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发布会?|稳妥!“基建狂魔”昆明这样守护你的生活

来源: 掌上春城   2021-06-08 11:30   字号: [        ]

10:01

6月8日10:00,昆明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专题进行发布。

1623118104346373

10:05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1623119106604610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专题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就昆明市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先生;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云华先生;

昆明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锐钢先生;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波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省、市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下面有请市级相关部门发布人作新闻发布。

首先,请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先生进行新闻发布。

10:21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

1623119868631825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经济社会迈向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战略支撑和先行引领。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设施网络不断优化,设施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扎实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

1950年,昆明市能通车的公路只有419公里,铁路只有滇越(昆明至碧色寨)、叙昆(昆明至沾益)、滇缅(昆明至石咀)3条米轨铁路,民航只有巫家坝机场等二战遗留下来的老旧机场。各领域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小、设备技术落后、运行效率低,对全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整体滞后、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到总体适应的根本转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网络体系日益完善

一是网络规模持续扩大。基本形成内部畅通、连系省内、通达省外、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到2020年底,公路里程突破2万公里,比1950年增长47倍;铁路里程850公里,拥有5条高(快)速铁路、4条普速铁路和1条米轨系统,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在昆明交汇;昆明长水机场开通始发航线396条,通航国内外城市191个,形成了辐射全国并逐步向国际延伸到航空网络。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21年5月,全市电力总装机97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26万千瓦、火电装机160万千瓦、风电装机116万千瓦、光伏装机54万千瓦,生物质能装机14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4% ;城市燃气环主城区及环滇池片区已形成“8”字形天然气次高压环网,昆仑燃气、华润燃气、昆煤集团、新奥燃气建成12个LNG储配站,储气能力达到916万立方米,现已能有效保障主城区天然气供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充换电服务网络。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全市已建小(2)型以上水库849座,蓄水工程总库容29.53亿立方米。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各类运输方式货物运输平稳增长,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8.3%,铁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5.7%,航空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3.2%。2020年昆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二是网络结构日趋优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断加快,“长水机场、铁路昆明站、昆明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功能逐步完善、衔接更加顺畅,“1+2+X”的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基本形成,昆明铁路西客站、菊花村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建设;“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网络主骨架基本形成,渝昆高铁开工建设,成昆、深南昆等一批铁路项目启动前期研究;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环线+射线”公路网络基本建成,福宜、三清、昆倘等高速公路项目顺利推进,禄会、晋易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电网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500千伏“口”字型环网和220千伏双环格局,通过乌东德水电站外送线路建设,已实现乌东德电源、滇西北电源与东部城市有机连接,西电东送、云电外送、云贵水火互济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安全可靠的国际能源枢纽的骨干网络,昆明将成为西部城市重要电力枢纽支撑节点。水资源利用方面,形成了以大型工程为龙头、中型工程为骨干、小型工程为支撑、“五小水利”工程为补充的格局。城市供水水源保障方面,逐步形成了云龙、松华坝、清水海、大河、柴河、宝象河、红坡水库、天生桥抽水站为主,牛栏江应急水源和其他零星分散水源为辅的“七库一站”“一江”联合调度的供水格局。目前,“七库一站”总库容9.2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87亿立方米,正常降水条件下可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三是覆盖广度不断提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昆明市通往省内各州市公路全部高速化,到滇中城市群之间已初步形成双高速格局,实现“城际双高速、县县通高速”。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首期、1号线支线、3号线、4号线和6号线二期先后建成投入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十二五”末的46.29公里提升到139.4公里,最高日均客运量达93.57万人次,轨道交通基本形成东南西北联通,与机场、高铁站同步换乘,与昆明火车站、四大长途客运站实现无缝衔接的轨道交通大动脉。昆明长水机场通航城市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10198个,基本实现昆明市主城区和各县城主要区域的全覆盖。

四是通达深度持续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交通、通信、水利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实现乡乡油路化、村村都硬化、组组通达化。邮政网络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涉农乡镇有线电话入户数654112户,入户率为90.16%;涉农乡镇有线宽带入户数770929户,入户率为106.26%;全市9046个自然村均能保证至少有1家以上基础电信企业入场,涉农乡镇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100%。到2020年,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4800余件,受益农村人口190余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7%。

