业性难以得到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基层监管力量亟待加强。

3. 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拓展了新空间,也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定制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的快速发展,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多样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强,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许多新领域、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人员素质等提出新的需求,要求我们尽快形成“制度加科技”的监管模式和社会共治食品药品安全的局面。

4. 昆明产业发展战略为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昆明市委、市政府已将大健康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上昆明市在科技资源、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以药用植物、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为重点的食品药品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契机。确保大健康产业的顺利实施,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产业服务水平,将对昆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方法提出更多的要求。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考察云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四个最严”的总体要求,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改革和创新监管体制,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坚持“党政同责”,全面落实“四有两责”要求,加强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全程监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社会共治作用,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专业化、现代化,有效防控和化解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促进食品药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监管为民。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坚持以工作的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

2. 坚持强化责任、依法监管。以建立权责统一的安全责任体系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健全党政同责机制,强化党政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能,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 坚持加强基层、夯实基础。把加强基层监管体系作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基层监管机构和一线执法机构,确保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有人、有责、有岗、有手段”目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健全完善的监管网络体系。

4. 坚持科技引领、专业监管。全面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应用,强化各类基础数据库、追溯系统、移动执法终端的利用,通过科技创新改进传统监管手段,促进提高监管效能。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专业化要求高的特点,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夯实监管的专业化基础,全面推进专业化监管。

5. 坚持预防为主、风险防控。把防控安全风险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任务,完善食品药品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处置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和关口前移,及时消除隐患。

6.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治。把社会参与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三)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全市各地、各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围绕“一个中心”(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落实“两个重点”(党政同责、四有两责),构建“三网”(安全责任网、电子监管网、社会共治网),践行“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完善“十大体系”(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制度标准体系、全程监管体系、执法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化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人才制度体系、社会共治体系),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十一项工程”(监管党政同责、标准规范完善与执行、“舌尖上的安全”保障、“两品一械”安全保障、执法保障水平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提升、监管信息化、监测评价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共治工程),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逐步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基本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监管技术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监管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努力把昆明市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到2020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完善食品药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到位。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制健全,监管部门事权清晰、权责明确、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监管重心下移,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有两责”落实到位。

——执法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机构基本装备标准化配备率、日常监管移动执法设备配装率大幅提升。各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以及监管执法个人终端实现互联互通。

——检验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市、县级两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用房达到国家标准。县以下监管机构快速检测装备标准化配备率大幅提升,基本覆盖日常监管需求,市、县、乡三级具备快速筛查能力。

——监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市级数据中心,信息网络覆盖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涵盖食品药品监管各环节的信息业务平台,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全过程追溯管理。

——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专业对口、监管队伍培训比率大幅提升,建成食品药品安全“智库”。

——公众参与程度显著提升。食品药品行政审批网上办事实施率、监管政务信息公开率、科普宣教活动乡(镇、街道)覆盖率大幅提升。

——示范创建行动深入开展。昆明成功创建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一批食品安全县(市、区)、药品安全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食品安全乡(镇、街道)。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新增“三品一标”产品数125个以上,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监管和农业标准化能力全面提升,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食品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十三五”期末本市食品药品安全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目标

1 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评价性抽验合格率 不低于96% 

2 行政区域内药品安全评价性抽验总体合格率 不低于98%  

3 食品药品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覆盖率 100%

4 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 5例以下/10万人

5 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 95%以上

6 基层监管所快速检测装备标准化配备率 100%

7 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公示率 均达100%

8 群众对当地食品药品安全总体满意率 不低于70%

三、 “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一)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1. 强化党政属地责任。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机制,将食品药品安全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实行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严格食品安全责任追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坚持 “四个最严”,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深入开展各类试点示范创建和合作共建;落实“四有两责”,确保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经费落实保障到位。

专栏1: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党政责任

(1)建立健全党政同责、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机制,全面推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工作,制定和落实《昆明市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评价办法(试行)》。

(2)市县两级政府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领导班子综合目标考核,实行绩效考核,其中食品安全工作所占权重不低于3%,并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纳入“一票否决”内容。

