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发布会⑩建设温暖民心的“幸福之城” 昆明有“绝招”

来源: 掌上春城   2021-06-04 11:52   字号: [        ]

 10:03

6月4日10:00,昆明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健委、市大健康办相关负责人,围绕民生保障和建设世界健康名城专题进行发布。 

1

10:09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2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民生保障和建设世界健康名城专题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健委、市大健康办的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我市民生保障和建设世界健康名城工作的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昆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培文先生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丶局长唐琪女士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张云海先生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捷先生   

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晨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省、市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市级相关部门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昆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培文先生进行发布。

10:14

昆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培文:

3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接民心,肩负着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公共服务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全力以赴战疫情、促脱贫、兜底线、抓治理、强服务、保稳定,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展现出了浓厚的民生温情,书写出了群众满意的答卷,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聚焦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效明显

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建立健全了城乡社会救助的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社会救助资金筹集机制、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等,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类救助、困难家庭综合救助帮扶、低保、特困审批确认权下放等改革,在兜底保障上做到主动救助、精准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实现了“困有所救、急有所应、难有所帮、弱有所扶”。目前,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64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410元,特困集中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832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72.97%、95.24%、108%。乡镇(街道)临时救助金审批额额度由1000元提高到3000元。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效明显, “脱贫不脱保”“救助渐退”、参照“单人户”施保等救助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将4164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现应兜尽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二、聚焦特殊群体,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加大,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全面构建了涵盖孤儿保障、儿童收养、儿童保护的市、县、乡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持续提升困境儿童生活费补助标准,机构供养儿童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月675元提高到2074元,增长207.3 %;社会散居儿童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月67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74元,增长103.6%。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健全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70元,增长40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 元提高到110元,增长10 %;重度残疾人二级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70元,增长40%。2012年以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42万人次,长期流浪乞讨人员档案建档率达100%,救治精神障碍患者10721人次,安置弃婴、弃童1000人、无身份信息受助人员196人,代管儿童263人,保障和改善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三、聚焦群众关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修订完善《昆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启动了《昆明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仅2018年以来,市级共投入财政资金2.67亿元,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17个,各类养老床位2.77万张,各类老年活动中心(养老互助站)976个。扎实开展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行动,共投资5000余万元,改造提升养老机构60余家。建立高龄津贴制度,惠及15.78万高龄老年人。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拓展主体多元、服务多样、品质优良的服务体系,培育了“官渡照护”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探索出“爸妈饭桌”“以地养老”等互助养老模式,打造了滇池康悦养老服务中心、昆明柏寿老年公寓、昆明官房老年公寓、石林杏林大观园养老公寓等连锁化养老机构,不断满足和提升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水平。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拓展优化延伸服务,扎实开展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专项行动,倡导文明婚俗。目前正积极探索开展婚姻登记跨区办理试点工作。殡葬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平均火化率从2010年的84%上升到目前的99%以上,节地生态安葬率达40%;惠民殡葬政策有效落实,年均安排火化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保障了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和农村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需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推进,完成晋宁撤县设区,嵩明县滇源、阿子营街道整建制行政区划调整至盘龙区管辖,完成8个县(区)政府驻地街道析置,新设立10个街道,有效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783个,建成儿童福利机构3个、儿童之家1688个,完成了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殡仪馆10 个、农村公益性公墓213个、经营性公墓 20个;完成昆明市精神病院整体搬迁;全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有序推进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医疗养护楼项目建设,民政社会服务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四、聚焦和谐稳定,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不断加强,按时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8 %以上。深入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优化社区减负“三个清单”,推进“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社区协商制度全面落实,70%的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委员会,城乡社区协商率达90%以上。“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2个、“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4个、“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12个。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26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4697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扎实开展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成立了昆明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昆明市商会协会党委等12个行业党委,对537家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进行了清理规范,全面完成273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工作,首创建立官渡区“1234N”社会组织党建新模式,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授予首批“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被市委党校列为“社会组织党建教学点”。昆明市社工人才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有社工人才19442人,注册志愿者达125万人,占常驻人口的17.97%,志愿服务总时长1.02亿小时,社会工作普遍开展,志愿者服务形成常态。 