(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服务能力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发展,全市货物运输总量和旅客运输总量均大幅增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旅客吞吐量稳居全国第六位;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1-12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售电量334.99亿千瓦时,其中市内市场化交易电量186.93亿千瓦时,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1.22亿元;跨境交易电量41.1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82%,交易额近3亿美元。实现了区域内资源互补和清洁能源协同消纳,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物流企业从传统运输型、仓储型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物流服务多元化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拥有A级物流企业53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8家、4A级18家。

二是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及冷链等专业物流快速发展,城乡物流配送信息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提高了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提升,昆明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通勤公交、旅游公交、定制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产品的新模式不断丰富,中心城区城市公交日均人次约205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60%。截至2020年末,全市累计建设通信基站68076个,共有移动互联网用户1027.767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280.415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90.854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32.4907万户,信息服务涵盖更多领域、惠及更多百姓。

三是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可持续性、安全性不断增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优化。智慧停车、无感支付、自助售取票、主城公共区域免费wifi等一批创新服务产品相继推出,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信息通信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资费水平不断下降,宽带下载速率不断提高,普惠民生成效显著。

(三)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新业态陆续涌现。综合运输通道不断完善,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提升优化,串联城市和乡村,缩短了时空距离,“城市大脑”的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业态与综合交通等传统行业的融合,扩大了多元化有效供给,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邮政逐步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信息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扩大了区域辐射范围,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例,其贯通运营带动了昆明与滇中城市群间的互相融合,滇中城市群1小时到达,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带动了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调整。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拓展,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的蓬勃发展,切实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支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能力显著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提质改造持续推进,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支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先行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取得的实践经验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基础设施各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符合昆明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础设施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属性,是保障人员交流和物资交换的基础。发展基础设施归根结底是为市民群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得好不好、服务得好不好,都由市民群众满不满意说了算。一直以来,我们在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建设均把满足市民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坚持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以放眼长远、又立足当前的战略视野统筹谋划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是我市基础设施发展长期秉持的重要经验。经过多年努力,全市基础设施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领域、部分地区达到国家一流水平。进入新时代,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引领作用,为新时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市场化、投融资、管理体制等方面,基础设施各领域各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有效激发发展活力。新技术、新产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融合和应用,成为保障和引领全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随着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供给模式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升级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研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发展方式,建设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规划引领,谋划好基础设施发展总体布局。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规划体系。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存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系统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功能配置、规模结构,创新完善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增强基础设施服务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能力。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发展质量效益。加快补齐短板,是当前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聚焦发力、分类施策,规划建设黄石岩水库、龙箐河水库、云龙水库扩建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推进渝昆高铁、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昆明国家物流枢纽、滇中引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昆明市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民生领域重要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发展体系的质量效益。

促进协同融合发展,转变基础设施发展路径。促进协同发展,是转变基础设施发展路径的关键。树立系统性、全局性、长远性思维,正确处理基础设施间替代、互补、协调、制约关系,强化资源共享、空间公用。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牵引作用,以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为载体,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要加强面向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以方便适用为导向,推进精细化管理,丰富优质服务供给,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坚持绿色智能安全,拓展基础设施发展新内涵。绿色是底色、智能是基调、安全是底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期条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廊道、地下空间等资源,加强生态环保技术应用,转变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要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大势,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加快形成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基础设施风险管控、安全评估和安全设施设备配套,提升基础设施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的能力。

推动改革创新,形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基础设施发展既需要强大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创新与应用,推动相关领域技术装备产业化发展,形成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逐步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推动竞争性业务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加快形成政府调控和监管有力、管理服务水平高效、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局面。

10:28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进行新闻发布。

10:36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十三五”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数字云南”和市委、市政府“数字昆明”战略部署,按照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全市上下紧扣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先后制定出台《“数字昆明”建设行动计划》《昆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实施方案》《昆明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昆明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昆明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 》等等,明确了昆明市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方向及重点工作任务,旨在加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

历经五年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既定目标,综合实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信息通信业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作用得到了有效彰显。下面,我就全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作如下简要发布:

一、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行业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12月,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1425亿元,增长25.7%,较之2016年翻了3番,年均增速超过55.4%。

二、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2017年,全市城区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为98.8%,建制村(社区)覆盖率为96.8%,自然村覆盖率为75%;2019年,实现全市1663个行政村(社区)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全覆盖,提前并超额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目标;2020年,全市9046个自然村均有至少有1家以上基础电信企业入场,实现全市农村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全覆盖。

