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昆教体办发〔2019〕173号)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对昆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7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2019-12-11 10:09   字号: [        ]

毕卫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贯彻落实《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是云南省首部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一个依法保障、规范管理的新阶段,对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推动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由市民宗委牵头,教育部门积极配合,主动作为,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认真务实的工作。

一、基本情况

昆明市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现有3个民族县、4个民族乡、47个少数民族村委会、2196个民族杂居村,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户籍人口90.4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少数民族学生26.55万人,占全市在校生数的21.21%,。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学校2491所,在校生125.2万人,教职工9.4万人,专任教师7.6万人。其中:幼儿园1329所,在园幼儿23.15万人(少数民族幼儿4.67万人);小学755所,在校生49.80万人(少数民族学生10.19万人);初中199所,在校生22.09万人(少数民族学生4.20万人);普通高中120所,在校生11.62万人(少数民族学生2.22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1所,在校生18.41万人(少数民族学生5.2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767人;工读学校1所,在校生50人。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三个优先”,落实政府责任

1.战略规划优先考虑。我市先后出台了《昆明市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昆明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教育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大扶持,加强管理,狠抓重点,努力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资金投入优先倾斜。2011年以来,市民委安排专项经费500多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民族词典编印和民族语言文字推广学习等支出。2016-2018年昆明市共下拨各县(市)区资金32.47亿元,主要用于各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校的基本建设、学生资助、教师培训、教师补助等,其中下拨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资金11.31亿元,占全市的34.83%。一是加大对民族地区幼儿园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全市幼儿园建设项目共352个,下达资金4.65亿元,其中,民族地区200个,占比56.82 %;下达资金2.18亿元,占比46.88%。二是加大民族地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的力度。在实施“全面改薄”总体规划中,对民族地区重点倾斜和大力扶持。我市共下达3个民族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9.49亿元,共实施新建校舍及运动场地83.4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信息化设备70.7万台件套。2018年,禄劝县、寻甸县“全面改薄”专项工程实行县级资金0配套,为石林县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三是加快发展寄宿制学校建设。在3个民族县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中,新(扩)建寄宿制学校共35所,解决了约1.9万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我局每年投入近150万元,帮助寄宿制学校建设勤工俭学基地,努力改善生活,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在项目审批、水电供应、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优先考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涉及的用地和征地指标,优先满足学校建设需要;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优先保障教师队伍需要。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的重点、教育领域作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救助的重点,促进更多社会服务向教育延伸、更多发展要素向教育集聚。

(二)注重优化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1.推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普及提升。以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工作为契机,推进民族地区“三个一工程”,即“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和一村一幼”。通过加大项目建设、资金补助、对口帮扶、等级创建、双语幼儿园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三个民族县已实现“一县一示范”和“一乡一公办”的目标,将于2020年全部实现“一村一幼”,学前教育普及率明显提升,三年来,民族地区共增加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增加502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提高近8个百分点。

2.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落实民族地区控辍保学刚性要求。目前,三个民族地区建档立卡户子女零辍学。二是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县均已于2017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启动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每个民族县均有标准化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并成为该县的优质学校。三是依法保障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寻甸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市郊县区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石林与宜良合办特殊教育学校;正在推进禄劝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3.推进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内涵发展。一是组织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进现场会,推广教育质量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为民族地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从2018年高考成绩看,三个民族县质量显著提升;二是以项目为抓手,针对民族地区基础差、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将石林、寻甸、禄劝新建高中项目纳入全市规划,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支持,改善民族地区高中办学条件,2018年争取省级资金280万元,用于禄劝一中改善办学条件;三是支持民族地区高中办学水平上台阶,石林一中、民族中学、寻甸一中、寻甸民族中学均已创建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禄劝一中也将于今年底完成县级初评,2019年将争取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4.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2018年下拨各级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和成人教育开放教育专项补助共计1576.5万元,用于支持禄劝、寻甸、石林等县区的职业学校建设,改善民族地区农村成技校办学条件,发展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与开放教育;帮助指导好禄劝县职业高级中学申报“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终评工作;加强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民族地区教师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每年的特聘教师名额分配向民族地区倾斜;积极开展“3+2”联合办学模式,拓宽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学生学历提升渠道。

(三)注重补齐短板,促进教育公平

1.合理民族地区教育布点布局。按照“主城提品质、新区建优质、郊县提质量、全市补短板”的工作思路,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布点调整。在民族农村地区,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生的保障条件等合理配置学校。

2.做好民族地区学生资助补助工作。各学段助学政策指标分配向民族地区倾斜,2016年—2018年,安排三个民族县各学段补助资金6亿元,惠及学生24.96万人次,占全市学生资助资金的33.75%。完善民族地区资助体系,建立从学前到大学全学段资助体系:一是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安排学前教育补助资金947.61万元,惠及27311名幼儿;二是认真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教育。我市已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在籍在校寄宿学生均给予生活费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初中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250元。三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三个民族县全部纳入国家和地方试点县。四是优先安排高中阶段贫困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安排石林县省定民族中学高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补助110.52万元,惠及1905名普通高中学生;民族县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已实现全免费,且民族县农村学生就读中职学校一、二年级每生每年给予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禄劝县目前已实现高中阶段全免费教育。五是安排三个民族县考入大学少数民族培养计划资金6万元,惠及12名大学生;考入中央部属院校优秀贫困学子奖学金资金471.5万元,奖励学生943人;2016年至2017年三个县区生源地助学贷款共有7537人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444.99万元。