五、聚焦疫情防控,民政服务机构实现“零感染”

全面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疫情防控各项防控工作指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采取养老、儿童、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封闭管理,婚姻预约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隔离管理、取消规模悼念活动、预约错峰祭扫等措施,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全市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实现零感染。启动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8873.52万元、惠及135.67万人次,爱心消费券983.48万元、惠及12.29万人,保障了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制定了实施激励关爱社区干部13条措施,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防线。组织了7884名社会工作者、190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开展心理疏导、健康咨询、困难帮扶和人文关怀等方面专业社会服务。全市慈善组织接收捐赠资金6004.83万元、物资199.97万件,有力支持了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昆明市民政局代表市委、市政府,将价值300万元的物资安全送达湖北咸宁,有力的支持了咸宁的抗疫斗争。

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阶段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和使命职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加快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努力在昆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10:23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张云海先生进行发布。

 10:32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张云海:

4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续奋斗,昆明地区卫生健康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2016年昆明市政府提出将昆明打造成为中国健康之城,2018年云南省政府提出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昆明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各项工作驶入快车道,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经受考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下面,我从八个方面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三大健康指标稳步提升。2020年,昆明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0.04岁,比“十二五”末的77.92岁增加2.12岁;孕产妇死亡率6.55/10万,较“十二五”末的21.05/10万下降了68.88%;婴儿死亡率3.03‰,较“十二五”末的5.59‰下降了49.08% , 以上指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总量持续增加。2020年末,昆明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5526个,床位65650张。卫生人员总数从2015年的7.9万人增加至11.2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从3.61人、4.21人增加至3.96人、5.38人。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4877.95万人次,入院人数1734661人。2019年,在全国160个公共服务监测中,昆明市医疗服务满意率居西南省会城市第一,位列全国城市第九位。

 ——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扩容。市属公立医院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推动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地昆明,获评2018年至2019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地区和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全市有8个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34个机构达到云南省甲级标准。完成97个基层慢病中心和37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并投入使用。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昆明市第一时间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全国率先设置留验站对重点人群进行集中隔离观察,按照“五个一”“五个到位”规范做好滞昆旅客管理服务,落实“四有”“七到位”要求,发挥社区网格化管控作用,迅速控制了本土疫情蔓延。在全国较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做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制定全国首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域地方标准,获评《2020城市应急能力报告》A级城市。133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湖北省咸宁市,34名卫生应急队员弛援镇康镇守国门。截至2021年6月3日,昆明市连续468天无新增本地病例,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540万剂次,接种量排名全省第一。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末,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二五”期间相比保持稳中有降。2020年,昆明市居民归因于传染病的死亡率为8.11/10万,比2015年下降了12.08%。启动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全市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总数达到6家。昆明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艾滋病防控“三个90%”目标的省会城市。全市233家一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向老年人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完成卫生评价并合格的托育机构8家,完成备案的托育机构7家。 

——医改工作成效持续显现。全市公立医院2017年底全部取消药品加成,2019年底,全部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全面破除了实行60多年的“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采购“两票制”。以10家三级医院为核心开展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覆盖14个县(市)区共519家医疗机构。

——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市14个县级人民医院、40个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538个贫困村村卫生室均已达到国家退出标准,全市4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有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标准化医疗服务。全市共签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0218人,履约率99.99%。2017—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救治覆盖率均高达98%以上。其中,2020年,需大病集中救治21356人,已救治21351人,救治进度99%,县域内就诊率达93.96%。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即时结报,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