(3)着力加强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落实食品药品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的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和检验职责,市、县、乡三级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4)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引领,以创建一批食品安全县(市、区)、药品安全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乡(镇、街道)为基础。坚持党政同责,完善监管体制,落实“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健全制度机制,通过2-3年努力,把昆明市创建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2. 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发挥好各级食品安全办牵头抓总、协调督促作用,加强信息通报、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协调联动。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健全形势会商、风险交流、应急处置、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各级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法定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健全创新“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全程监管理念、制度、办法的责任链条,增加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变监管的碎片化,推进精准监管。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责任约谈常态化机制,推广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鼓励企业参加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保险。促使企业履行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从业人员培训、风险隐患自查报告、生产经营全过程记录、不合格产品召回、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手段严惩重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从严追究负责人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二)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制度标准体系

1. 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加快“废、改、立”进度,修订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的行业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部门权力清单和服务责任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行政执法规范化操作规程,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工作规范。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无缝衔接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保险、缺陷产品强制召回、网络食品经营监管等制度,形成有效衔接的食品药品安全制度体系。

2. 加大标准规范执行力度。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质量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地方性标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执行跟踪评价。推动食品药品企业制定和执行严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推进食品、食用农产品、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开展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扶持企业参加“三品一标”认证、云南名牌、昆明名牌等品牌评选活动。

专栏2:标准规范完善和执行工程

(1)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申报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      3项以上。

(2)“三品一标”。有效期内认证登记“三品一标”产品保持   300个。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数125个以上。

(3)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食用农产品优势区域和“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加强“三园两场”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全程监管体系

1. 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推动食用农产品、食用林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严格食用农产品、林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抽验。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安全用药指导,加大高效低毒农兽药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农药兽药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等问题。加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监督检查,提升抽检频次,提高检测广度和深度,做好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加强畜禽定点屠宰场监管,全面落实病死畜、病害肉无害化处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各项措施。

2.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管。一是食品生产环节:提升日常监管水平,重点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行为。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入和监管制度。二是食品相关产品环节:强化食品相关产品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健全进出厂检验制度。加强风险预警监测及监管工作对策研究。三是食品流通环节:完善与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相对接的市场准入和市场自检制度。规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和网络食品经营。规范食品查证验货和经营行为,严格落实过期食品销毁制度,完善临近保质期食品处理方式,加强退(换)货、回收食品的管理。加快推进学生粮集中采购和招标工作,继续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四是餐饮服务环节:督促餐饮企业建立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加强对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监管。推进实施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继续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监管。

3. 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加强保健食品发证管理,鼓励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本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原料、配方工艺、生产过程等重点环节和委托加工行为的监管,督促保健食品企业严格落实良好操作规范,索证索票、建立台帐率达到90%以上。加大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力度。

专栏3:“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工程

(1)农药兽药残留治理工程。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农兽药产品追溯制度,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逐步淘汰高风险农药兽药。

(2)耕地污染治理工程。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强化重度污染耕地治理,中度污染耕地修复,保护轻度污染耕地。强化未污染耕地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3)食品监督抽验。到“十三五”末,行政区域内食品抽验量不低于4份/千人·年。

(4)食品行业“三小”监管。建立符合本市特点、疏堵结合的食品行业“三小”生产经营长效监管模式。 

(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项目。加快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项目建设,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理收运特许经营行为,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置全程化监管,集中收集率达到80%,资源化利用率达90%,收运覆盖率达65%,日处理500吨规模。

(6)农村自办宴席保障项目。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完善监管工作的流程,强化农村自办宴席场所设施建设,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 

(7)食品规范经营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底,全市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量化分级率分别达到60 %、98%、100%,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比例达到50%以上。

4.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管,强化GMP、GSP认证检查及追踪检查。建立药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实行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差别化监管措施。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持续开展疫苗、血液制品等高风险品种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特殊药品的监管,严防严控流弊风险。进一步扩大药品安全性监测评价覆盖面。进一步做好对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的督促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执业药师作用,提高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服务水平。

5. 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通过开展全项检查、飞行检查、日常检查和跟踪检查等,年度检查覆盖率达100%。对经营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在“十三五”期间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以医疗器械使用环节高风险品种为重点,加强对使用单位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6. 加强化妆品监管。加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审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本市化妆品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范化妆品经营使用行为,探索建立化妆品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健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制度。加大打击化妆品非法生产、非法添加、非法营销、非法标签行为和规范备案秩序力度。

