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政府文件
索引号
686175779-201904-248058
文号
昆政发〔2019〕25号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公开日期
2019-04-22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云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及昆明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21号)、《中共昆明市委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印发〈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的通知》(昆发〔2017〕22号)有关要求,结合昆明市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引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多元合作新平台,完善对外交流新机制,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商贸要素高度聚合、经贸环境开放宽松、服务业高度发达、跨国公司数量众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达3300亿元。流通基础更加扎实,现代化物流网络更加完善,物流效率进一步提高,物流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20%以下。外贸进出口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20%以上。区域经贸合作取得实效,对外投资项目累计达250个以上,对外投资达到5亿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年均增长9%,达8亿美元以上。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突破30亿美元。在昆明企业总部达到220家以上,培育税收千万元楼宇30幢以上、税收亿元楼宇20幢以上。

到2025年,要素资源聚集、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联通内外的现代流通体系,商贸业繁荣发达。培育形成一批自主品牌、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产品,外贸综合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业扩大开放取得明显成效。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以上。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重点领域、重点市场取得新突破,外商投资环境更加完善,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各项预期指标: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来投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12%、1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25%以上。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进驻数(含境内、境外)达103个以上。

到2030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GDP达到2.8万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商贸主体向高端化、多元化格局发展,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商贸发展环境全面形成,商业流通便利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总部经济聚集程度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外商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15%,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达到143家。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依存度达30%,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在南亚、东南亚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三、 主要任务

(一)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极、增长带

按照“两核、一极、六廊”战略,加快推进内外经济通道建设,形成引领滇中、带动全省、联动西南、服务周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两核。即老城区和呈贡新区,增强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国际交流等服务功能,把老城区和呈贡新区建设成为我市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核心区。

一极。即滇中新区,按照“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原则,构建与滇中新区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把滇中新区建设成为我市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六廊。对内加快六条走廊建设,一是昆明主城—瑞丽/腾冲经济走廊,联接滇西、延伸至境外。二是昆明—西双版纳(磨憨)经济走廊,联接滇中滇南、延伸至境外,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三是昆明—红河(河口)∕文山经济走廊,一路联接滇东南、延伸至境外;一路联通北部湾和珠三角地区。四是昆明—昭通经济走廊,联通成渝地区及长江经济带。五是昆明—曲靖经济走廊,联通长江经济带。六是昆明—攀枝花经济走廊,联接川南地区。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外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滇中新区经济发展部

(二)着力推动功能模块要素聚集

1.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重点推进东风广场片区、巫家坝片区、呈贡新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引入高端商业品牌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特色品牌,打造国际购物消费核心区,形成西南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加快打造一批风貌独特、功能完善、特点鲜明的特色商业街区和餐饮美食街区,建设具有南亚、东南亚特色的主题街区,推进旅游景区民族产品和美食街区建设,推动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坚持片区开发与市场疏解相结合,持续推动主城区商品批发市场向外疏解工作;推动批发市场做大规模,着力推动以俊发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昆明鑫东盟酒店用品市场为重点的市场采购贸易新业态发展,加快现有辐射性和外向性强的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中心提档升级,新培育一批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功能配套多元化的内外贸一体化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商品与要素市场,推动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糖、粮食、木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进建设花卉、果蔬、玉石珠宝、咖啡、中药材、水产品、茶叶等商品交易市场,打造天然橡胶、三七、有色金属等一批具有辐射带动和定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交易平台,提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服务周边区域的辐射力。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形成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核心,联动周边,服务南亚东南亚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滇中新区经济发展部

2.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着眼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完善交通基础条件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通道、重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建设,构筑“3枢纽5通道6基地1平台”的昆明国际物流体系(3个枢纽: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国家空港型物流枢纽、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5条国际物流通道:中越泛亚铁路东线及昆明—河口—河内—海防跨境物流通道、中老泰泛亚铁路中线和昆明—磨憨—万象—曼谷高速公路及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跨境物流通道、中缅昆明—瑞丽—曼德勒—皎漂支线跨境物流通道、中缅昆明—清水河—曼德勒—皎漂支线跨境物流通道、中缅印泛亚铁路西线和昆明—猴桥—密支那—曼德勒—皎漂高速公路及昆明—猴桥—密支那—雷多跨境物流通道;6大国际物流基地:安宁桃花村智慧物流基地、晋宁腾俊国际陆港物流基地、呈贡王家营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空港宝象临空产业园国际物流基地、阳宗云铝次区域物流基地、嵩明杨林—寻甸天生桥物流基地;1平台:建设包括跨境多运输方式、跨境电商、跨境物流金融等的昆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昆明—东南亚、长江经济带、广西北部湾‘一心三支’点轴辐射型”集装箱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一核、三轴、多节点”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着力在花卉、果蔬、肉类、水产品、海产品、药品等流通领域发展跨境冷链物流。支持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依托省内航空口岸,构建以国际邮政、快递包裹为主的跨境航空运输体系,依托保税区、保税中心及海外仓,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供仓储、分拨、物流金融等配套设施和服务,打造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建立基于物联网应用基础上的智能物流系统,推动与周边国家大型物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物流的多式联运、快速传递和通关,提升昆明地区国际物流水平。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滇中新区经济发展部

