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媒体报道

经济总量跃升省会城市第12位 昆明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来源: 掌上春城   2020-12-25 19:51   字号: [        ]

12月25日上午,昆明市召开“ 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的发布主题,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通过完整的数据、详实的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集中阐述了“十三五”以来,昆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绩。

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雁鹏主持发布会。

市发改委

“七个显著增强”让昆明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足

会上,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赖昱辉介绍,“十三五”时期,昆明市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归纳起来具有“七个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动能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显著增强等“七个显著增强”上。

赖昱辉介绍,“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坚持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两手抓”,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968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6475.9亿元,连上3个千亿元大台阶,经济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由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高原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速,工业经济稳步转型,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7︰40.0︰55.3调整为2019年的4.2︰32.1︰63.7。

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等116个大健康项目稳步推进,“中国健康之城”美誉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全国首个区块链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省区块链“算力中心”落地昆明,“刷脸就行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力,市内主要城区、重点场景及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新增长点加快培育,石油化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PC、服务器、整机制造填补了全省空白,新材料、工业大麻、细胞产业等产业发展提速。

“昆明市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2019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赖昱辉介绍,昆明市深入开展“旅游革命”,智慧旅游全面推进,同步推进旅游市场整治和旅游产业升级,2019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7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能级提升,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称号;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融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占昆明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1%;会展经济形成品牌效益,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1300亿元,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落户昆明,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此外,昆明市持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彰显地方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0%,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近7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50户。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引进中国铜业等163家企业总部落户,保有税收亿元楼宇34幢、千万元楼宇53幢。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全力以赴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昆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消费替代投资成为昆明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速,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品质明显改善,恒隆广场、大悦城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南屏步行街、公园1903入选全省示范街区,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占比显著提高;消费模式日益丰富,线上消费、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昆明市汇集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0%以上的科技创新资源。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落户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技创新中心挂牌运营。科技创新投入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翻一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5件,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末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60%。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50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30亿元,年均增长5.8%;税收占比接近80%,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打造,以乌东德电站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突破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居西南领先地位,创建绿色园区6家、绿色工厂30家,“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

市工信局

昆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跃上新台阶

“昆明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走‘两型三化’产业发展道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4+4’工业重点产业培育,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着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昆明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会上,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阳书文介绍说。

坚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昆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跃上新台阶,2017年、2018年先后突破1100亿元、1200亿,2019年首次突破1300亿元关口、达到1319.21亿元,工业占昆明市GDP的比重为20.4%。2017、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3173.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659.1亿元,净增1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从2015年的465.3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65.69亿元,净增300.33亿元。

2019年,昆明市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结构为3.6:83.7:12.7。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较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比高于全省1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25%。“4+4”重点产业增加值占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0%;烟草工业增加值占比23.6%,较2015年降低8.5个百分点,烟草“一枝独大”的格局正在转变;传统装备制造及建材行业增加值占比4.4%,较2015年降低1.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

2019年,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昆明占全省的1/4。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54户。从企业结构看,中央及省属企业增加值占比75.8%,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25.95%,成为昆明市工业增长的主力军。14户龙头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50%;40户骨干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70%。注册在昆明市的境内上市企业25户,占全省上市企业数的69.44%。

“十三五”前四年,昆明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9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7个、竣工158个。中石油项目投产以来累计实现产值1210亿元;北汽新能源昆明公司、江铃新能源汽车先后建成投产,云南轿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云南五龙汽车斩获氢能源客车全球最大订单(200辆氢能源汽车和47辆纯电动汽车),昆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爆发期。武钢昆钢异地搬迁转型升级项目快速推进;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实现量产。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5G智能手机实现昆明造,昆明基地全部投产年产5000万部智能手机,电子信息制造业取得新的突破。

2019年,昆明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分别高于昆明市0.8和0.4个百分点。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工业园区4个开发(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昆明七甸产业园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昆明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安宁磷化工、昆明高新区稀贵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昆明经开区军民结合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云南区块链中心挂牌五华科技产业园。

2019年,云南力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53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认定为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18家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昆明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237家、市级392家,较2015年分别新增2家、74家和185家。

“十三五”前四年,昆明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6.99%,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193.6%,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淘汰重点行业落后产能钢铁80.6万吨(含置换淘汰70万吨)、水泥207万吨(含置换淘汰125万吨)、造纸13.09万吨、玻璃9.72万重量箱、硫酸14万吨、有色冶炼25.84万吨(退出电解铝产能10.16万吨)、磷化工31.54万吨、焦化150万吨、冰醋酸落后产能0.8万吨,粗苯加工落后产能5万吨,24门以下砖瓦窑83座。

截止2019年,昆明市“4+4”重点产业增加值占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其中:烟草、化工、冶金、非烟轻工4个传统产业增长4.2%,占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5%;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4个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占昆明市的14.5%。

