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规划信息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2019-06-14 17:59   字号: [        ]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文件

昆政办〔2019〕73号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

关于印发昆明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 

2019年6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昆明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服务经济倍增计划(2017—2021年)〉的通知》(云办发〔2017〕42号)文件精神,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提出以下行动方案。

一、 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总体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产城互动、培引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以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为着力点,坚持以“服务创造价值、服务提升产业、服务改善生活”的新理念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精细化发展,通过优化发展布局,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昆明服务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二、 发展目标

突出结构优化,加快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高质延伸,推动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到2021年,全市服务业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西南地区现代服务业强市地位基本形成,有力支撑经济发展、服务改善和社会进步,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规模不断扩大。力争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到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在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达到45%,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提升,形成服务经济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

——结构更加优化。以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老、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服务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商贸流通、房地产、家政等传统支柱服务业活力更加明显,电子商务、总部楼宇、服务外包、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创新成果显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生活性服务业引领消费,实现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质量显著提升。确保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创新明显增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打造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功能特色突出、品牌影响力彰显的服务业专业园区、特色街区,努力形成若干个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服务业集聚区。

三、 重点发展任务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经济竞争力

1. 现代物流。结合《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业态和空间布局,坚持标准化建设和智慧物流导向,全面启动实施国家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三大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动桃花村南亚陆港、王家营洛羊片区、空港大板桥片区、综保物流拓展区、晋宁腾俊国际陆港、杨林物流园区和阳宗宜良物流带等7大片区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按照整合、提升、发展、创新的基本思路,积极完善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服务水平,大力推动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理顺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组建市级物流行业主管机构;整合现有市属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各物流板块业务,统筹调配枢纽物流服务资源,实行统一的安全作业规范;完善统计体系,建立统计数据平台,以物流费用(成本、支出)为核心指标,从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及管理费用三个方面核算昆明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建立日常咨询和重大决策集中研判机制,组建“昆明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持行业协会发挥第三方平台作用,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发起成立“昆明市物流产业经济促进会”。加快推动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载体平台建设运营水平。持续推进中欧、中亚等国际多式联运班列稳定运行,统筹申报昆明铁路口岸临时开放,加快东盟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园区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做好全省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2021年,物流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降至18%以下。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2. 软件信息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把握经济智慧化、智慧经济化趋势和产业热点,以创新为引领、以应用为驱动,做强软件服务业。鼓励和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对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业务进行剥离,设立独立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依托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建设,有效汇集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吸引知名企业落地参与建设,培育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健康、旅游、会展、文创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龙头企业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核心环节优势及产业链延伸的带动作用,实现特色产业集群集聚、核心环节配套发展的格局。突出产业链招商,争取外地知名信息产业企业落户昆明,引导本地信息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把呈贡信息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信息产业新高地,推动华为昆明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项目、清华紫光“芯云产业园”总部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云南省信息化中心项目(一期)、昆明呈贡科技信息产业创新孵化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明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将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列入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并落实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到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60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3. 科技服务。继续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科研与实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普宣传、科技咨询,重点提升研发能力,强化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经开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复制推广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经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建成一批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孵化载体。培育重点科技服务机构300家以上,新增引进业内知名科技服务机构不少于30家,新增“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打造不少于8个功能合理、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全市科技服务机构总量超过5500家。到2021年,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到570亿元;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4. 现代金融。壮大金融主体,优化金融环境,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等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跨境金融合作,鼓励驻昆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开展双边、多边合作,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结合金融招商引资,加快昆明金融产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国际金融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17〕146号)和《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国际金融小镇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昆政办〔2017〕190号),推进昆明滇池国际金融小镇示范点建设,组建昆明农村商业银行。加强政银企合作、银园合作,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强化培育新型资本要素市场,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拓展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开拓利用债券市场,推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积极争取设立地方类资产管理公司,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不良资产处置、丰富本地金融体系。进一步用好用足支持金融机构落户昆明的相关政策。继续以“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先行试点为切入点,创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到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91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