3.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着力提升传统市场应用电子商务水平,支持市场主体利用第三方平台,通过开设网店、建设“特色馆”等方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支持教育、会展、咨询、广告、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支持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国家级贫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线上线下宣传和销售力度,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一县一品”,促进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完善电子商务生态链,强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加快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对顺丰、菜鸟、“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的招引力度,推动电商快递物流集聚中心建设。实施“互联网+外贸”行动计划,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不断扩大跨境电子商务主体队伍,把我市打造成为网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4.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加强对全市会展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整合区域内会展场馆资源,建立现代会展产业资产管理运营体系,形成以区域性会展为基础、国家级和国际性会展为龙头的会展产业发展格局。加强会展品牌建设,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和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品牌会展为引领,做大做强标志性品牌展会及会议项目。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地方特色产业举办特色商品展,打造具有昆明民族文化特色展演展示品牌,带动民族产业和民族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以会展带产业,以产业促会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或机构落户昆明,参与市场竞争;鼓励会展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组建会展集团,抱团发展,打造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业机构组织和会展企业、国际展览业组织、会展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和会议目的地城市。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外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滇中新区经济发展部

(三)推进国际国内产能合作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为路径,做大总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全面转型,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不变价)14%,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0%。鼓励我市优势企业、富余产能行业到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加强国际国内产能合作。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改造提升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等四个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实施100项重点技改项目,重点抓好昆钢、中铝昆铜、云铝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实施;支持冶金产业提高深加工能力,促进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开放发展。2020年,化工业产业总产值达到9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6%;冶金产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3%;非烟轻工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3%;烟草及配套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

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以中药、民族药、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等为重点,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做优做深;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等产业发展,促进高端装备产业做高做新;加快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8%以上;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5%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1%以上。大力培育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大数据等新兴优势主导产业,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力争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左右;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9%以上。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大健康办、市文产办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滇中新区经济发展部

着力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坚持在国家和省级合作框架下,建立“政府引导、央企省企引领、民企破题、抱团出海”的新模式,鼓励我市企业参与省级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在省级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内建设昆明海外市场拓展基地,探索建立原料、市场、能源“三头在外”的产业园区。以省级境外园区为重点,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园区开发等投资建设,围绕电力、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轻工及物流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在南亚、东南亚每个国家因地制宜建成1个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园区。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外办、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健康办、市文产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滇中新区经济发展部

(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

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实施“云品工程”,促进对外贸易从单一贸易形式向综合多元贸易转变,从地区性发展向带动区域发展转变,实现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促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1.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着眼提升我市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重点“构建三大体系、建设五大中心、搭建二大平台、打造六大产业集聚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以物易物、替代种植、对外工程承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境外分拨中心、服务外包、枢纽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积极扩大进出口,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竞争新优势。

2.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着眼“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进高新技术产品、高原特色农产品和机电、生物制药、磷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机床、工程机械、成套设备、节能环保产品出口;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跨国企业。积极拓宽进口渠道,扩大优质农产品和重要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定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砂、硫磺等资源能源产品进口;积极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消费品进口;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

3.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着眼将昆明建设成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积极创新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引导加工贸易逐步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发挥昆明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吸引知名跨国公司设立国际采购分拨配送中心。鼓励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值链,推进加工贸易体系向本地增值、本地配套、本地企业为主体的方向转变,重点支持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滇池旅游度假区加强项目引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鼓励企业依托重点边境口岸探索境外加工贸易体系建设;支持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层次和配套能力。

4.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领域。按照“集聚发展、错位竞争、品质提升”的思路,打造全市“三园三区三基地”服务外包发展格局(“三园”:云南软件园、昆明科技创新园、金鼎科技园;“三区”:王家营国际物流园区、空港国际物流园区、经开区新兴产业孵化区;“三基地”:国际生态数码基地、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推进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继续发挥旅游、运输、建筑等重点服务贸易领域优势,做大做强文化、教育、传媒、中医药等传统服务贸易,积极培育通信、金融、信息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鼓励外资投向服务外包产业,培育重点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推动我国产品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等服务行业技术标准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推广应用。着力推动云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办、市大健康办、市文产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五)积极利用外来投资