专栏4: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安全保障工程

(1)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开展全项检查、飞行检查、日常检查和跟踪检查等,年度检查覆盖率达100%。对生产经营疫苗、血液制品等高风险品种及基本药物等重点品种的企业每年检查频次达2次。药品监督抽验和评价性抽验达每年4批次/万人。

(2)加强基本药物监管。2020年本市生产的基本药物和省补充基本药物抽验覆盖率达100%。

(3)加大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及民族药监督抽验力度,中药材及饮片监督抽验达到200个批次/年。

(4)对化妆品开展监督抽验和评价性抽验,每年不少于200批。

(四)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体系

1. 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规范食品药品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执法标准,建立健全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监督抽验、投诉举报、重大活动保障等规范化操作规程。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规则、证据管理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2. 提升执法保障水平。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优化监管装备和资源配置,参照《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实现各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的标准化,满足现场检查、监督执法、现场取样、快速检测、应急处置需要。着力提升基层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能力和水平,实现日常监管快速筛查,排除风险隐患。

3. 强化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公安、检察院、法院、农业、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强化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两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案源线索交流等机制和联动制度,依法从严惩处涉及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及时解决案件办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设立专门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侦查机构,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刑事责任追究效率,使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严惩重处常态化。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背后的职务犯罪。

专栏5:执法保障水平提升工程

(1)执法基本装备配备工程。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市、县、乡三级监管机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分别达100%、95%、90%。基层执法人员全部配备移动执法终端,现场取证设备。

(2)快检车、快检设备配备。推进县级和乡镇派出机构配备快检车、快检设备,县级监管机构流动检测车配备率达100%。

(3)打击犯罪专职侦查机构和队伍建设项目。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设立专门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侦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工作机制,使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严惩重处常态化。

(4)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落实跨部门、跨区域的案件协查、食品产销监管衔接等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信息通报工作,加大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联合打击力度。

(五)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1.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负责、规范建设的原则,建立以市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区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基层监管所快速检测为基础,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和企业自检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及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一批区域性和一般性检验检测机构。推动市、县两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配备水平,使检验检测能力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和产业发展需要。

专栏6: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

(1)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项目。2018年前完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用房建设,包括实验区、冷冻库、科技楼、办公区等,配齐检验检测机构设备,到2020年药品全检能力达90%,食品检验参数达到700项以上。

(2)县级检验机构建设项目。根据昆明市的整体布局和规划,2020年前建成一批区域性和一般性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

(3)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到2020年,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检测项目达230项,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检测项目达106项。县(市)区级疾控中心具备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检测达40项。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到2020年,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通过“双认证”率分别达100%、60%以上;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设施设备,满足农、畜、水产品检测需求。

(5)土壤检验能力提升项目。建立完善耕地土壤检验机构或实验室,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检验能力,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提升审评审批能力。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上下衔接工作。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体系,优化审评认证流程,提高审评认证效率和质量。加强审评认证中心建设,组建食品药品审评审批专家库,建立审评认证检查缺陷项目风险评估机制,预防潜在风险。

(六)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体系

1. 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和信息化基础,坚持统一标准规范,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相关部门横向信息共享,纵向上下贯通,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以及监管执法个人终端互联互通,满足市、县、乡各级业务应用需求。通过建立大数据采集、比对、分析、预测模型,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监测、问题食品药品溯源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比对、风险评估等功能,采取智能化、扁平化方式为企业和社会公众等服务对象即时推送服务,完成政府和企业、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完善对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共治。

2. 建立健全溯源管理系统。构建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全程追溯体系,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企业依法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建立保障追溯体系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全过程追溯管理。

3. 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系统。建立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LIMS系统,对检验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条件、成本、期限、人员等进行规范控制,实现对检验工作的可知、可控、可预测管理,实现全市各级及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检验信息共享,并通过应用支撑平台大数据分析组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防范。检测检测系统支持快检快筛、现场抽检、送检等不同形式的检验,完成检验任务分配和跟踪,整合全市检验检测结果数据,同时与移动监管融合,实现现场检查、案件查处反馈等功能,提升全市食品药品检验系统的检验质量、业务管理和工作效率,优化检验资源配置,实现应急任务全市联动、快速应对。

