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昆明市农业局关于对昆明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58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8-07-17 16:08   字号: [        ]

A

昆明市农业局

关于对昆明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132582号提案的答复

李为民委员:

您在昆明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创意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建议》,已交由市农业局与市文广体育局、市委农办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8条建议:

1.提高认识,予以重视。充分认识以创意农业为基础,进行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结合实际,规划和打造“创意农业示范园区”、“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市场和创意农业为抓手,形成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2.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结合我市资源与特色,发展城镇创意经济列入我市中长期规划中去,制定各地指导性发展纲要,综合利用资源,集成产业优势,形成各自特色,有序健康发展,避免低效率重复建设,避免单纯地走乡镇城市化或工业化之路,从政策上鼓励各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努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模式。

3.倾斜政策,吸引投资。出台招商、税收等有效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有实力企业以及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经济参与我市的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主体多元化、多方投入的良好局面。

4.树立典型,推动试点,以点带面。农村创意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要选择条件好的县(市)做试点,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对试点地区的用地指标要适当倾斜,对非农业基本农田,放宽使用政策。鼓励撤村并镇,盘活宅基地这块存量资产。

5.以农村文化、农业文化、休闲文化创意为手段,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系统规划创意农业产业的同时,注重将这一产业转化换为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以乡村风情、生态农业、景观农业、体验农业、特色农业产品以及现代农庄等作为时尚旅游卖点,发挥区位优势,创意农业文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文化服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运作文化项目,提升产业品味。由政府牵头,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同时代特色,具备独有性、新颖性的题材,联合有实力有经验的文化经纪公司和企业,树立品牌推广意识,围绕城镇创意经济这一主题,运作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项目,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品位。

7.搭建平台,吸引人才,鼓励城市精英的参与。创意产业是一项高智力的产业,因此,要努力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和吸引省内外、境内外各类创意产业机构、组织以及智力投资者个人积极投身到这项极具创造性的产业中来,以奖励、折股等多种形式让知识投资、智力投资获得相应的回报,让知识和智力在创意产业中充分体现价值。农村的创意产业还需要更多城市精英的参与,创意产业在农村是一个大的舞台,更是一个特殊、全新的舞台,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更多的智力和财力的投入,仅靠农村的现有能力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要在政策上鼓励更多的城市精英人才和经营企业参与其中,农村的创意产业才有可能得到蓬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得到进一步落实。

8.制定战略,培养人才。制定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计划,加大力度培养自己的创意产业人才。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请专家进行专门讲学,以培代训,拓展视野和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在高等院校开设培养创意能力的课程专业,为后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您的提案内容客观真实,符合昆明农村实际,是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有针对性的基础上提出的,工作建议条理清晰,指向性较强,内容合理可行,对于做好下步工作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现根据昆明市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昆明市农业局)、市文广体育局、市委农办职能职责,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市农业局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昆明是集都市、农村、山区为一体的城市,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晋宁区、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8个县(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其中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3个县(区)为国家级贫困县,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截至2018年2月,全市仍有11.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尤其是东川区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5.56%,仍有108个贫困村未出列,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昆明市农业局按照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扶持贫困县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体系。按照乡由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由增收项目的要求,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优质马铃薯、中药材、经济林果、山地畜牧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种养业等增收项目,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主要措施

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十大工程。

1.贫困户素质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地重点扶持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为重点对象。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突出对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市场营销等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每年要力争培训贫困农户6万人次,5年内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次参加培训,有条件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个农业产业科技应用明白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确保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进村入户,提高各类产业技术推广应用。

2.“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工程。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产业规划、项目设计、政策制定和资金安排等工作中,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增收产业,有条件贫困户至少参与其中1个增收项目。

3.品牌培育工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管,强化品牌宣传,维护品牌形象,让贫户地区重点产业真正生根发芽,把特色产业资源优势转变为贫困地区的经济优势,用经济优势支撑贫困户增收致富。力争到2020年,每个贫困乡镇培育1—2个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4.电商培育工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县“农村淘宝”全覆盖,助推贫困地区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通过网络技术参与云南脱贫攻坚战。深度发现和挖掘本地区的小众型的精品特色产业,通过电子商务的渠道,找准并吸引消费族群,带动一个区域的群众致富。

5.科技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搭建农业关键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紧密围绕产业链需求,集聚研发机构、创新创业人才、创业投资资本、重大创新成果等创新要素,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加强农业基础性研究、前沿技术研究。

6.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展农田水利、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生产基地、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以县域为单元、基地为依托,统一规划、集中支持、连片发展、整体推进,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效益好、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重点乡镇,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在优势区域提升。