——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2011年昆明市摘得“国家卫生城市”桂冠,并于2015年、2018年顺利通过复审,连续三次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国家级、省级卫生乡镇覆盖率达80%,安宁市率先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截至2020年,昆明市共有国家卫生乡镇(街道)10个,省级卫生乡镇58个,省级卫生村581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516个;全面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各项指标任务顺利完成,昆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四五”期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坚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防范风险,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建好两个体系,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建好两个体系:一是突出预防为主,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好“五个管住”措施,严格入境人员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人群健康检测,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强化院感防控。快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做好各类人群接种,持续提高接种率,尽快构建免疫屏障。以实施“双提升”工程为契机,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将市疾控中心建设成为国内先进、西部一流、国际接轨的区域性国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相匹配的医学创新体系,做精一批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建成“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家庭医生)为网底、城市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二级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提质达标晋级和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标准化建设。

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推进健康昆明建设。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着力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和“健康细胞”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快速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效,做好健康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二是持续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原则,加强政府投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做好采供血安全保障,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昆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三是深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继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重大和疑难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护理康复、养老服务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提升妇幼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提升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从资源供给上倾斜,从治病模式上向综合诊疗转变。推进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积极提升妇幼保健和生育服务水平,保障国家生育政策平稳落地。

回顾“十三五”,我们收获满满;展望“十四五”,我们重任在肩。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卫生健康智慧和力量。

10:44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琪女士进行发布。

10:56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琪:

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作为执政理念,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包括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等各项民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取得了可喜成就。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惠及范围最广的时期,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就业形势长期稳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市把就业工作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民生”工程,通过拓宽渠道扩就业、创业创新带就业、援企稳岗稳就业、深化协作转就业、兜底安置保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始终保持了全市就业大局稳定。

一是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8.83万个,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2%以内(低于省级下达5%的控制线);累计拨付稳岗补贴12.65亿元,拓展和稳定就业岗位200.21万个。2012年至2020年,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5.39万人,发放贷款146亿元,带动(吸纳)就业39.02万人;截至2020年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21.98万人,比疫情前的2019年多8.31万人,提高7.31%。

二是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与改善就业结构互促并进。截至2020年,全市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市场主体占比分别为3.62%:7.48%:88.9%,吸纳城乡劳动力占比分别为10.6%:18.7%:70.7%,随着外卖、快递、家庭服务等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不断发展。

三是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把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作为目标,加强“昆明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就业精细匹配、优化提升。截至2020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达到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8040元增至2020年底的17719元,年均增长1210元。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90.6万人次,累计投入3.02亿元,有效提高从业者就业能力和岗位的稳定性;全市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二、社会保障坚实有力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是社会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昆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保障网越织越牢,基本保障稳固可靠。

一是保障范围越来越广。开展了昆明市社会保障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构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十八大之前的171.42万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219.55万人,增幅28.08%;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109.73万人增加到205.81万人,增幅46.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由80.5万人增加到152.09万人,增幅4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78.7万人增加到125.24万人,增幅59%,基本实现各类人群制度全覆盖。

二是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基金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0年,养老、工伤、失业保险金累计结余分别为168.57亿元、9.37亿元、24.2亿元,通过提高社保基金统筹层次,强化互助共济功能,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足的保障。

三是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上调,2020年已经实现 “16连调”,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3015元,比2012年的1652元提高了1363元;2020年,昆明市工伤职工平均伤残津贴达到2263元,平均生活护理费达到2161元,平均供养亲属抚恤金达到1408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采取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注重人才培养、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服务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是注重人才引培。十八大以来,共培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9236名。投入资金8.87亿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35.5万人、32.23万人,较2012年分别增加了15 万人、13.1万人,增幅分别为74 %、68%。

二是搭建人才平台。扶持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博士后科研站(扶持站)37个,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31个。设立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昆明市名匠工作室87个。昆明高级技工学校蔺永康同志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烹饪西餐项目”铜牌,创造了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西餐项目比赛最好成绩。