4. 安全监管移动执法系统。利用移动执法终端结合GIS、GPS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现场记录、现场出结果,提高工作效力。系统分配不同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检查,并做到不重复分配,方便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该系统与12331投诉举报系统实行联动。

5. 推进监管信息公开。建立监管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将监督抽验信息、评价抽验信息、行政检查及处理信息、违法广告移送及处理结果等向社会公开。回应社会关切,组织专家解读、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专访,解疑释惑,扩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信息公开范围,畅通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传播渠道。

专栏7:监管信息化工程

(1)市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数据项目。优先建立覆盖全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础信息数据库、监管执法信息数据库、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管理和数据汇聚集中研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支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决策。

(2)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每年支持  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强产品检验检测,完善生产记录档案等管理制度,接入追溯平台,整合“昆明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和“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综合信息应用云平台”,基本实现对猪肉、蔬菜等重点大宗农产品的全程追溯管理,纳入昆明“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建设整体推进。

(3)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工程。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指导食品药品企业建立行业信息交流平台。

(4)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LIMS系统。对检验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条件、成本、期限、人员等进行规范控制,实现对检验工作的可知、可控、可预测管理,实现全市各级及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测检验信息共享,并通过应用支撑平台大数据分析组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防范。

(5)安全监管移动执法系统。利用移动执法终端结合GIS、GPS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现场记录、现场出结果,提高工作效力。系统分配不同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检查,并做到不重复分配,方便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该系统与12331投诉举报系统实行联动。

(6)食药监管信息化基础设备及网络连接项目。完善基础搭载系统包括服务器、网络、数据安全等的硬件设备配置工作。建设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纵向专网和覆盖市、县,辐射乡镇的突发事件直报系统,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网络。

(七)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1. 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统筹风险监测任务和资源,加大监督抽验和风险监测力度,保证抽验监测范围和样本量,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全过程,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依据。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全链条、全方位的安全风险监控网,实现信息互通。

2. 提升药械、化妆品安全性监测评价能力。完善药械安全性监测评价体系,加快市、县监测评价机构建设,形成全覆盖的监测网络;针对新药、基本药物和高风险品种,搭建哨点监测平台,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药物滥用安全监测平台,拓宽监测范围、完善监测网络,提高风险识别、风险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

3. 提升风险交流和预警能力。健全风险分析交流制度,加强舆情监测,提高对本地区苗头性、倾向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能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从监督抽验、风险监测、投诉举报等多渠道、多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即组织核查处理的能力,科学研判、预警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专栏8:监测评价能力提升工程

(1)市、县级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市、县两级监测、评价、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监测评价机构建设,满足日常监测报告、分析评价、调查核实、培训教育、投诉接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需要。

(2)药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哨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药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哨点建设,监测哨点覆盖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部分医疗机构、药械、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社会团体,实现信息渠道畅通。

(3)食源性疾病综合监测项目。重点建设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力争县级100%覆盖,乡级100%覆盖,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和防控能力。

(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项目。到2020年,建立覆盖所有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的监测网络,监测样品覆盖我市主要食品种类,监测环节覆盖整个食品产业链,监测指标覆盖常见污染物,监测样品数量按每年5%的比例逐年增加。

(八)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1.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加强本市食品药品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完善食品药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社会协作、总结评估、信息通报、风险交流一体化处置机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各部门间应急协作联动机制,实现应急联动体系全覆盖,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保障的处置效能。

2. 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规程,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统筹安排各类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监管人员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加强全市重大活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完善分级负责制度,提高监督保障水平。

3. 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全市各级食品药品应急装备配备和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检验检测绿色通道,提高应急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构建市、县、乡全覆盖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直报网络,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快速报告。

专栏9: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工程

(1)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项目。以监管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相关专家等为主,建立市、县两级食品药品安全机动应急队伍,研究制定培训、调度指挥等管理工作。配备应急装备,适应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2)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市、县两级分级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明确人员和职责,设置固定办公场所,配齐应急设施设备,统一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提升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水平。