牵头单位:市金融办

责任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5. 旅游观光。认真落实《中共昆明市委、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昆发〔2016〕17号)和《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18〕43号),充分衔接高铁出行、健康休闲、商务会展、体育户外、通用航空、特色科普,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完善旅游业态,优化旅游线路,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抓好传统旅游产品升级,全面推动旅游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旅游企业,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巩固旅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成果,建立由规范指数(政府评价)、品质指数(专业评价)、体验指数(游客评价)构成的旅游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扩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打造品牌旅游目的地,重点实施11个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0个旅游强县、6个旅游名镇、6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1个旅游名村、5个花田(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打造国际水平的特色城镇和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着力加快斗南花卉、嘉丽泽国家一流特色小镇和九乡、轿子雪山、云上云、官渡古镇、凤龙湾阿拉丁省级一流特色小镇创建步伐,力争全市4A级以上景区超过10个,5A级景区不少于3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旅游企业超过5户,上市旅游企业超过10户,大型旅游城市综合体超过10个。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等,进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到2021年,游客接待总量突破1.6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85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6. 健康服务。坚持大健康引领,全面启动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依托生物医药和生态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招商,积极引进医疗健康、康体养生、养老服务等大健康产业项目,构建“医、护、康、养、住、游”产业生态圈,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城市。加快发展高端专科医疗服务,鼓励建设老年病、精神病等高水平专科医院,加强器官移植、再生医学等特色专科的医疗技术与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引进,拓展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专业服务。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一批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养老社区、复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条件下鼓励以PPP模式推动医疗养老项目,发挥商业保险和基金在保障医疗养老、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盘龙区、官渡区、滇中新区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富民县、嵩明县、盘龙区、官渡区、石林县等区域,打造我国西南地区辐射南亚及东南亚的健康旅游第一城;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和滇中新区,着力推动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健身产品的研发应用,为建立产品结构丰富、服务品质优异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全市范围内新建10—15个养生养老示范基地、2—3个高原康体训练基地,在医疗、养老、健康旅游等领域培育20家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到2021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7. 文化创意。围绕打造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和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积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园区建设、产业融合、项目带动,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为龙头,以现代传媒业、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休闲业、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品业、演艺业为特色,构建“1+2+4”的产业发展结构。重点完善文化产业体系,深度开发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搭建文化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加速我市文化产业升级,提升文化开放水平,推动新时代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高地。加快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重点建设提升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等项目。贯彻落实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旅发委印发的《昆明市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宣发〔2018〕2号),充分发挥文产专项资金的市场引导和企业培育作用,到2021年,力争建成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文创园区1个,年产值超20亿元的文创园区3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文创园区5个,打造5—10家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新三板挂牌的龙头文化企业。做好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文化惠民、文艺精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办好春城文化节等活动,加快聂耳大剧院、昆明美术馆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提升改造、文庙恢复性修建二期工程。抓好文化馆、中心图书馆建设,提升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昆明老街、南强历史街区和官渡古镇文化品质。到2021年,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单位:市文产办等市级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8. 会展服务。紧紧围绕昆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牢固树立“全域会展”思维,创新会展业发展模式,在做大做强现有重大会展项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会展业与昆明市特色重点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会展+产业”和“互联网+会展”融合发展,实现以会展带产业、以产业促会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品牌展会、高端会议和重大节庆活动。更加注重扩大产业总量和结构优化,培育、引进15个以上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10个有昆明特色优势的会展品牌,扶持1—2家在国内、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管理和服务国际标准化、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会展企业和20个以上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中小特色会展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形成以行业组织、专业展览公司、普通公司为主体的会展组织格局,实现专业化率达到70%、展览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0%。持续做好营销推广工作,加大招展引会力度,主动对接国内外会展行业重点企业、协会和相关政府机构,招揽、争办更多更好的会展项目落地,提升昆明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品牌化水平,全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和会议目的地城市”。积极争取省级支持,推动云安会都会展服务升级改造项目和871特色会展中心项目“春城大厅”项目建设。到2021年,会展业总收入达到4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实现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达400亿元以上。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二)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激发业态发展新活力