三、5G网络建设和示范应用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设通信基站68076个(其中5G基站10198个),共有移动互联网用户1027.77万户(其中5G用户数为56.8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280.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32.49万户,建成了海埂大坝、翠湖片区、市级行政中心、呈贡大学城片区、滇池会展中心、长水机场等22个下载速率超过800Mbps的5G精品网格,基本实现主城区和各县城主要区域信号的全覆盖,加速促进我市进入5G网络商用时代。

四、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快速提升。2019年,全市公共区域免费WiFi项目正式面向广大市民开放使用,项目按照“政府规划、企业实施、百姓使用、政府付费”原则进行运作,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迅速的互联网免费WIFI通道。截至目前共完成367个重点公共区域建设,部署8000个AP热点,项目基本覆盖全市公共广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医院、政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六类重点区域。数字交通、智慧停车、政务云、市民云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电子政务视频会议延伸至全市乡镇街道。建成连接国家、省市的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支撑了云南健康码数据交换。建成了钢铁、烟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内动力互联网+智能制造稳定运行。推动2200余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五、高水平骨干网络稳步搭建。“十三五”期间,昆明市被国家列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口局;快速启动国际互联网直达数据通信专用通道申报工作,第一时间向工信部提交《昆明市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申报方案》。昆明市将陆续投入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交换中心将为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以及各类大型云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提供接入国际互联网交换服务,实现“一点接入,多点互通”的高效流量交换,“智慧昆明”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将再进一步得到提档加速。

下一步,昆明市将继续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际通信枢纽,创新基础设施发展形态,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筑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推动昆明数字经济工作快速发展,有效助推昆明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高位统筹,切实把5G通信基础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综合性和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积极对接各基础电信企业,引导相关行业,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通信光缆、管道、基站、机房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整体提高我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协调相关部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认真落实各基础电信企业对于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需求,强化昆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积极对接住建、自规、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并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共建共享合理平衡、有效满足基础电信企业的建设需求,优先改造利用存量资源,能够共享的原则上不再新建,最大限度实现共建共享,为昆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加油。四是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推动各类政务数据共享互通,促进各项典型场景应用落地见效。

10:37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云华先生进行新闻发布。

10:50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云华:

