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政协昆明市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27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8-07-25 15:03   字号: [        ]

张聪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昆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以“水生态空间战略提升”为重点梳理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品牌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 昆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昆明市十一届市委第37次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滇池保护治理,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市委的新要求、新部署、新举措,结合昆明市实际,就是要着力扮靓“世界春城花都”,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一)定位目标

昆明具有较好的地理区域、较好的气候资源条件、较强的高原湖滨生态环境,较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性以及以身俱来的矿产资源等多项优势,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昆明是全省的多个中心,有全省最强的经济实力、最完善的产业结构、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度;昆明还有最多的人才和最丰富的人力资源、最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最多的科技创新资源;昆明还是全省历史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图书馆、博物馆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昆明的政策环境优势也十分明显,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不断创新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因此,昆明不仅先天资源禀赋较好,而且在全省具有人口的集中度、产业的支撑度、社会的集聚度和政策保障度等发展的首位度优势以及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全省是最有吸引力、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地区,也应当成为全省建设生态文明的排头兵和火车头。

(二)水生态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果

一是强化水污染防治。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及时协调解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实施《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阳宗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昆明市牛栏江流域水体达标方案》等,开展滇池流域及重点保护区域“五采区”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滇池、阳宗海、牛栏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滇池总体水质达到Ⅴ类;牛栏江昆明出境断面河口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阳宗海湖体水质保持Ⅲ类、螳螂川-普渡河昆明市出境断面普渡河桥水质达Ⅲ类、南盘江昆明市出境断面禄丰村水质达Ⅲ类水质。城市建成区彻底消除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

二是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印发《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加强昆明市化肥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从控制面源化肥施用总量、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以化肥零排放为目标,开展新型技术模式攻关、实施有机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实施农业部耕地休耕项目五方面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农业新生产方式,有效减少化肥对面源的污染。印发《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加强昆明市农药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昆明市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支持植保专业化队伍建设,推进统防统治、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效减少农药对面源污染。印发《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在 “一湖两江”流域禁止畜禽养殖的规定》等文件,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组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推进水产养殖减排减药,减少了畜禽粪便面源污染。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精准治污。利用大数据、三维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建成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与信息平台,每月监测分析上报水质监测情况,以监测数据倒逼环境管理,为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完成《滇池环湖截污体系调查研究报告》《草海湖体不同季节的水质、水位变化规律研究》《草海湖体垂直、水平水质变化研究》等课题,为构建以水质响应为核心的流域精准治污决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了科研支撑;建立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保移动执法系统,实现污染监控管理和环保执法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推动“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的转变。

四是强化执法监管及时消除污染隐患。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最严格执法,着眼于环境质量改善为根本,以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滇池、牛栏江、螳螂川等重点流域专项督查和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执法专项行动,对21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环境安全检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对重点污染源进行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环境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7年,全市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354件、罚款2230万元。全市共办理使用《新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案件46件(其中,按日计罚7件,查封扣押10件,限产停产16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3件)。

五是强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成果转化。自2014年以来,我市共完成113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2014年33项、2015年23项、2016年30项、2017年27项)。加快生态文明改革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注重落实顶层设计的贯彻与基层探索创新相结合,以滇池保护治理、“河长”制等重点,积极开展改革创新,认真总结,多出好经验、新模式,以先进典型带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六是强化创建认识坚持生态立市。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以生态创建工作为抓手,严守生态底线、生态红线,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六改”(改水、圈、厕、厨、房、庭院)、“六化”(建筑美化、沟渠净化、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庭院洁化)、“三治理”(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持续加强生态创建。

总的来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昆明市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碧水清波的滇池更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百姓最为直观可感可触的生态红利之一。

二、 意见或建议办理情况

(一)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共治

一是把滇池治理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按照“区域统筹、巩固完善、提升增效、创新机制”的要求,完善“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提升滇池流域污水收集处理、河道整治、湿地净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效能。加大对滇池流域城镇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实施一批治理项目。新建第十三、十四污水处理厂,提升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标准;新建和改造泵站、管网系统、建设主城西片调蓄池工程,提高污水处理厂联动运行效率;实施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实现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完善集镇污水处理站配套管网系统,提高收集和运行处理效率;继续实施环湖截污东岸、南岸配套收集系统完善项目,全面提升环湖截污系统效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因地制宜对农业农村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加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源区环境保护,加快实施再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进一步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体系;开展入湖河道支次沟渠综合整治,完善湖滨生态系统,持续开展内源治理,使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滇池湖体富营养化水平明显降低,治理效果不断显现。