三是提升人才服务。设立昆明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采用“一窗受理、专员办理、集中反馈、全程跟踪”的服务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认定、资金补助、住房保障、职称申报、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居留落户、子女就学等事项的服务,营造了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企业用工更加规范,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一是完善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出台《昆明市预防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规定》《昆明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昆明市进一步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措施,并率先在全国出台《昆明市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若干规定》,率先开启云南省电子劳动合同管理“全程网办”新模式,降低了企业运行及员工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保障工资报酬得到支付。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以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抓手,“十三五”以来为20.88万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24.68亿元,全市拖欠工资案件数量、涉及人数、涉及金额逐年下降。

三是有效维护正当合法权益。着力压实属地责任,加大日常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办案效率。全市现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16家,2012至2020年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4.9万件,调裁金额13.09亿元,仲裁结案率达99.5%,位列全省第一。

五、人社服务提速增效

人社工作与老百姓常打交道,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为积极解决群众办理业务中的操心事、疑难事,大力推进“智慧人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人社服务水平和效率。

一是常规事项“一窗办”。推动关联事项一窗受理“打包办”,常规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建立人社服务10个“打包一件事”清单,原需跨多个部门、多个地方才能办成的事项,现在能够“一站式”“一窗式”办理,139项常规办理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二是重要事项“提速办”。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群众办理最多、频次最高的88个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16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提高办事效率,高效便民服务。比如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事项,市内转移手续已取消,参保人员可直接到新参保机构办理社保关系接续;跨省转移接续时长也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减到15个工作日。

三是精简事项“优化办”。整合职能职责,缩减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市本级人社权责事项由原来的156项精简到138项,精简率达12%。

四是承诺事项“都会办”。凡是公示承诺办的事项,都列入编制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打造标准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全市电子社保卡签发量为176.2万人次;市人社12333电话政策业务咨询量突破179.49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9.96%;网络平台服务(含劳动监察维权举报投诉电话)79.81万人次,满意率达100%。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省人社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升民生,推动全市人社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是始终稳住就业“基本盘”。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四五时期,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6万人,确保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二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着眼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力争“十四五”期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30万人、170万人、160万人,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三是积极打造人才“供应链”。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

四是筑牢权益维护“防护墙”。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力度,确保劳动人事仲裁结案率达91%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6%以上。

五是提升人社服务“满意度”。推进行风与业务有机融合、两手抓,重点实施“人社智慧化建设、能力专业化建设、事项标准化建设、内容品牌化建设”,打造标准统一、公共普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高质量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市民生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11:01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捷先生进行发布。

11:10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捷:

6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精神,以创新为引领,高标准、高要求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人性化为尺度,高质量、精细化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进民生保障及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

一是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形成昆明改造“五大”模式

2008年以来,昆明市列入城市更新改造计划的城中村项目共395 个,总占地面积约13.4万亩,拟拆除建(构)筑物面积972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11个,正在实施改造174个,131个项目已建成并移交回迁安置房,累计拆除建(构)筑物面积5715万平方米。从布局看,二环内73个,二环外322个。从项目类别看,拆除重建类381个、综合整治类14个。

对未完成改造的284个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部完成改造。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形成了具有昆明特色的“五大”模式:大规划先行。编制了巫家坝片区、草海片区、长虫山沿线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通过规划引领城市更新改造。大片区开发。强调大区域联动,彻底改变零散开发、点多面广、“打补丁式”的改造模式,合理确定拆迁后用于开发建设和作为城市“留白”的地块,确保改造成效和城市品质的提升,重点围绕翠湖周边、胜利堂周边、北京路沿线、人民路沿线、盘龙江沿线以及其他主要道路两侧,确定了44个大片区的连片开发。大项目支撑。重点推进巫家坝总部经济、万象城商业综合体、新螺蛳湾商品集散中心等一批大项目。突出改造项目区域特色,发展优势产业,以产业带动片区改造。大企业助力。坚持招大去小、多种合作的策略,引入有实力、讲信用,有业绩、善合作的全国房地产前三十强企业进入参与城市更新改造,推动了昆明城市品质快速提升。大民生改善。通过实施改造,建成并移交回迁安置房面积约1621.63万平方米,中学20所,小学52所,幼儿园82所,社区用房11万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8万平方米,生鲜超市2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62万平方米。