1623120709741532

昆明地处云南腹地,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江川纵横,发展交通十分不便。千百年来,前人不畏险阻,用智慧与汗水铸就了昆明悠久而催人奋进的交通发展史。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100年,昆明交通从无到有,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都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印记。1922年,修建巫家坝机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机场;1924年,昆明始建公路,兴办汽车运输,开启了昆明公路运输历史的新篇章;1938年,修通了滇缅公路,并与川、黔、桂公路连接贯通,随后又开辟了“驼峰航线”、中印公路、中印输油管道等,昆明作为这些重要通道上的关键支点,成为了抗战物资进出的集散地和航空运输中心枢纽,为全国抗战走向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末,昆明公路可通车里程仅有419公里,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基本停滞。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昆明交通人克服万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前赴后继的投身交通建设中。1950年滇缅公路全线恢复通车,1956年开通了昆明—曼德勒—仰光国际航线,1966年、1970年贵昆铁路、成昆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交通的恢复和发展对促进昆明乃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昆明交通发展逐步提速,以公路为核心的交通基础设施井喷式增长。1989年,昆明碧鸡关至安宁一级公路改造建成通车,结束了云南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期间陆续建成了石林至昆明、昆明至玉溪、昆明至曲靖、昆明至安宁、安宁至楚雄等高速公路,实现了昆明市至毗邻州市的高速通达,建成了南过境干道、东二环路、东三环等高等级干线公路,标志着昆明的公路建设朝着立体化、全封闭、全立交、高等级的方向发展。1990年,贵昆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标志着云南铁路步入了电气化时代,期间南昆、昆玉、内昆铁路先后建成,昆明铁路的连通能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标志着昆明通达国内、面向国际的航空运输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的五年,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昆明交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市综合交通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牢牢围绕服务昆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交通运输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交通发展呈现全面提速、形象提升的良好态势。至“十三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160公里以上,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比“十二五”末增长了近一倍。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从1933公里提升至2419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先后建成昆明南站等一批重大铁路基础设施项目,境内拥有5条高(快)速铁路、4条普速铁路和1条米轨系统,全市铁路总里程达850公里。陆续开通沪昆、云桂等高铁,开行昆明—大理—丽江、昆明—蒙自等动车,昆明迈入高铁时代。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显著增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最高达4807万人次,居全国第6位、全球第37位,航线总数396条、通航城市191个,已开通连接东盟10国、南亚5国首都及重点旅游城市航班,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到45个,位列全国首位。东川港开工建设,盘龙江复航和草海夜航开通试运行,全市共有航道225公里、渡口23道、码头停靠点28个、登记船舶417艘,以“一江一湖一轴”为核心,其他库湖区为补充的航运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了市内快速水运通道和精品旅游航线水运体系。城市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已开通运行轨道1、2号线首期工程、1号线支线、3号线、4号线、6号线一期和二期等5条地铁线路,总运营里程139.4公里,车站83座,轨道交通基本实现主城区东南西北联通,与机场、高铁站实现同站换乘,与昆明火车站、四大长途客运站实现无缝衔接并逐步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骨干。常规公交保持稳步发展,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达519条,运营车辆达6162辆,日均客运量205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大力推进“能通全通”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扎实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全市农村公路管养,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服务和通达能力,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约达1.6万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2635公里,实现县城通高等级公路100%、乡镇通畅率100%、建制村通畅率100%,全市较大自然村已基本实现通硬化公路,交通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效。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昆明综合交通建设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强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着力完善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网络布局,构建立体便捷、高效联通的综合运输网络,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续建“能通全通”高速公路5条,新建“互联互通”高速公路5条,并积极开展加密高速公路规划研究,着力推进县县之间、乡镇之间、重点开发区域、重要交通节点等公路互联互通,加快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环线建设,推动昆楚(昆明段)、玉楚(晋宁段)、福宜、三清、昆倘、长龙、陆寻、G85小功扩容改造、晋易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约312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突破15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以上。推进泛亚铁路中、东、西线和渝昆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大力发展金沙江航运,重点依托东川港和乌东德港区,规划建设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翻坝转运设施和配套沿江高等级公路。加紧实施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高等级航道建设工程,实现金沙江昆明段库区全线通航。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谋划打造“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一体衔接的滇中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积极争取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在确保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5号线建成投运的同时,争取9号线等项目开工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到2025年提高至188公里。扎实推进昆明综合交通数字化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把昆明建设成为通达全球、面向全国、辐射区域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而努力!

10:52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锐钢先生进行新闻发布。

11:02

昆明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锐钢:

1623121173492066

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受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水资源较为匮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733立方米(以2020年人口计),滇池流域水资源就更为短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即为极度缺水地区。为确保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供水安全稳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昆明市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抢抓水利发展机遇,逐年加大水利投入,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加强水利基础建设,城乡供水能力大幅提升

为打破昆明市发展的“用水瓶颈”,昆明有序推进大中小型水库、引调水工程等项目建设,优化流域、区域水资源联合调度,持续构筑安全可靠的供水网,形成了以大型工程为龙头、中型工程为骨干、小型工程为支撑、“五小水利”工程为补充的水资源利用格局。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水库849座,其中:大型4座,中型26座,小(1)型155座,小(2)型664座,五小水利工程遍布城乡,共计51万件。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总库容29.53亿立方米,累计完成44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保证了水库的安全运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4800余件,受益农村人口190余万人;柴石滩水库灌区工程在建,建成嵩明大型灌区一个,建成中型灌区26个,小型灌区(2000亩以上)97个,为保障农业灌溉、助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城市供水水源保障方面,形成了“七库一站”“一江”联合调度的供水格局,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水源保障。目前,主城供水水库群总库容9.2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87亿立方米,正常气候条件下可以有效满足主城用水需求。为确保昆明主城供水安全,我们先后兴建4件区域性引水工程,总引水能力达4.82亿立方米,有效提高了城市供水保证率。

在城市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方面,1949年底,昆明市仅有1座自来水厂,翠湖九龙池是唯一的饮用水源,日供水能力1100立方米,供水管网总长22公里,供水面积5.31平方公里。目前,昆明已拥有自来水水厂14座,城市日供水设计能力达191万立方米,DN100(内管径100毫米)以上输配水干管总长4826公里,城市供水范围达到500平方公里,供水户达170万户。