二是大力推进入滇河道综合治理。查缺补漏,重点开展盘龙江、新宝象河、海河、枧槽河、采莲河、洛龙河、海口河部分河段及其支次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实施河道截污、底泥清淤,河道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实施呈贡区、晋宁县排水沟渠整治工程,通过沟渠拓宽、截污、清淤、生态河堤整治,提高污水收集率,改善片区排水沟渠水环境;推进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重点对松花坝水源区内的冷水河、牧羊河实施环境整治,通过沿岸污水收集管渠完善、湿地建设及沟渠清淤等措施,确保松花坝水库水源安全;开展南盘江支流巴江和西河整治工程,以及阳宗海入湖河流摆依河、阳宗大河、七星河、阳宗海引洪渠、东排浸沟的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截污、生态修复、底泥疏浚等措施,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质;继续完善阳宗海河口湿地建设,完善湖滨生态系统,构建湖滨天然屏障;实施牛栏江及其肠子河、普沙河、对龙河、弥良河、果马河等源头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小流域治理,通过生态林种植、农改林、水土保持、农村新能源建设、乡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措施控制流域内面源污染;开展螳螂川-普渡河及其支流治理,重点针对普渡河富民段开展干流截污工程、绿化工程,有效截流入河污染负荷,不断提高入滇河道的治理能力。

三是加大珠江流域(昆明部分)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慎重开发、绿色流域建设”的要求,执行最严格的限制性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着重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协调问题。新建石林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宜良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完善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大力推进流域内集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开展南盘江支流巴江和西河整治工程,实施河道清淤、堤防加固和生态护坡,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质;继续完善阳宗海河口湿地建设,完善湖滨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阳宗海流域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四是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昆明部分)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修复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监管能力”的要求,加大金沙江、小江、牛栏江、螳螂川、普渡河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实施牛栏江及其肠子河、普沙河、对龙河、弥良河、果马河等源头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螳螂川-普渡河及其支流治理;新建嵩明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和两区污水处理厂,扩建禄劝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嵩明县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完善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大力推进流域内东川区、禄劝县、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县集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加强牛栏江源头嘉丽泽生态湿地建设,在牛栏江支流杨林河及肠子河流域加强湿地及生态隔离带建设;加强流域监管能力建设,提升水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五是深化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选择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纳入滇池流域、阳宗海流域和其他重点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的排污许可制,以达标排放为底线设置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限制,对于达标排放后仍无法满足水质改善要求的,研究制定基于水质改善要求的排放标准,进一步加严排放限制,按时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

六是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建设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削减城镇生活生产污染负荷。继续坚持城镇污染源控制,消除增量、去除存量。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片区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逐步改造合流制排水管网;进一步加强集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加快实施再生水处理和回用工程,不断提高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七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松华坝、云龙水库、清水海等水源涵养区、源头区的环境整治,加强污水及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周边绿地及植被的建设力度,建设饮用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坡度大于 25 度以上耕地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种植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和水源涵养林。开展松华坝、云龙水源区移民搬迁后退出耕地的造林,恢复区域生态。实施松华坝水库、柴河水库等重要水库汇水区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在重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松华坝水库、晋宁县双龙水库等9座滇池流域水库安装水质水量监控设施,做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率先制定、出台《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是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印发后,昆明市率先制定、出台《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等全面深化河长制规范性文件12个,成立了市滇池流域各级河长制办公室。目前,滇池流域已全面建立了四级河长、五级治理责任体系及三级督察制度,共有市级河长25个,区级河长132个,乡镇级河长193个,村级河长462个。

二是建立完善水质水量监测评价体系、河长制信息系统平台、设置河长公示牌、编制“一河一策”工作方案、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试行生态补偿机制。完成了35条主要入湖河道河长公示牌的设置和《巡河手册》的编印,各级河长按照职责要求,积极开展责任河道巡查工作,推动了滇池流域河长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黑臭水体整治顺利销号。2017年8月,全市唯一一条黑臭水体河道——海河通过后期评估,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重点挂牌督办的全国205个城市黑臭水体中“摘帽”,成了全国首条销号的黑臭水体。