二是老旧小区改造成效初显,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2016年以来,昆明市将城镇老旧小区作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内容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一是充分尊重民意启动改造,二是编制“一院一策”方案指导改造,三是部门联动实施改造,四是结合红色物业工作,党建引领改造。

印发《昆明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对改造范围、改造内容、程序步骤、职能职责进行了明确。按照“先基础后提升”的原则,对于滇池流域内区域,将雨污分流、屋顶防漏列为必改内容。项目采用“一站式”联审联批,由联审单位开展联合验收,资料按规定归档,有效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共实施了560个、1065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投资8.57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327个,共1343栋、32568户、236.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二、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一是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有序推进《昆明市“十三五”道路发展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初步形成“环+方格”的城市干道网格局。2019年昆明市中心城区建成道路长度达2170千米,较2014年底增长300千米,年平均增长率为3%。昆明市中心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8千米/每平方千米。路网建设支撑了全市空间拓展及交通发展。对北京路、人民路、春雨路、东风路、金碧路等城市道路进行恢复提升,有效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二是完善主城区排水管网设施建设。昆明市主城区已建成6894.27公里公共排水管网,其中,污水管网总长度3315公里,雨水管网总长度3579.27公里。2020年,昆明市主城区累计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89.5公里,超额完成2020年省住建厅下达昆明市的管网建设任务,完成率为132.34%。2021年,已完成主城区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18.62公里。三是全面完成主城区天然气置换工作,保障城市燃气安全。从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昆明市全面完成近116万户居民用户,1741户商业用户,54户工业用户的天然气置换工作。昆明市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市燃气实现由 “人工煤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补充”到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补充”的结构性转变。随着天然气置换配套工程、适应性工程、隐患整改工程的建设,我市燃气管网布局更加合理,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开始,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天然气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73个老旧小区的通气点火,惠及5.4万余户用户。2019年、2020年持续开展获得用气营商环境改革,促进燃气行业服务水平提升。2020年,中缅天然气下载量已达到11.4亿立方米。

三、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建管并重的原则,统筹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工作,坚持以保障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措施,多种渠道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紧紧围绕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的目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涵盖经适房、公租房(含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各类保障性住房的规范性文件及配套政策,初步构建出符合昆明实际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自2005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来,筹集各类住房41.9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16.2万套,经济适用住房3.5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22万套,累计发放租赁补贴7.64万户。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维护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让千家万户稳稳实现“安居梦”,累计保障约148.62万人,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29%。下一步,昆明市重点将符合条件的城中村纳入棚改范围,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以保障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重点,积极发展公租房租赁补贴;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持续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建设高质量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11:14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晨女士进行发布。

11:19

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晨:

7

2016年,昆明市提出“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整体思路。四年多来,昆明主动辟新路、谋转型,融入健康产业发展大势,紧抓国家和省支持昆明市大健康发展的难得机遇,发展思路日渐清晰,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健康品牌更加鲜明。

一是积极深入调研、梳理发展基础、谋划产业布局。先后出台了《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等指导性文件。为进一步梳理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国家统计局出台的《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文件精神,结合抽样调查结果,形成了《2018-2019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明晰了符合昆明发展实际的健康产业界定及分类范围,为市委市政府下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围绕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要求,2020年以来又先后出台了《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高质量发展细胞产业十条措施的通知》《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高质量发展工业大麻产业八条措施的通知》《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昆明市大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大健康产业发展成效凸显。依托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医、药、养、健、游、食”和“互联网+”等七大重点领域,市领导带队多次赴北上广深等先进发达地区招商,博奥生物、国药中生、通盈药业等一批大健康领域的重点企业落户昆明。同时,依托比较优势,积极拓展大健康产业新兴领域。2020年,昆明细胞产业园、昆明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正式揭牌,昆明市工业大麻行业协会成立。通过坚持探索和全市上下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2018-2020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连续三年超过10%。