(3)应急检验检测绿色通道。在市、县两级检验检测机构中确定应急检验检测实验室,建立应急检验检测绿色通道,落实检验检测物资储备,为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提供高效、权威的应急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4)应急演练项目。建设食品药品突发事件案例库,加大案例剖析式培训力度。分级分类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监管人员的组织协调、媒体应对以及协同应急等能力。

(九)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人才制度体系

1.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打击队伍专业、年龄结构,充实和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及医学、法学等专业行政监管力量,使之能够与监管职责相匹配,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充实检查力量。实施以现场检查为主的监管方式,推动监管力量下沉。制定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发挥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作用,鼓励行政执法队伍提升专业水平。

2.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完善各类专业人才准入、培训、考评激励、职称晋升等制度,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创新机制。有计划地引进紧缺技术人才。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和检验检测技术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实现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规模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 加强专家咨询队伍建设。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智库”建设,成立昆明市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细化专家专业分类,设立行政咨询、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和评估、应急处置、审评评价等设立若干专家组。开展咨询服务支持,提高昆明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决策科学性和权威性。

4.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营造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家队伍培养的多元平台,建设一支政治有地位、成长有平台、队伍有梯次、政策有扶持、发展有动力的企业家队伍。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引导企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

专栏10: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1)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行动。加强急需紧缺技术监督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设立各类后备人才培养平台,形成相对固定的人才梯队。

(2)实施分级分类全员培训行动。全部监管人员年度参训率达到100%,培养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

(3)科学决策智库项目。加强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建立市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库,成立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学术研讨、课题合作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政策和项目咨询。

(十)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1. 拓宽公众参与监督渠道。进一步完善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举报网络,拓展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功能,实现快速受理、高效处置。鼓励社会公众及行业内部人士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壮大食品药品基层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界专家共同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途径。

2. 加强公众科普宣传和舆论监督。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宣传普及,丰富食品安全宣传周、用药安全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内容,使宣传活动更贴近群众。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载体,构建立体式、多维度的新闻宣传工作格局。建立媒体沟通合作机制,支持新闻媒体开展公益性广告宣传和舆论监督。构建正面舆论导向机制,培育理性看待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舆论环境。 

3. 提升行业诚信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和政策解读培训,提高企业从业人员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信用记录建设,探索建立诚信状况档案与市场挂钩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的管理、指导和扶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探索引入保险机构、认证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发挥社会组织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服务功能。强化示范带动效应,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专栏11:食品药品社会共治工程

(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项目。完善市县两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平台,强化督查督办和首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举报奖励和举报人保护制度,督促食品药品企业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

(2)实施社会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立体化科普宣传项目。创新科普宣传形式,搭建科普宣传平台,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库,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站(屋),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青少年教育项目,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六进”活动。

(3)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发挥保险的风险防控和社会管理功能,探索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党政同责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级政府要对属地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细化分解《规划》任务,合理确定相关部门建设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保障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科学划分监管事权与支出责任,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明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经费占地方财政预算的比重,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严格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监管,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合规。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

(三)完善政策措施

切实发挥《规划》对“十三五”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加强与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强年度工作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市级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加强政策之间的衔接协调,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四)严格考核评估

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全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附表:昆明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2016-2020)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十三五期间建设内容 项目起止年限 年投资额 十三五计划投资(万元)

中央及省级投入 市级 县级 其它 合计 中央及省级投入 市级 县级 其它 合计

1 “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工程 食品全过程监督抽验及分险监测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要求,食品抽验要做到4批次/千人,按昆明常住人员720万人算,每年要完成食品抽验28800批次,每批次按1000元算,需经费2880万元。 2016-2020 1180 960 740   2880 5900 4800 3700   14400

2 餐厨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 至2020年,全市餐咸废弃物处置全程化监管,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并建,建成日处理500吨的处理机构,拟需要资金3200万元,其中市级投入1000万元,引入民间资金投入2200元建成处理机构。 2016-2020   1000   2200 3200   1000   2200 3200

3 食品监督全过程示范创建 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餐饮具集中消毒分级管理,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每年拟投入240万元。 2016-2020   240     240   240     240