四是积极探索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制定出台《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办法(试行)》《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金使用管理办法》及5个配套文件。完成了34条河道,59个水质、水量监测断面的勘定,建设完成新运粮河、西边小河7个考核断面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实现数据实时监控。2017年4月至11月,各区政府(管委会)共需缴纳生态补偿金4.4亿元。

五是完成滇池流域和牛栏江补水区(昆明段)20个集镇、885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移交接管工作;正在制定昆明市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指南、农村污水治理运营维护标准及考核办法;对集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进行市、县(区)两级监管。

六是蓝藻水华防控工作进展顺利。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指挥调度体系,切实推进各项工作,2017年4月至8月共处理和置换富藻水1.28亿立方米,减轻了滇池外海、草海重点水域蓝藻水华富集,确保滇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保障2017年国际龙舟赛、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的顺利举办,达到社会各界对“亲水近水”的期望。

七是基础研究和科技支撑。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滇池高原湖泊研究中心,开展湖泊治理技术国际交流。开展了草海水体流动场、湖体不同季节水质水位变化规律、湖体垂直及水平水质变化、滇池保护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联性研究,滇池水环境承载力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滇池蓝藻绿藻生长机理影响要素等研究。

八是健全完善法规规章。启动《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完成《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的修订。

九是攻坚草海整治和滇池“四退三还”。新型生物技术,采取分散式处理方式,开展小沙沟、渔村沟、郑河路沟、车家壁岔沟混合水生物处理试验工程;完成草海大坝加固提升及水体置换通道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和主城西片郑河路沟调蓄池建设,开工实施草海及入湖河口清淤工程。

(三)加强昆明城市空间管控,彰显城市山水环境特征,塑造地方城市建筑特色

一是2018年2月,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空间管控和特色风貌塑造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中国传统城市“崇山尚水、天人合一”城建思想为指导,总结已编制完成的《昆明市滇池流域地区“多规合一”规划》《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控制规划》和《昆明城市建筑特色导引》等重要规划,加强昆明城市空间管控,彰显城市山水环境特征,塑造地方城市建筑特色,真正把昆明城市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城市。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五大统筹”,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实现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全面落实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坚持依法执行城市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管控,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全面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彰显昆明“山水、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宜居宜人文明城市。

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在空间管控和特色风貌塑造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传承文化,延续文脉。划定重点管控区域,点、线、面结合,合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4. 阳光规划,公众参与。全面落实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的公开公示制度,保证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开辟各种渠道,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集中公众智慧,凝聚共识,合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四是落实空间管控“一张图”。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信息管理平台和部门协调机制,为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和产业空间合理布局、生态安全系统维护等提供环境空间指引,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滇池流域地区,严格落实《昆明市滇池流域地区“多规合一”规划》划定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和城乡增长边界控制线,严肃查处违规建设行为,有效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和建设项目布局,防止城乡建设用地无序蔓延,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要学习总结滇池流域地区“多规合一”工作经验,按照“多规合一”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将规划成果统一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五是 结合传统山水塑造城市形态。尊重山水环境特征,保护延续原有的城市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特色,更好地塑造昆明城市特点,形成符合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特征的城市景观风貌。在环滇池地区合理控制用地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塑造从中心地区向山边水边逐渐跌落的整体城市形态,协调周边区域,整体形成“三山一水、两核一极,北高南低、北密南疏,西控东拓、生态间隔,两区六廊、山水相望”的城市空间格局。

三山一水、两核一极。保护“大三山一水”的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小三山一水”的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构建以老城区和呈贡新区为核心、滇中新区为增长极的城市未来发展格局。

北高南低、北密南疏。环滇池流域城市组团结合滇池流域山水特征,滇池北部组团城市开发强度相对较高、较密,滇池南部组团建设开发高度、密度应逐步降低;要控制用地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逐步向滇池边跌落。

西控东拓、生态间隔。在环滇池地区的西部片区,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山水景观敏感性较高,需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及开发强度,东部片区的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应结合政策、区位、交通、功能优势,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提升产业和人口聚集功能;科学引导相关产业和功能向滇池流域外的滇中新区及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发展,优化人口、产业、空间布局,实现由滇池流域内集聚发展向流域内外协同发展的转变,形成有机联系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充分保留、利用城市各组团各片区之间的生态隔离带,打造城市生态走廊和绿肺,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

两区六廊、山水相望。加快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强化城市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功能,突出六条经济走廊发展轴的带动作用,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持续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大力修复森林植被和山体景观,全面改善生态功能和环境品质,塑造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整体景观风貌。 