8.畜禽规模化养殖创建工程。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设施工艺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生猪、牛羊适度规模养殖,着力推进生态养殖、清洁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9.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农业服务机构,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搞活内部运行机制,探索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强化科技进村入户服务。

10.“SAAS+B2B+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农业产业互联网B2B服务发展模式。建设农产品全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体系,大力发展SAAS服务;加快发展B2B电商,连接全农产品交易和流通环节;基于全网大数据,大力拓展供应链及产业链服务,形成农业产业互联网B2B服务发展大格局。

(三)典型案例

1.东川李子沟“开花洋芋”铺垫贫困户脱贫路。2012年以来,东川区大力推荐地方特色农产品,在铜都街道的李子沟举办了“开花洋芋节”,让四风宾客一饱口福。通过广泛宣传,开花洋芋从东川市场走向云南市场,在一些大超市,开花洋芋价格每公斤15元,供不应求。李子沟以开花洋芋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时,还紧紧围绕把李子沟作为云南旅游扶贫试点村机遇,以开花洋芋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游,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李子沟,提升开花洋芋知名度。通过打造,李子沟农业产业发展合作社把实体店开到昆明及周边县区,目前,在东川开设了一家开花洋芋实体店,下步,还将开设网店,让李子沟开花洋芋走得更远。通过开实体店、网络营销等模式,铜都街道李子沟223户群众将如期脱贫。

2. 七星镇扶持小葱种植方便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七星镇加快产业推进、扶强产业龙头,积极探索贫困户增收渠道,采取“公司+党组织+农户”的形式,由党总支、支部牵头与公司洽谈合作,达成用工协议,优先使用租地农户和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党组织向公司提供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名单,在收获季节为公司联系务工人员,让贫困户在家门前后就实现了致富增收。

3. 康美药业中药材—东川乌龙人民的脱贫良药。康美药业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选址乌龙镇坪子村。按照“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流转土地、入社及务工等方式带动农户参与种植。项目实施以来,已兑付合作社土地流转资金34.8万元,3000余人次通过务工、销售农家肥创收57万余元。带动全村农户82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42户)增收脱贫。

4.市妇联打造妇女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助力脱贫攻坚。市妇联在呈贡区东盟大厦打造昆明妇女创业创新平台,重点整合女性文化产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创及互联网产业。目前市妇创中心入驻企业94家,实现营业收入9062.03万元,就业人数达2689人。

5.市文化馆依托文化品牌开展群众活动。自2015年,市文化馆紧紧围绕“我们的节日、百姓的舞台”活动宗旨,先后开展了三届面向全市范围的“春城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调动昆明全市群众文化资源,以五大广场为中心,以群众参与为主体,汇聚昆明市优秀艺术家和专业、业余文艺团队,积极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文艺活动。经过三年的持续开展,“春城文化节”系列活动以精彩纷呈的文艺形式充实文化,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化。

二、市文广体育局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昆明市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极为丰富文化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总量稳步增长。2016年,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11.35亿元,比2015年增加17.51亿元,增长9%。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全面推开。全市文创园区已建成18个、在建6个,规划建设11个。已建成园区共有入住企业约700家,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二)主要措施

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文创产业发展作为昆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工作,并明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负责推进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主要由市委宣传部文产办负责,因此,在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市文广体育局作为配合单位,主要配合市文产办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形成文创产业发展共识。昆明市各县(市)区均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在重要位置,相继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由党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工作,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广泛共识。建立机制,强化联动协调。强化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问题的领导决策作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统一协调、规范有序的政府决策和部门执行机制。    

2.制定规划、多措并举,建立良好的政策引导体系。

一是编制完成了昆明市文创产业“十三五”规划,系统提出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导向,加强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按照“一圈两区六带”的空间格局,着力构建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为龙头,以现代传媒业、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休闲业、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品业、演艺业为特色的“1+2+4”产业发展格局。三是突出分类指导,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对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研究,结合昆明市实际,围绕园区建设、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设立市级文产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完善以规划和《实施意见》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体系。

3.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发挥产业园区集聚效应。

培育园区,加快企业集聚。按照“产业集聚、空间集约”原则,科学制定园区发展的规划和产业结构,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主业明确、鼓励创新的原则,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文创产业集群。