积极拓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渠道,优化利用外资的行业、来源和分布结构,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层次,打造新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增强利用外资对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拉动作用。

1.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外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涉外管理体制机制,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管理程序。推动建立并完善利用外资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加强外资管理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提升外商投资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国民待遇保障力度,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着力引进外资和外资机构。积极推广复制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着力构建更高层次吸引外资新格局。突出面向港、澳、台,东南亚、日、韩及欧美等传统吸引外资的发达国家(地区)招商引资。积极拓展招商引资的渠道和领域,创新华侨招商、商会招商、跨境招商等引资方式。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央企入滇、民企入滇”等,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昆明,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以园区为主战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区中园、一区多园等建设运营,着力引进有产业带动作用的外资机构。鼓励跨国公司在昆设立总部及研发、采购、运营和培训中心,逐步发展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聚集和人才汇聚。

3.着力引导外资投向。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资进入大健康、大文创、大旅游、大数据产业,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和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以及城镇供排水、供气和资源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公共事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依托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和非烟轻工等重点行业现有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有关产业配套企业投资和集聚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突出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招商引资,重点引进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大健康办、市文产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六)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对外投资环境,培育核心企业和品牌,加快走出去步伐,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1.加快对外投资合作步伐。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重点培育和扶持企业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开展治金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建筑设计、水电、农业合作、商贸服务、金融和文化等投资合作。鼓励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展境外装配生产,建立海外营销服务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鼓励产能、技术成熟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产业到周边国家投资设厂,推动国际产能和投资合作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我市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在沿边地区探索建立原料、市场、能源“三在外”的产业园区,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积极争取国家以“工程换资源”方式获得的资源开发项目交由我市有关行业优势企业进行开发。推动比较优势产业和文化、教育、科技等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昆明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

2.积极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外派劳务,扩大对外承包工程规模,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水电、公路、桥梁、房建、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企业以带资承包、EPC、BOT等方式到境外承揽工程和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带动我市成套设备、材料和服务出口。鼓励企业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支持企业与有关国家(地区)开展能源矿产、农业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合作。依托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能源、资源和市场,鼓励昆明有条件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园区开发等投资建设,围绕电力、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物流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

3.建立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立足昆明区位优势,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筹建昆明驻外商务代表处;完善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功能;依托国家商务部驻昆专门机构,帮助减少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对外投资合作重点国别和重点行业数据库,收集贸易、投资、承包工程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加强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信息、法律、融资、保险等服务,积极稳妥地通过各种力量帮助我市企业开展“走出去”业务。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和劳务输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实施外派劳务管理措施,对在毗邻国家承包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在物资和人员出入境上给予便利。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文产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市金融办、市外办、市大健康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七)加快开放合作功能平台建设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开放合作功能平台建设,为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保障。

1.加快会展平台建设。着眼把昆明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重点培育以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三个半岛会展核心功能区,以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区域专业会展集聚区。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品牌会展为引领,做大做强现有会展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昆明特色和优势产业,在每个重点产业领域内,策划举办或扶持培育1—2个有关专业展览或高端会议及论坛。支持各县(市)区分别精心打造1—2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民族节庆和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积极申办3—5个全国性品牌会展,引进省外、境外优质会展落地昆明,带动和促进昆明会展品牌化发展,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和会议目的地城市。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外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2.加快“一区两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昆明综合保税区(区块二)、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腾俊国际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内外区域联动,优化企业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保税仓储、采购、分销、配送、中转等保税物流业务,拓展保税货物的展示、研发、检测、租赁、期货交割等新型业务。扎实做好企业入驻、管理和服务,把昆明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高新保税仓库和腾俊物流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际市场及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集海关、商检、工商、税务、金融、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国际保税物流园区。

牵头单位:昆明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外办、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3.加快推进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以“两平台、六体系”为核心(“两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多元化产业园区;“六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一体化监管体系、跨境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体系、跨境电子商务风险防范体系、跨境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体制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构建跨境电子商务新体系,将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培育外贸新动能、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载体,使之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子商务辐射中心。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4.加快推进外向型园区建设。推动高新区、经开区向高端发展,促进主城区工业园区转型发展,引导一批省级工业园区错位发展。着力加强外向型园区建设,经开区重点发展机电、物流设备、生物制药等产品出口加工,利用出口加工区的保税条件,发展两头在外的来料及进料加工贸易。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啤酒、机械设备等出口加工。五华、官渡、安宁、海口工业园区等结合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发展出口加工。争取在滇中新区设立中印、中孟、中新、中缅等产业园,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加工直销。加快空港经济区建设,组织申报国家级空港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花卉)出口转型基地、国家(蔬菜)出口转型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外办