三是健康城市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积极推进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取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向昆明倾斜,加快建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血液中心、五华区人民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以昆明市获批全国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培育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持续提升体育赛事品质。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已成功举办八届并升级为金牌赛事,上合昆明马拉松已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以及国际田联“铜标赛事”,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网球公开赛、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都已成为昆明自有的IP赛事,有力推动了健身体育、健康旅游、智慧健康等与大健康的融合发展。

四是健康城市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近年来,昆明市借助南博会、商洽会、第十九届世界植物学大会、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昆明大健康国际论坛、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外国驻华使节团访问等高层次大型活动平台,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以及与昆明日报社、昆明广播电视台等合作,创办杂志、微信公众号、专题节目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向社会传达昆明发展大健康的理念和思路,健康城市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省委、省政府于3月18日召开了昆明现场办公会,对昆明未来发展的城市定位及产业定位给予了新的明确要求。其中,在大健康发展方面,昆明市要打造国际大健康名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国际医疗健康城、保健食品等,将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的产业,这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昆明发展大健康思路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向指南。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国际大健康名城建设取得实效,在夯实健康城市基础方面,我们将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取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在昆落地。依托昆明独特的区位优势,探索打造对接南亚东南亚健康市场的高端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强化基层医疗和疾病控制体系相结合,优化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拓展新模式,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做好县级失能照护服务机构项目改造建设,通过新建或依托原有公办养老机构改扩建为失能照护服务机构,重点为特困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托养服务,集中开展县级失能照护设施补短板行动。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及体育健身工程点,进一步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等。

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将持续注重加大巩固提升大健康传统产业领域,并着力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要积极发展新型疫苗、基因及细胞、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服务,加快生命科学创新领域的培育和发展。持续提升生物疫苗研发水平,依托昆明在国内疫苗研发生产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所、沃森生物疫苗等机构的研制生产,扩大产品优势。积极探索细胞产业发展,围绕昆明细胞产业的总体推进思路,推进昆明细胞产业园研发办公大楼验收、抓紧开展招商引资等工作;另一方面支持高新区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建设,尽快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二要依托区位优势、资源配置、产业基础等条件,积极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国药中生云南血液制品产业化基地、华润云南配方颗粒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本地药企的提升改造,用好用足省政府出台的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工业大麻产业发展,2020年9月昆明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正式揭牌,目前,已经形成汇集26家企业的工业大麻产业集群,重点探索开发无纺纤维和新材料、家庭宠物用品等,下步将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植物提取物产品等快速发展,推动健康产品制造体系尽快形成。

三要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鼓励建设涵盖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复合型养生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康养服务整体水平。随着2020年9月昆明正式列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增试点城市”,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的介入,将有助于加大对失能等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康养、健康医疗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继续打造精品体育赛事,盘活现有公共体育资源,引进前沿技术、搭建数字化平台,做强健身体育产业。大力开发复合型健康旅游产品,促进健康旅游向高端医疗服务、中医药特色服务、特色康复疗养和休闲养生协同迈进。

四要强化健康品牌的营销推广。积极打造品牌活动,系统开展城市品牌形象的宣传营销,结合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同时,加强在对外交流、招商引资、会议会展等重大活动中集中展示和传播昆明健康发展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工作力度,提升昆明打造国际大健康名城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市大健康办正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前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国际”“名城”“昆明”的高标准要求,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产业、健康文化、健康治理、健康水平等众多板块领域深化延伸,尽快完成顶层设计方案,加快推动打造国际大健康名城的建设步伐。