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水资源节约管理成绩显著

为把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昆明市积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以水定城、量水发展,推动水资源节约管理迈上新台阶。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全面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及供水配置规划编制,推动重大产业布局和各类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连续6年在省政府对市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2015年到2020年,昆明市GDP从3968亿元增长至6733亿元,增长69.68%,而年用水总量仅从17.89亿立方米增长至18.35亿立方米,增长2.57%。

在节水优先方面,先后制定实施《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再生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基础上,先后创建10个县域节水型社会,在全省城市节水工作中做到“四个率先”:率先开展城市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率先制定重点用水行业用水定额地方规范,率先开展用水户水平衡测试,率先设立市级水资源信息监控中心,并建成昆明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至2020年,共建成730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和14座集中式再生水厂,城市节水量累计达8.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滇池水量,有效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2016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昆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区域雨水排放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制度。至2020年,全市海绵城市开工建设面积127平方公里,达标分区面积为100.7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为20.54%,已实现国家关于“2020年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任务,主城区建成621个海绵型建筑与小区、181条海绵型道路及71个海绵型城市绿地,有效削减雨洪带来的城市面源污染。

三、加大水安全保障工作力度,城乡防汛减灾有力有效

昆明城区“上接三山、下濒滇池、中纳山河”,特殊的地理、地形、气象与水文条件和复杂的河流水系等因素,造成城市洪涝灾害易发,防汛形势严峻。昆明市始终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1989年,成立昆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3年,成立昆明市城市防汛指挥部,2019年,建成中央防汛抗旱物资昆明仓库,形成了“牛-松-昆-滇-螳”防汛联合调度应急指挥体系,先后建立起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张图”防汛排涝指挥系统、智能AI淹水点识别系统等七大防汛信息系统,形成了具有昆明特色的“一感知,一中心,一张图,一大脑,一平台”防汛指挥体系,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旱灾害损失。

在城市防洪方面,昆明市着力构建“上截、中疏、下泄、高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科学研判,编制并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等规划,持续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城市内涝进行整治,开展面山截洪工程、城市河道管网清淤除障、滇池出口海口河道整治等防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洪能力。

在江河治理方面,昆明市大力推进江河治理工作,按照县城段20年一遇、县城段以外10年一遇的防洪治理标准,累计开展了普渡河安宁市段、富民县普渡河富民段、南盘江宜良县段等43条(段)江河治理工程,其中大江大河主要支流5条(段),中小河流治理38条(段),累计批复总投资17.17亿元,共计治理河段长度341.84km。通过实施江河治理,河道过流能力明显增大,防洪标准得到明显提高,确保了河道行洪安全,切实提高了区域防洪能力,新增保护人口147.37万人、保护耕地68.73万亩,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更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建党100周年,昆明市水利基础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以高质量发展理念、高标准责任要求引领水务规划,不断优化区域多水源配置,初步建立“多源共济、互联互通”的城市供水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相协同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水利新篇章!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昆明市水务局真诚地邀请大家共同见证、参与到未来昆明水务改革发展中来,同时,倡议全体市民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以自觉行动,为昆明水资源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1:02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请昆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波先生进行新闻发布。

11:08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波:

1623121849517983

“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作为云南省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被省委、省政府赋予了全新的历史使命。“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补齐各类物流设施短板,打造服务全省辐射西南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的同时,加快推动衔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目前,昆明市已发展成为全省承接国内、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物流核心区,为云南省加快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现代物流基础功能发挥更明显。2020年,昆明市公路运输总周转量达234.6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51%;铁路运输总周转量达510.1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7.5%;航空货邮吞吐量32.5万吨,全国排名第12位,占全省货邮吞吐量比重为88%;邮政业累计完成业务总量82.97亿元,同比增长37.9%。“十三五”期间,云南建投物流公司、云南宝象物流集团、云天化联合商务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中欧、中亚、中越等国际班列稳定运行,2020年,昆明国际货运班列克服疫情影响“逆势上扬”,全年累计完成国际运输到发柜数量4884标箱,货量约8.131万吨,货值约23.4842亿元,刷新了昆明国际班列开行5年以来的到发量记录。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多业联动”效应已初步显现,产业合作层次从运输、仓储、配送业务向集中采购、流通加工、物流金融、仓配送一体化等高附加值增值服务、个性化创新服务拓展延伸。

二是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行动计划》,争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2035年)》在昆布局,昆明市成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规划在经开区王家营和晋宁青山片区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沿安宁桃花村至草铺铁路枢纽带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长水国际机场为中心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启动建设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另外,安宁草铺生产服务型省级物流枢纽,寻甸县(天生桥)、宜良县(北古)两个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入选《云南省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2035)》。