4.聚焦产业、重点突破,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

一是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即建设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十大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十大市级重大标志性文体设施、十大文化旅游体育(节庆)活动品牌、十大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五大类共50个重点项目,并明确了项目建设时间和责任主体,切实推动项目实施。二是综合施策,加快项目推进。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效率,通过审批绿色通道、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建立重点文创项目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投向,提高扶持资金效益。三是包装项目,实施精准招商。编制《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册》,梳理汇总具备招商引资需求的地块,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选址方案,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配合市文产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农业文化品牌配套政策文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文创产业的扶持力度,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快推出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聚集区,推动文创园区不断向聚集区、功能区方向发展。加大重点文创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实施力度,以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提升农业文化产业发展能级。三是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文创与农业、旅游、科技、金融、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强农业文创产业投融资能力;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业务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2.按照《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17〕142号)文件精神,会同农业、文产、旅游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农、旅、文一体化,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入乡村,制定科学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以文化消费助推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整治、村落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提高农业领域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水平,丰富休闲娱乐活动内容,支持发展集田园观光、创意种植、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疗养度假、文化创意于一体等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文化消费服务形式,重点培育创意休闲农业精品,推进都市农庄、文化创意农园、文化创意乡镇等建设。

三、市委农办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意义,提出昆明市乡村振兴意见

我市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24日全市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对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会上印发了由市委农办牵头草拟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中提出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及具体工作措施。文件已于4月9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4月18日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5月21日正式印发《中共昆明市委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昆发〔2018〕7号)。《意见》的出台,将为昆明市“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逐步实现昆明市的“乡村振兴”。

(二)关于“创意农业园区”的建议

创意农业园区是创意农业培育的新平台,发展的新沃土,目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初具规模。全市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晋宁宝峰农产品加工园区、宜良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富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成效;安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寻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五华生态农业科技园、禄劝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园区特色显著,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其中石林台创园星创天地、梦之草星创天地和禄劝农业园区星创天地3家创业园区获得国家科技部第二批星创天地备案。此外我市都市农庄建设初见成效。昆明市自2012年以来,共布局都市农庄150多座,已经审批的都市农庄66座,已建成24座,共完成投资49.13亿元,其中94%的投资来自民营资本。

(三)关于“发展城镇创意经济,打造特色小镇”的建议

努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模式,坚持以田园综合体,文化综合体、科技综合体、特色小镇为载体,以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和高度发展为基础,着力提升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愁乡韵文化,建设科技服务小镇、文旅小镇、鲜花小镇、金融小镇等各类特色小镇,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天地,农村经济增长新引擎。2018年5月份,连元书记和刘智副书记率队到北京与汇源集团就昆明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建设展开座谈会,会议就推进昆明田园综合体投资建设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实施“昆明花海”计划,加快推进鲜花小镇建设。以轿子山旅游专线和昆石高速、昆曲高速沿线为重点,加快打造中药材、鲜花、农作物等农业主题观光景点和乡村旅游精品小镇路线。

(四)关于“努力搭建创意产业平台”的建议

吸引创意人才,鼓励和争取人才创意能在我市落地,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一是整合资源搭建合作平台。依托在昆高校、科院院所、科技企业等资源富集的优势,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加工技术、农业机械等基础性重大农业科技项目,与云南农业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共同推进鲜花小镇、未来农场等11个科技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8个,挂牌建设项目1个。二是印发《关于印发昆明市建设农业创业示范村实施意见的通知》,将示范村建设工作纳入到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确保了示范村建设的扎实有效开展,促进示范村经济增长快速,创业就业氛围深厚。三是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加强创业项目的征集和推介、推进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突出贫困地区的创业帮扶等政策措施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优惠政策保障,为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五)关于“制定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计划”的建议

完善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政策举措坚持为乡村振兴注入现代生产元素和人才支撑理念,强化乡村对人才吸引力的发展目标,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深入推进“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和扶持各县区继续创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创业示范村、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确保2018年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二是实施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以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为载体,选拔一批素质优良、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的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三是加快建设“昆明乡村振兴智库”,支持企业和市民租赁农村闲置农房发展民宿民居、文艺创作、乡村休闲休憩等产业,鼓励企业家、文艺家等各类人才下乡创业,激活创意产业人才城乡双向流动。

(六)关于“抓好乡村振兴配套保障措施”的建议

努力抓好乡村振兴配套措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印发《昆明市农村“基层党建提升年”具体方案》、《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回头看”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推行农村人才“领头雁”计划,培养一批“美丽乡村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建工作。二是健全完善以村集体、村小组的自治工作,严格执行民主选举、村民会议、党员大会等民主制度,坚持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保障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自治权益,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带动作用。三是充分提升村级德治水平,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列入考核事项,开展农村移风易俗行动,支持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规范各类婚丧嫁娶行为,提升农民农村德治能力,加强道德引导作用。四是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整顿治理不良社会风气,开展“平安乡村”的创建评比活动,积极化解村民间各类纠纷,重点打击农村各项违法犯罪实践,坚决防止农村因拆迁、改建、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五是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严格按照《昆明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用管理考评办法》,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整合市县两级资金用于村民小组活动场所达标和贫困县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党员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再次感谢您对昆明市农业局工作的理解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