 11:22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

11:30

记者提问:主任您好!刚才您提到昆明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工作要求,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既要持续加大巩固提升大健康传统产业领域,又要着力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能不能再具体介绍一下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晨:好的,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在大健康传统产业领域方面:一是要积极培育推广“云菜”“云果”“云药”“云茶”“云花”等云系列绿色健康食品品牌,加强中药材资源普查和资源保护,以昆明特色药材、道地药材、药食两用药材为重点,大力发展三七、重楼、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着力打造产业“第一车间”。二是要引导中成药生产企业向“针剂转口服、医疗机构和线上线下药店并重”转型,支持云南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的血塞通、灯盏花素等产品进入国家集采并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医药企业到昆生产高端仿制药、首仿药、大品种仿制药和创新药,促进化学药高质量创新发展。三是要加快国药中生云南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项目、滇中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等项目建设,快速带动生物制剂产业发展。四是要充分发挥本土药妆知名品牌产品的带动效应,开发基于生物多样性优势的化妆品、香料香精、口腔清洁用品等产品,推动植物提取物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五是要积极引入高端医疗资源,建设好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涵盖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的复合型养生养老服务机构。持续打造金牌体育赛事,积极开发复合型健康旅游产品,倡导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升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方面:一是抢占高端疫苗技术制高点。昆明市发展疫苗产业基础良好、前景广阔,拥有全国知名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和云南沃森生物研发中心,支持康乐卫士重组疫苗项目建设。昆明地区已经上市的疫苗品种、营业收入、疫苗批签发量等重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下一步,将认真做好对疫苗龙头企业的服务保障、加速引入新疫苗生产企业,加快构建生物疫苗配套产业链、稳定疫苗生产安全链、提升疫苗产业创新链。二是加强细胞产品应用研究和产业转化。昆明市将依托细胞存储优势和临床研究备案机构数量优势,围绕“一园一院六中心七要素胞十条”的细胞产业发展总体框架,以产业政策为引导,集中力量发展临床技术,同时引进有竞争力的企业、科学家团队到昆发展;丰富昆明细胞治疗手段,形成细胞治疗产业聚集发展。三是全力推动工业大麻创新发展。昆明市通过引入研发生产机构,出台支持政策、成立产业园和行业协会,在坚决不触碰禁毒红线前提下,重点发展以工业大麻全植株综合利用为主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七个产业支撑平台的搭建工作,继续开展相关产品标准编制,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打通市场发展产业。

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为发展大健康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优势。新冠肺炎疫情也正在加速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健康需求正由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多元化需求转变,健康消费成为新“风口”,昆明将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引擎,聚焦发力,将昆明打造成为国际大健康名城。

11:34

记者提问:昆明市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的情况怎么样?昆明市卫健委为保障疫苗接种推进,做了哪些工作?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张云海:目前全市接种工作比较顺利,截至6月3日,已经累计接种 540万剂次、425 万人,目标人群首剂次接种率达 83.4%。疫苗接种加速大规模推进,5月以来平均每天接种 9.98万剂次,是4月份的2.04 倍,日接种能力再突破,连续多日超过23万剂次。

为保证接种工作的顺利推进,市卫生健康委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全力提升接种能力。为短期快速提升接种能力,满足群众接种需求,昆明市卫健委指导五个主城区和安宁、石林、嵩明等重点地区改造设置大型临时接种点、方舱式接种点16个,实现第一梯次接种的县(市)区大型集中接种点全覆盖。依托常规接种单位,设置固定接种点230个,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接种。

二是创新优化接种服务。采取高度组织化接种、单位预约、团队预约、个人预约、定点接种、上门接种等多种接种服务形式,提供多样化接种途径,精准对接不同接种需求;通过增加接种人员、增设接种点接种单元、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频次等方式,提升接种单位服务容积,缩短群众等待间隔;广泛召集志愿者,为受种群众引导接种流程、解释注意事项,核对身份信息、开展知情告知,基本实现接种现场秩序井然、流程规范高效。