三是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支撑多式联运的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公路方面,通车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已基本形成“环线+射线”的骨干公路网;铁路方面,基本形成了由昆明沟通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铁路网;航空方面,初步构建了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核心,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物流网络;水运方面:东川港格勒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将建成2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7公里Ⅲ级航道和其他配套;管道方面,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已突破50亿立方米;另外,昆明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已实现主城区二环5G信号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开通5G网络终端城市。

四是物流基础设施规模集聚更充分。全市物流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物流集聚区加快形成,目前已形成王家营、空港经济区、安宁桃花村、晋宁青山工业基地等大型物流集聚区,并在聚集区内打造了腾俊国际陆港、宝象物流中心和南亚国际陆港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入选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昆明普落斯物流园、新加坡丰树(昆明)综合物流园、京东集团“亚洲一号”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先后落地。基于智能化应用和平台经济的一批现代物流项目纳入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省委、省政府启动基础设施“双十”工程以来,我们围绕昆明国家物流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网等专项,积极谋划了总投资估算380亿元的一批能够稳增长、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昆明市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和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区位条件和物资流向,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

一是要抢抓国家和省级物流枢纽布局建设规划机遇,补齐多式联运、铁路专用线建设等基础设施短板,以“双十”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国家物流枢纽和衔接全省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建设为重点,优先支持干支联运、集疏运体系、冷链仓储、分拨配送、快递分拣、智能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现有货运场站和物流节点设施资源,以枢纽为物流支点,以战略交通线为物流通道,形成“物流枢纽+物流集聚区+物流通道”的空间布局体系,支撑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强化物流作为基础性生产服务的产业功能,围绕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产业发展导向,引导物流集聚发展;以中老铁路通车为契机,打造直达东盟的跨境班列集结中心;依托云南自贸(昆明)片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导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协调发展,构建昆明以面向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的跨境物流体系,支撑通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大力发展市域供应链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推广运用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作业模式,支持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干支联运、分拨配送和智能仓储发展,促进工业制造、现代商贸、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与物流的深度融合,支撑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

11:12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11:16

记者:请问昆明市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是什么?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绍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昆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充换电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4月,全市累计建成充电站536座,充电桩33304枪,换电站14座。其中:公用桩9680枪(交流充电桩4567枪,直流充电桩5113枪,总功率330704千瓦),自用桩23624枪。预留接电安装条件车位27690个。整体桩车比为1:1.01,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为1:3.49。2020年完成当年省下达任务公用充电桩4377枪,自用充电桩12096枪,预留安装条件车位数20201个,完成率居全省首位。整体来看,全市充换电设施保有量增速明显,有力地支撑了我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11:20

记者我们昆明的5G移动通信网络最新进展怎样?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9年5月,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印发《昆明市2019年度5G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了昆明市5G建设的步伐。此后,市委、市政府又先后制定了《昆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实施方案》《昆明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关于配合开展5G网络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昆明市2020年度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措施和方案,促成省通信管理局和市政府联合出台《2020年昆明市5G网络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根据省、市系列相关文件精神,工信部门多次组织市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基础电信企业和昆明供电局等企业,专门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难,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昆明市5G网络建设。

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累计建成5G基站10198个,建成了海埂大坝、翠湖片区、市级行政中心、呈贡大学城片区、滇池会展中心、长水机场等22个下载速率可达到800Mbps的5G精品网格,加速促进我市进入5G网络商用时代,基本实现昆明市主城区和各县城主要区域的全覆盖。

2021年初,我们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市5G网络通信质量进行了测评。测评重点是全市现用5G基站的网络覆盖情况、网络上下行速率及网络通信质量等方面。为保证测评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整个测评历时一个月,采取定点取样和移动路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现已启用5G基站网络通信质量进行检测。经测评,昆明已完成主城区和主要工业产业园区5G网络的全覆盖,城区内主要道路移动测试,5G信号覆盖率99.06%,5G信号时长驻留比99.99%,下载速率最高达948.98Mbps,上传速率最高达192.44Mbps;五城区内5G平均下载速率848.9Mbps,比目标值高148.98 Mbps,平均上传速率174.23Mbps,比目标值高24.23Mbps,5G 基站间切换连接成功率为99.92%。