5.加快推进枢纽平台建设。配合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昆明航线网络覆盖。依托滇中新区、空港经济区和昆明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临空产业示范区,推动发展临空产业。在积极争取昆明铁路口岸临时开放的基础上,适时争取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昆明铁路口岸。依托昆明机场口岸、铁路口岸适时组织申报增设汽车、水果、粮食、药品等进出口指定口岸。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配合推进云南电子口岸大通关服务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昆明与沿边、沿海城市港口的通关协作,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完善国际货运班列支持政策,以中欧(昆蓉欧)班列、中越班列、中亚铁海联运货运班列为基础,积极争取将昆明打造为公铁、铁海等多式联运、服务全省、面向国际国内的统一班列平台。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昆明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滇中新区经济发展部

(八)深化国内区域合作

全面发挥昆明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优势,强化对内开放,加大区域合作力度,提升昆明在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积极融入各区域协调发展,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

加强与省外城市的合作。加强与其他省市区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区域,提升合作层次,加强资本引进、渠道建设、市场对接,实现互促共进、共同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承接优势特色产业延伸配套加工项目、大型装备制造项目、劳动和资金密集型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为主攻方向,培植新产业,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和项目对接,引入首都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互利互惠、共赢发展。加强与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合作。打造“菱形”经济合作区,借力成渝经济区打造经济大通道,通过加速打造内陆水运码头,借道重庆加强与内陆省份经贸往来与合作,降低优势产品运输成本;积极配合省推进境外通道、产业基地等建设,使成渝经济区及其他内陆省份借道昆明,共同谋求更紧密的跨境贸易与合作。加强与贵阳、南宁的合作,打造“三角形”经济合作区,依托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广昆和衡昆高速公路、西江航道,构建昆明—文山—北部湾经济带,推动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全面合作。推进川滇黔市州加强合作。加快推进渝昆铁路、南昆铁路等一批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钢铁、矿业、机械制造、能源、烟草、生物制药等重大产业发展合作,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现代物流市场。

加强与省内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在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央处理器”功能,主动加强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州市重大规划的衔接协调,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合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建设、生态环保六个一体化建设,促进昆明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五城联动”发展,逐步形成“昆明服务+周边制造”模式,提升昆明的辐射带动能力,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核心区。加快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按照“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原则,构建与滇中新区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把滇中新区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加强与省内沿边州市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享为目标,以昆明—曼谷,昆明—河内,昆明—仰光等国际公路为链接,加强与文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沿边州市的合作,积极参与边境合作区建设,借助全省16个一类口岸、7个二类口岸,推进边境贸易合作,实现昆明与沿边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省内其他州市的合作,积极建立昆明生物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业的基础原料基地。依托跨境铁路、公路、水运等重要通道,加强与个旧、开远、蒙自、玉溪、普洱、景洪、红河、楚雄、大理等州市的合作,打通昆明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完善通道沿线产业布局,共同构建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对外经济走廊。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

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昆明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九)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形势,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有利于开放合作、共赢发展并契合周边实际、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划相应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部门联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规范行政审批,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开展国际营商规则合作对接,推进管理制度、商事规划与国际接轨。

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外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昆明市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领导机构,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参加的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协调议事机制,研究制定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具体措施,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要发挥优势、找准定位,认真研究本地区在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中的突破口、着力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创造性开展工作,统筹推进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

(二)完善体制机制

深度融入国家和省级与境外国家(地区)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经贸(产能)合作机制。定期与周边城市协商研究合作事项,建立完善高效的区域合作推进机制和跨区域常态协调机制。构建适合产业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投融资支撑体系;完善投融资支持的配套财政支持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提供支持。

(三)加强人才培养

推动建立一支与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搭建快捷高效的人才交流平台,推进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国际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着力培养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着力推动小语种专业人才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当地法律法规、能够熟练运用当地语言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加大干部国内外交流学习力度,造就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领导干部队伍。

(四)扩大舆论宣传

加大对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宣传报道力度,研究制定宣传方案,策划一批报道主题,针对国内外具体受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声势,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广播、报刊等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宣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果,着力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的良好氛围。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9年4月22日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1. 政策看不懂?政府来解惑!如果您对昆明市出台的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留言提交给我们。我们将及时为您解答。

2. 如果您有投诉、举报、意见建议等方面的诉求,请移步“互动交流 ”栏目选择对应的渠道提交。

3. 您所提交的个人信息仅用于“我对政策有疑问”结果反馈,市政府门户网站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 留言内容:
500/500
* 手机号: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提交留言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