三是做好配套技术培训。针对预防接种规范、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医疗急救等开展全员培训,及时进行资质认证,确保接种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接种技术和急救技能,确保相关人员数量能够满足接种和医疗急救需求。目前昆明市已投入接种服务人员4000余人。

四是提前做好相关资源配备。精准测算、加紧补齐、足量配备疫苗冷链储存运输、信息化、医疗急救等设备,统筹调配使用辖区内的接种和医疗资源,确保接种和医疗设备、条件配备到位。

五是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准备。全市按照疫苗接种点的分布,将接种点划分为若干区域,组织属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口负责责任区域内接种点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派出急诊急救人员现场值守,现场有急救药物和器械、有120救护车,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患者快速转运至医院或急诊室救治。

记者朋友、市民朋友们,通过世卫组织、国家药监部门检测和认证,我们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可靠的,在此,我再次呼吁广大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尽快接种,尽早建立起全民免疫屏障。

11:37

记者提问: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市民希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规范养老服务,2021年,市民政局主要从哪些方面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昆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培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4.1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18.7%。云南省常住人口为4720.9万人,老年人口比重为14.91%。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户籍人口为582.88万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112.92万人,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19.37%。昆明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出全国0.6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4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比预期要严重得多。

市政府连续9年将养老服务服务体系建设列为政府重要工作或10件惠民实事来推进。今年,昆明市将进一步加大养老资金投入,市本级财政将安排3600万元用于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将60%的福彩公益金(约25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和质量提升。一是进一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改扩建1所县级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机构(敬老院);二是加快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将不低于60%,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张;三是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重点推进社区老年幸福食堂、老年餐桌建设,实施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11:40

记者提问: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在就业工作上成绩斐然,创业作为带动就业最为有效的举措,昆明市在创业工作上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创业工作?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琪: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创新政策逐步完善、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逐年增长,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一是强化“双创”政策支撑。结合昆明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创业创新政策、降低创业创新门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创业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创业创新活力。

二是打造“双创”孵化体系。稳步推进各类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的孵化服务。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和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115个,其中,“全国创业孵化服务示范基地”2家,省级创业服务平台48个,率先在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三是加大“双创”扶持力度。实施“春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为在昆创业的大学生和小微企业提供3-6万元无偿资助和培训支持,目前已累计扶持创业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小微企业项目1069个,带动就业1.7万余人。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十八大以来,全市创业贷款扶持创业12.5万人(户),发放贷款达128.93亿元,带动(吸纳)就业39.02万人。

四是打造“双创”服务品牌。着力打造“春城创业讲堂”“春城创业论坛”“春城创业荟”等具有昆明特色的“春城创服”品牌活动,鼓励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全市成功举办“春城创业讲堂”30期,“春城创业论坛”5场,“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5届,在全市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新一轮的创业创新政策,加大创业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把昆明打造为广大创业者创业的“理想家园”。

11:47

记者提问:下一步将采取什么工作措施,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保证城市更新品质?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捷:下一步工作中,将通过以下工作措施,高质高效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多种模式并行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积极争取国开行等金融部门政策性融资、申报棚改专债等实施改造;建立市级城市更新基金实施改造。

二是开展城市体检。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运用城市体检分析和结果,找出城市发展弱项短板,针对存在的“城市病”制定改造方案。

三是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对改造范围内土地权属、公共户情况、房屋建筑面积、居民宅基地住宅等进行详细摸底,对照片区控规科学编制项目规划方案,确保“启动一片、成功一片”。

四是统筹片区功能规划。在统一规划带动下主推连片开发,改变单一地块开发模式,结合实际,“拆、改、留”相结合,做好城市设计,保护历史文化建筑。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和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社区商业、集中商业和城市级商业,避免商业扎堆、业态过度竞争。

11:50

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