11:23

记者“十三五”以来,昆明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车道,取得了显著成绩,请重点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昆明市具体负责实施的2条“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具体情况。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云华:“十四五”期间,市域范围涉及全省“互联互通”项目共5条,其中由昆明市具体负责实施2条,即晋宁至易门高速公路和川滇界乌东德至禄劝高速公路。下面我就上述2条高速公路下面的具体情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是晋宁至易门高速公路。项目起于晋宁区古城镇虎山公园西侧,止于玉溪市易门县梅营村附近,与武定至易门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约45.8公里,估算总投资约96亿元,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的建设对进一步拉动安宁八街、晋宁二街、玉溪易门等地流通效率、深化昆玉同城化发展、昆明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已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初步设计等工作。我们正按计划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力争2021年10月底启动项目建设。

二是川滇界乌东德至禄劝高速公路。项目起于川滇界金沙江会东岸,设特大桥跨金沙江进入云南境内(乌东德镇大坝塘),在富民县东村镇西北侧顺接昆倘高速公路,同时与在建武倘寻高速交叉。项目初步方案主线全长111公里,估算总投资约265亿元,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是昆明北部方向的重要高速公路通道,对促进禄劝县等北部片区对外联通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建成后昆明至成都的公路里程(约780公里)将至少缩短约95公里,较G85渝昆高速(875公里)可缩短95公里,较G5京昆高速(925公里)可缩短145公里,为昆明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奠定基础。项目已启动工程可行性研究,正在深化路线方案研究和前期要件编制工作,并开展项目融资市场测试工作。按照推进计划,项目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启动项目建设,我们将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提前启动建设。

11:24

记者:昆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实施哪些工程?

昆明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锐钢: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部署,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市水务局牢固树立“以水定城、量水发展”发展理念,全面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准确把握和解决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工程质量、进度控制,强化安全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一是将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常态与应急相统筹,科学谋划城市供水战略储备,编制昆明都市核心区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规划,加快推进龙箐河水库、云龙水库扩建、黄石岩水库、掌鸠河-清水海引水线路连通等大中型工程的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都市核心区供水安全。二是全面推进柴石滩灌区工程建设任务和滇中引水工程要素保障工作。三是加快续建石林鱼龙、东川轿子山及安宁箐门口3件中型和核桃箐、老青龙、茶花箐、铁厂箐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已完工工程竣工验收。四是新开工罗泊河水库(清水海二期)中型水库,禄劝岔河、寻甸龙泉、石林大密枝等9件小型水库工程。五是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防汛抗旱提升工程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度;推进已完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竣工验收,争取尽快发挥综合效益。

11:28

记者:中老铁路今年年底即将开通运行,昆明市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物流基础设施谋划?

昆明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波:泛亚铁路中线昆(明)万(象)段预计2021年12月初建成通车后,将改善中国南部(云南)与东盟大陆国家的连通性,成为一条以昆明为起点连接中南半岛的动脉型国际通道,对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昆明市将主动在全省扛起建设责任,牵头推动“昆明-东盟”物流大通道建设。

一是打造国际班列枢纽集散中心。以构建昆明国际班列为基础,优先实施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软硬件设施建设,抓紧完善和建设经开区王家营西站、安宁市桃花村站的国际铁路货运作业设施,实现国内开行至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班列集中到昆明指定场站进行经重新编组,从而避免昆明成为“过路站”。借鉴国内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城市的成功经验,系统性地出台针对国内外班列的扶持政策,并针对运费、货物接续、基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等方面提供扶持资金。 

二是构建国际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昆明市将主动对接成都、南宁、贵阳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协同省内玉溪研和、版纳磨憨等沿线货运场站,共建城际合作国际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全程物流信息共享,建设单证中心、订舱中心、箱管中心,实现与海关、口岸、自贸区、物流园区与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及共享,共享海外仓、境外分拨中心等资源。

三是支持重点企业布局“海外仓”建设。支持和鼓励云南建投物流公司、云南能投物流公司等一批优势跨境物流企业“走出去”,布局建设“海外仓”,扩大与沿线省市和境外国家的产能合作及贸易往来。重点开发老挝、泰国、柬埔寨以及越南、缅甸部分地区的货源市场,组织和吸引更多货源到昆明集散,由中老铁路班列运输,铸造深度融合的“东盟国际通道联盟”,提升国际贸易发展质量。

11:29

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