9. 商贸流通。巩固“批、零、住、餐”四大传统行业,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力争到2021年,全市批发业销售额突破10000亿元、零售业销售额突破4000亿元、住宿业营业额突破120亿元、餐饮业营业额突破720亿元。全面完成主城区60个商品交易市场向外疏解工作,积极推进专业市场建设,交易额超百亿的专业市场达到5个,交易额超50亿的专业市场达到10个。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提升建成10个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培育30个以上商业服务示范社区和15条以上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积极探索在俊发新螺狮湾国际商贸城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工作。加快实施新兴消费拓展计划,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热点,重点在品牌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兴领域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品牌品质消费,继续扶持“云南名牌产品”“昆明品牌”“昆明老字号”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加快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网络经营、连锁经营,开展供应链管理。加快现代技术和经营方式的推广应用,推动商贸流通业由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发展,由实体交易向网上交易拓展,由单一业态向综合业态升级,实现传统优势服务业的现代化升级。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10. 房地产。完善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优化供给结构,由相对单一的居住型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变,合理发展工业地产、创业工场、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物流地产、商务地产、城市综合体等跨界地产。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推动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加快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采取“一次规划、分期供地、分批办证、分片开发、分期核实”等措施加快项目审批。确保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积极推进建筑(住宅)产业现代化,更加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带动绿色建筑发展和低碳社区、低碳城市建设。

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11. 家政服务。继续开展“家政服务提升”活动,编制出台昆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规划,完善家政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提高家政服务供给水平,为促进生活服务业精细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总结推广服务标准化经验,推行家政企业实施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规范家政服务合同管理,明确家政服务合同条款中消费者、企业和从业人员三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以及费用的名称和收费方式等。加强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有关部门签署家政服务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建立昆明市家政服务信用平台,有效约束管理家政服务职业信用。继续开展全市家政企业等级评定活动,培育创建家政服务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推进家政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服务合同管理,建设服务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积极推进O2O(线上线下结合)等家政服务新业态。研究出台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家政服务市场专项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三)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创新服务供给新模式

12. 总部楼宇。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楼宇(总部)集群和集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总部集聚发展。继续完善《昆明市关于印发昆明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试行)的通知》(昆政发〔2016〕62号)和《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印发昆明市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试行)的通知》(昆政发〔2016〕63号),细化奖补规则,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分拨中心、呼叫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在昆落户。在发展主城区北京路沿线中央商务核心区域的同时,着力打造关上巫家坝片区、滇池路广福路片区、环湖路国际会展中心片区、空港经济区李其片区、彩云路沿线至呈贡区等新兴楼宇(总部)聚集区。以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会展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积极构建区域性金融总部、大型企业集团总部、高端商贸商务企业总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总部、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企业总部、医疗健康服务企业总部等楼宇(总部)集群。盘活各类楼宇资源,以存量促增量,全面发展以商务楼、商业楼、城市综合体、科技孵化器、老旧工业厂房等为依托的楼宇(总部)经济形态。到2021年,力争在昆总部企业突破300户,培育税收千万元楼宇40幢以上、税收亿元楼宇25幢以上。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13. 电子商务。依托昆明特色产业优势,壮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品牌,大力引进知名电商企业,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区,提升高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奥斯迪电商产业园和官渡电商产业园发展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实现国家级贫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不断扩大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9年起,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到2021年,初步建立并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统计检测体系、物流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依托昆明综保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监管区域,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引进和培育20—25家销售过亿元的跨境电商骨干企业,现有外贸企业运用跨境电商比例达到50%以上,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较2016年实现翻番,初步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体系。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14. 服务外包。以建设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把服务外包作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着力打造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示范园。继续发展以系统和应用的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加速实现制造业智能化,提升相关制造业水平,带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我市在医疗信息化、生物医药方面的优势,扩大医疗信息化、图像传输、生物医药、中医药服务外包,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医疗信息化软件开发、生物医药研发等外包业务,不断扩大我市在上述领域的规模和优势。抓住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机遇,以承接近岸物流外包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基于信息平台的物流外包业务,大力提高国际物流服务外包水平。利用昆明在国际工程项目承揽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人才招聘难、职工培训难等问题。依托“智慧旅游”建设,鼓励旅游产业IT基础设施及应用服务外包,开展各类网上预定业务、涉及旅游企业IT基础运营的各类办公业务以及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管理。以中国(昆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做强对南亚、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形成跨境电商衍生的网站设计、平台代运营、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产业。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本地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到2020年,建成2—3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吸引10户以上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培育20户以上本地有能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培育龙头企业5—10户,服务外包总额达到2亿美元以上。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15. 分享经济。制定出台《昆明市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推进生产能力分享工程,以制造产能、科技仪器、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物流等“生产能力分享”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实现生产制造、检测试验、维修维护、工业设计等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产业链协作与本地配套,搭建符合昆明市产业特色的生产能力分享服务体系。推进创新资源分享工程,重点发展紧缺人才等创新资源分享工程,支持企业打造知识技能服务分享平台,围绕科研仪器、高层次人才等稀缺要素,面向世界整合资源,构建协同创新、共享成果的创新资源汇聚高地。推进生活服务分享工程,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商务流通、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为重点稳步推进生活服务分享经济的发展,统筹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16. 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服务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文化、会展、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培育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到2021年,建成集现货、交易、物流、信息、金融为一体全方位的南亚东南亚大宗商品跨境交易平台,建成有色金属、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花卉、香料等若干个特色资源类交易平台,建成农村产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文化艺术品等若干个权益类交易平台。加快政府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扩大数据开放领域,构建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和开放统一平台,重点完善政府政务服务网络平台,规范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责任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