北部县区在保证城镇建设安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合理的基础上,要针对山地城镇的主要特征,重点研究山体、水体和城市等之间的关系,在总体规划中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级,确定城市山水格局保护层次和定位,并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南部县区在严格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杜绝坝区城镇无序扩展,彰显坝区景观风貌特色的基础上,要对主要面山区域、水体、森林公园、田园风光、城市主要出入口及城市边界、重要开放空间等坝区空间格局要素进行管控。

(四)着力传承和发展生态人文

一是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培育生态消费文化。开展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和传播媒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城市生态文化,要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确立环境是资产、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价值观。摈弃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崇尚用技术代替自然资源。把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传统精神与昆明精神的新时代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与昆明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豁达情怀结合起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使生态伦理标准成为公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引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倡导正确的汽车消费、饮食消费、娱乐文化消费和节约资源的消费观念,培育简朴和谐的生态消费文化。

二是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昆明城市风貌。依托昆明城市布局特色、传统建筑风格和环境特点;注重江、河、湖、水库、山等自然风景与城市的有机结合,保持山水相依、城湖合壁的春城环境风貌,重点加强滇池生态空间保护、昆明江、河、湖、水库的保护以及城市天际线的和谐组合。挖掘历史文化遗迹,注重建筑文化保护,体现精雕细刻、个性多样的昆明建筑风格,塑造富有文化品位和艺术个性的城市景观,塑造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和谐统一、相映生辉的街面形象,塑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大气壮观、现代开放的城市风貌。保护、挖掘和发扬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剧,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工艺品、绘画、文学、土特产品、饮食风味、生活风俗等文化形式,充分展示新时代昆明文化名城风采。

三是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生态文明新昆明.绿色健康好生活”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举办“建设海绵城市、促进生态文明”、“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争做生态文明公民”环保公益宣传活动。昆明市海口林场组织拍摄纪录片《守望幸福林》,并荣获全国第五届关注森林奖——“梁希文化艺术奖一等奖”和“梁希新闻奖二等奖”,不断扩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新建市民林、公务员林、共青团林、河长林、杨善洲林等各类纪念林5万亩,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昆明市属海口林场建成了云南省第一家林业展览馆,也是我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另建有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坚持开展“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古树名木保护活动”、“森林公园主题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昆明创森摄影大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生态文化活动。印制《春城名片—红嘴鸥》、《湿地—人类与候鸟共同的佳园》等数万册宣传册。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措施

昆明作为著名的高原水乡和湖滨生态城市,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境内滇池流域、牛栏江流域和柴石滩流域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昆明城市水环境体系。近年来,随着昆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剧及工农业生产的大力发展,以滇池为重点的流域水环境开始“生病”,出现了水体萎缩,生态功能下降,富营养化严重等现象,昆明的水环境面临巨大的生态压力。不从源头上解决已经迫在眉睫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就难以夯实,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一句空话。滇池作为国家“三湖”治理重点之一,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之首,治理工作得到了前所未在的重视。面对“建设全省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加大滇池以及其它江河湖泊的治理,继续把滇池作为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来抓,并把重要水源地、流域的河道和水系一并纳入水环境治理体系中来,真正构建起市域范围内清净宜居的水环境综合体系。

总的来说,虽然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提升,但仍面临着产业化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局部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经处于超载状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敏感性使得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难度加大;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期望提出更高的要求,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升生态文明。一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昆明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科学治水,按照“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把滇池治理作为头号工程,深入开展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河长制高效运行,强化污水管网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系统化管理,推进污水治理设施改造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持续改善滇池、阳宗海、牛栏江水质,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水质目标,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三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防范重金属污染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风险,完善环境预警应急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实行环境执法网格化管理,深化职能部门间联动执法,建立健全环保执法规范化、效能化长效机制,以环保督察为契机,把问题查处和整改贯穿工作的始终,确保问题导向、查处到位,突出重点、严格监管,直面难点、铁腕执法,全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并做好舆情管控与处置,回应群众关切。四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立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污染防治机制,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全面构建生态系统保护良好格局。五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章立制,按照“严格遵循上位法、突出地方特点、结合管理实际”的原则,制定符合管理需求、操作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生态文明立法;压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督促企事业单位切实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引导公众及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加强环保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环境监管的科技创新及研究,利用环境保护大数据实现动态监管,突出精准治污,健全环境能力建设保障体系。

再次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

201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