2020年四季度,昆明市工业增长扭负为正,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7.2%,预计2020年昆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将突破1500亿元。制定出台推动生物医药、工业大麻、细胞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国药中生血液制品等、华润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等51个亿元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开工建设,昆明浪潮生产设备基地、雄鑫汽车零部件配套等34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云南锡业锡材等6企业(产品)列入省级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昆船集团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昆明市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数字经济若干政策;加快推进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云南省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昆明电信业务预计同比增长20%。全国首个区块链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挂牌成立,“刷脸就行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首批VR/AR产业园区获得授牌。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昆明市领导移动决策支持信息平台”和“昆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一期)”已完成项目初验,进入项目运行阶段。创新政务云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昆明市已实现市级部门可上云信息化系统100%迁移上云。加快推进394个重点新基建项目,新建5G基站8500个,重点县区、重点区域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呈贡信息产业园集聚企业850家,浪潮云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填补了全省PC、服务器、整机制造空白,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增强,昆明市75个项目入选省工业转型升级“3个100”重点项目库;持续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5个项目列入省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计划,约占全省50%;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不断推进,2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库,约占全省44%;“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明显加快,推荐云南能投浪潮科技整机服务器生产线建设等18个项目申报省“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方面,截至目前昆明市已圆满完成省下达淘汰任务淘汰退出落后造纸产能1.5万吨,磷石膏板2100万平方米,磷石膏粉18万吨,淘汰退出24门及以上砖瓦轮窑7条。2020年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全市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

昆明市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3个批次累计共扶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获得债券额度29.08亿元。上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类储备项目56个,总概算463.61亿元,新增债券需求165.93亿元。

目前,昆明市115户中小企业获评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5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占全省新认定总户数的41.7%。应对疫情实行“财园助企贷”快速审批制度,帮助108户企业获得4亿元贷款支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云南健之佳成功上市,87户企业入选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6户企业入选省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名录,数量占全省66%。

2021年,昆明市工信系统将以全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主线,以整合提升工业生产要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推动昆明市乃至全省“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市统计局

昆明市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会上,昆明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蕾介绍,“十三五”以来,昆明市着力强产业助转型,扩投资增后劲,促消费激活力,育新兴添动力,防风险守底线,稳预期提信心,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进位争先,发展质量持续改善,较好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张蕾介绍,“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19年达到6475.9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2位,较“十二五”末前进5位。“十三五”前四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2020年前三季度,昆明市经济持续恢复实现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5022.73亿元,同比增长1.1%。昆明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2019年达到9385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3605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2019年达到13.2万元/人,比2015年增长24.5%。

三次产业增加值均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昆明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0.29亿元、2078.75亿元、4126.8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5.6%、8.3%、8.4%。三次产业结构为4.2 : 32.1: 63.7。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稳步推进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结构优化。2019年昆明市工业增加值1319.21亿元,占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0.4%。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其中2017、2018年分别增长10.4%和14.0%,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冶金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分别为4.9%、8.3%、7.3%和14.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从无到有,发展为昆明市支柱行业,2019年增加值占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5%。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7.7%,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在2017年突破百亿大关。

工业降本增效取得较好成效,2019年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58元,比2015年降低1.16元;企业资产负债率53.1%,较2015年降低5.6个百分点;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81%,较2015年提高0.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4 %。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单位GDP能耗预计累计下降23.0%左右,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目标。清洁能源发电量由2015年的103.84亿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的148.5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4%,占昆明市发电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58.5%增长到2019年的70.5%。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兴服务业聚势赋能,服务业主导地位稳步巩固。2019年昆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3%,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大健康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0%左右。金融业稳步发展,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718.88亿元,年均增长8.4%,占GDP比重达11.1%。交通运输业规模壮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6.35亿元,年均增长8.1%,占GDP的比重达6.1%。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固定资产投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夯实项目储备,聚焦项目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重点项目精准服务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8.4%。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年均增长7.8%,占昆明市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45.2%提高到2019年的52.0%。房地产投资支撑作用稳定,年均增长8.5%。大力引进恒大、万科、碧桂园等房地产百强企业, 全力推进滇池会展中心、春之眼、绿地健康城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商品房去库存取得较好进展,2017-2019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均持续下降。交通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9.8%,高于昆明市投资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成形。投资补短板成效明显,昆明市农业、水利、教育、文化投资年均分别增长64.8%、27.4%、23.5%、27.1%。投资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增强,昆明市年均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达0.14。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出台促消费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线上与线下互动、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市场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2098.4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186.74亿元,年均增长11.0%。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情况看,基本生活必需品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年均增长分别为11.4%和9.1%;消费升级类发展势头良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年均增长分别为18.7%、13.0%和12.5%;出行类商品稳定支撑作用明显,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年均增长3.3%和9.9%。消费绿色化、智能化态势良好,2019年昆明市限额以上智能手机类和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8.6%和3.1倍。线上消费持续活跃,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年均增长21.2%。

财政保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十三五”时期,昆明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为630.03亿元和820.86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8%,较2016年提高9.6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4%,较2016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2019年昆明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289元和16356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1%和9.3%,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

2019年昆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6%以上,与2016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攻坚、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实现程度均达到90%以上。(掌上春城 记者 杨梦奇 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