1.完善服务业工作推进责任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昆明市服务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市服务经济发展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全市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按年度、分行业制定重点服务行业年度攻坚计划,明确年度发展攻坚目标、重点领域和责任部门并细化指标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各服务行业牵头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2. 由行业主抓部门牵头,分行业建立现代服务业专家智库,加大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成立昆明市服务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日常咨询和重大决策集中研判机制,就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服务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咨询意见和决策参考。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各服务行业牵头部门

3. 健全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分行业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全面摸清服务业家底。健全规范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在国家统一制定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健全服务业新产业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服务经济部门统计调查报表制度,突出抓好金融、信息、文创、旅游、会展、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领域统计工作。加速服务业剥离试点工作,推动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动态监测,逐步形成年度、季度统计信息发布制度。

牵头单位:市统计局

责任单位:各服务行业牵头部门

(二)强化要素保障,落实扶持政策

1.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合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统筹协调,构建功能明确、特色突出的服务产业新格局。昆明主城区为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核心,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总部经济、会展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产业。以滇中经济圈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商贸服务、会展服务、现代物流、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服务、创意文化等产业。发挥主城区的知识和技术辐射功能,结合二级城市和三级城镇的规划布局,重点布局旅游产业、健康和养老产业,以及应用“互联网+”衍生的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围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专业交易等重点产业发展,分类规划建设服务业专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各产业招商分局的职能作用,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加快引导外商来昆投资发展现代服务业。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服务行业牵头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2. 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按照领军型、优秀型、成长型企业梯次格局,大力培育具有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市场主体。结合部门职能职责,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财政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统筹整合财政各类支持资金,按照整合资源、集聚资金、优化结构、重点投入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明确扶持类别、补贴条件和标准,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扶持奖励政策。支持设立服务业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服务经济领域项目建设、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要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诚信体系、标准体系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服务行业牵头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3. 加快项目载体建设。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自2019年起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会展服务、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收集、梳理500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并建成项目库,在今后三年内滚动实施。每年确定一批转型攻坚重点项目,集聚财税、金融、土地、环境容量等方面政策和资源,集中支持转型攻坚。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要严格落实项目数地推进责任制,强化项目包保责任制,实现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市县两级领导包保全覆盖,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确保对服务产业培育形成有效支撑。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各服务行业牵头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三)严格考核问效,强化责任落实

1. 强化干部能力和业务素质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管理水平。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省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针对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与城市转型、健康养老服务业、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等,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参观学习等形式,从统计知识、产业结构、业态培育等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全市领导干部服务业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服务的服务业干部队伍。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 强化属地产业发展主责,夯实产业发展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要将服务经济发展列入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好当地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根据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的分行业专项工作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本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通过组织年度服务经济攻坚,使当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服务业投资和服务业税收贡献等三项核心指标得到明显提升。 

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各服务行业牵头部门

3. 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将服务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责任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市政府目督办定期跟进督查,对工作进度滞后、工作成效一般的单位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书,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完不成任务目标的要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说明。大力宣传服务业先进企业,推广其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推动形成合力攻坚的强烈责任和浓厚氛围,调动发展服务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目督办、市政府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