4 “两品一械”安全保障工程 “两品一械”全过程监管及抽验 对“两品一械”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开展全项检查、飞行检查、日常检查和跟踪检查等。全市共有各类企业2500家,拟需要安排检查专项资金200万。对“两品一械”全年实行抽验2100批次,拟需要抽验经费171万元/年 2016-2020   371     371   1855     1855

5 执法保障水平提升工程 执法基本装备配备工程 到“十三五”期末,省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市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100%达到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达标率超过95%,乡镇(街道)达标率超过85%。基层标准化监管所完成建设120个,拟需要资金6000;市县三级监管机构装备建设,包括执法装备和快检仪器,总投资6300万元;县级食品安全流动实验室建设,总投资2793亿元(共在21个县(市)区局配置,每个县需133万元);  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建设(15个),总投资750万元;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200万元。 2016-2020 5500 7750     13250 5500 7750     13250

6 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种 市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拟在呈贡新城吴家营Ⅶ-3-2地块,新建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室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为7650平方米,总投资2365万元。在十三五期间还需加大对市所的设备投入,拟投入设备5000万。以提高食品药品的检验能力,在十三五末达到药品全检率90%。 2016-2020 2000 5365     7365 2000 5365     7365

7 县级检验机构建设 十三五期间拟在昆明辖区内建设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拟建立区域性的检验机构4个,一般性15个。每个区域性的检验机构投资1200万元,县级检验机构投资800万元。通过建成这批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以加大辖区内的食品药品监管的技术支撑。 2016-2020 3400 1400 12000   16800 3400 1400 12000   16800

8 农产品检测能力提升 十三五期间拟完成农业检测站的建设,并通过“双认证”,全市共14个农业检测站,每个站投入300万元/年,共需4200万元。 2016-2020     4200   4200     4200   4200

9 土壤检验机构建立 十三五期间拟建设土壤检测机构15个,每机构投入800万元,预计投入12000万元。 2016-2020 3000 1300 7700   12000 3000 1300 7700   12000

10 监管信息化工程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十三五期间拟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运用系统,并建立到县的数据交换平台,用于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的共享。拟每个县建设机房及购置网络运行设备1套,需投入经费60万元,市局投入建设需经费160万元,共计投资1300万元 2016-2020 600 500 200   1300 600 500 200   1300

11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拟需要经费2000万元。 2016-2020 500 1500     2000 500 1500     2000

1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信息化系统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信息系统,拟投资998.02万元; 2016-2020 300 698.02     998.02 300 698.02     998.02

13 监测评价能力提升工程 监测评价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拟建立昆明市的药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哨点,实现监测的全过程履盖,拟需要经费100万元。在辖区内建成食品及土地农残的监测评估机构,每个需投入经费120万元,全市共19个,需投入2280万元 2016-2020 800 800 780   2380 800 800 780   2380

14 突发事

应对能力提升工程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建设市属应急指挥中心,建立高效的应急反应体系,拟投入经费50万每单位,19个单位共需950万元。每年需演练及培训经费30万元。 2016-2020   500 480   980   500 480   980

15 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要求,监管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每年参训率达到90%,每年需投入培训费用90万元。另外还需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每年拟投入经费50万元。 2016-2020 30 110     140 150 550     700

16 食品药品社会共治工程 食品药品投诉平台的建设 十三五期间,在全市辖区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平台,2020年末建立完成19个县级机构,每个投入15万元,拟投资285万元。 2016-2020 150 135     285 150 135     285

17 在全市建立立体化科普宣传项目 十三五期间,按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要求,定期开展“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周”和“3.15"等宣传活动.将食品安全纳入公民法制普及、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政府部门每月举办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当地主流宣传媒体开设食品安全宣传知识科普专栏,实行辖区全覆盖,当地电视播放食品安全公共场公益广告每周不少于1次,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课程培训每年不少于10小时;政府部门每月举办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场。每年拟需要投入500万用于宣传工作的开展。 2016-2020 50 350 100   500 250 1750 500   2500

合计 17510 22979.02 26200 2200 68889.02 22550 30143.02 29560 2200 844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