3.招生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一是继续落实和完善普通高中阶段招生加分照顾政策,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对户籍在民族自治县、其他县(市)区的民族乡并在当地初中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6分。二是着力扩大民族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机会。从2016年起,昆一中、昆三中、昆三中经开学校、师大附中呈贡校区、民大附中5所学校开办普通高中“民族班”或“阿诗玛班”,共招收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505人。昆八中、昆十中求实校区、昆十四中、官一中、官二中择优招收郊县班的基础上,每年再面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定向招生50人。中职教育招生计划尽量向民族及民族贫困地区倾斜;2017年,昆明学院面向我市“两区三县”下达定向招生少数民族预科(本科)计划50人。

4.精准实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一是开展对口帮扶。形成三个层次的对口帮扶工作:朝阳区对口帮扶昆明市,以禄劝县为重点;市政府安排官渡、盘龙政府分别针对寻甸和禄劝县进行教育帮扶;市教育局安排城市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对口帮扶石林、禄劝和寻甸。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程。不断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任何一个学段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就读中职和普高的学生,新增教科书费和住宿费“两补”政策。

5.做好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昆明市与迪庆州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市教工第一幼儿园、市教工第二幼儿园、师专附小、昆三中等学校与迪庆州相关学校(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同时,对迪庆州加大招生力度。在原昆一中每年代培10名迪庆州优秀初中毕业生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由迪庆州每年选派4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西山衡水实验中学委培学习,昆明市按照每生每学年1万元补助拨付给西山衡水实验中学,实行混合编班,统一管理。三是由迪庆选派3名青年教师到西山衡水实验中学进行跟班学习。

(四)注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切实加强对民族贫困地区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从师德师风、专业化发展和尊师重教三个维度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开展市级特岗教师、市级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重点补充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在全市教育干部和教师培训工作中,加大了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尤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实行免费培训。推进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每年至少举行1次双语教师培训。

2.落实民族地区教师优待政策。一是努力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切实加大对长期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教师的工资、职称和评优评先等方面倾斜力度。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乡村教师按每人每月300—1500元标准分档给予生活补助,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所在地执行标准基础上提高20%,民汉双语教师提高30%。二是民族学校的校级领导成员中至少有一名的少数民族成员,教师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高于同级同类其他学校的10%。寄宿制民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在国家和省颁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三是鼓励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学习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在同等条件下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认定时,优先推荐双语教师。

(五)注重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

1.以创新带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小升初和民办初中改革,确保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免试入学,完善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政策,使更多民族地区的随迁适龄儿童能享受到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出台了《昆明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和《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民族地区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推进名校融校工作,实现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缩短学校发展周期,使民族地区培育了一批四高学校(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地区教科研水平;成立昆明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实现了小学阶段质量监测工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市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将民族地区教育纳入质量监测范畴,充分发挥其诊断、指导作用,提高教育水平;出台了《昆明市学校安全条例》《昆明市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民族地区校园安全。

2.重视民族学校发展。民族学校根植于本土丰富的民族资源,学校管理更加贴合民族学生实际。全市共有民族学校29所,其中,中学14所、小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4所,目前,省民族中学、石林和寻甸民族中学为省一级三等高(完)中;石林县民族幼儿园为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禄劝民族中学和明德民族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年提高。另外,三个民族县均有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全市民族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3.继续推进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聚居区的幼儿园和小学,以尽快从民族语言过渡到普通话和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双语教育示范学校工作,禄劝翠华镇和撒营盘镇开展双语幼儿园示范试点园。2018年,我局针对我市白族聚集地、苗族聚集地学校分别开展“白汉双语”“苗汉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双语教师的民族语言应用水平及双语教学水平。

4.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民族相关专业建设。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将民族文化课程和民族传统活动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将民族文化及非遗文化传承引入校园,从2017年起,部分中职学校还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如昆明市艺术学校开设了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昆明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2017年新增开设了烹饪专业(清真方向),石林县职业高级中学正积极探索建设民族特色专业等。

5.民族地区实施“三名”工程。市教育局对民族地区“三名”工程实行领导分片包干,督促指导民族地区推进实施三名工程。禄劝、石林、寻甸等地相继引进了成都七中网校、昆明市十八幼等3所优质学校,以及云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彭晓凤、杭州市余杭区高级中学沈毅校长等13位名师、名长。

6.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2018年,三个民族县高中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从高考情况来看,600分以上人数,禄劝县由去年的6人增加到51人,其中考取清华、北大3人,填补了禄劝三十七年来都无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的历史空白,是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的典型案例,提升最大;石林达14人,实现了零的突破;寻甸从5人增加到57人增幅最大。更多家庭的子女享受到了昆明教育改革带来的实惠,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三、存在的问题

1.民族地区控辍保学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相对偏僻、经济相对滞后等原因,受自身民族风俗习惯、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和“打工潮”的吸引等原因,导致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要高于先进发达地区,尤其是初中学生辍学率出现反弹。

2.民族地区教师队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民族地区招收当地双语教师的渠道不通畅,“双语”师资仍需进一步补充。同时,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名校长和名师较少,全市范围占比较低。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1.继续把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确保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把民族教育作为新昆明建设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2.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落实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确保民族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3.加强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形成素质较好、适应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双语”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2019年6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