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686175779-202106-310898
文号
昆政办〔2021〕37号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1-06-24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区昆明片区,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

2021年6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昆明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提升体育消费意识,是服从国家战略,落实体育强省建设,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对昆明市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精神、建设健康城市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体育总局 《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和考察云南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一带一路”、“9+2”泛珠三角合作、西部大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战略机遇,全力助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挥体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和文化竞争力中的功能;鼓励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积极发挥体育产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为中国梦云南篇章增光添彩。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战略对接。坚持促进体育消费与提升全民健身意识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进全民健身业态全面发展。深化战略对接,加强全民健身与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部署对接。

(二)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促进作用;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供需对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体育消费内生动力。

(三)坚持融合发展,项目引领。从政策环境保障、投融资体制创新等角度推进体育产业改革,坚持以点带面,培育产业头部企业,创新体育场馆投、融、建、管、运的机制,落实一批重大赛事活动与场馆项目,培育一批体育产业特色集聚区。

(四)坚持智慧体育,互联网带动。打造“智慧体育”模式,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融入体育消费全过程,实现体育消费信息的高效匹配和数据开放共享,开创体育消费服务新模式,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体育消费数字化、互联网化,让大众的体育消费便捷化、现代化。

(五)坚持凸显特色,打造品牌。立足昆明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昆明独特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民族特色和区位优势,将昆明打造成为国内及辐射国际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打造昆明体育品牌和IP。

三、工作目标

到2022年,基本形成赛事引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休闲体育、民族特色体育等项目,使全市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消费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体育消费环境更加完善,体育消费惠民成效显现, 居民的体育消费意愿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目标是:

消费规模。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0.6%,人均体育消费超过2000元。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340万人,占比超过全市人口的40%,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

消费特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等行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高原体育服务、体育传媒、体育金融、体育器材服装等领域引进或培育一批体育产业示范企业。

消费布局。建设体育赛事资源、智慧体育服务两大平台。依托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打造一批大型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消费环境。在马拉松、三大球、网球、竞技体育、赛事推广、青少年体育、科研队伍和人才培养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显著进展,体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健全,鼓励并吸引各类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实施步骤

根据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试点时间为3年,分三个阶段推进工作落实。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20年9月一2021年3月)。开展试 点前期准备和安排部署,启动实施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2021年4月一2022年10月)。根据实际逐步推进试点工作,做好试点工作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开展体育消费监测评估,建立体育消费数据采集系统;对体育消费试点工作进行中期检查评估,按时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22年11—12月)。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接受体育总局对工作实施情况的定期评估和验收,总结试点工作成果。

五、主要任务

(一)加快体育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供给

1.继续加大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昆明市“十四五”期间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指导标准》,计划新建市级体育中心1个(按一场三馆一康体中心高标准规划,占地500亩,估算总投资40亿),县区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9个,体育公园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200个,健身路径500条,健身步道15条。到2022年计划新建2个县区公共体育场馆,3个全民健身中心,1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 200条健身路径,5条健身步道。利用我市新建的公园绿地、湿地以及盘龙江、大观河等七条联系山水的生态河道,建设环山环水的健身步道、城市绿道和自行车道。市区公园内可因地制宜地配置健身路径、健身步道、笼式多功能球场、攀岩类户外运动、定向运动、儿童娱乐等体育健身设施。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滇池管理局、市水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2.充分利用并提升改造现有场馆设施。根据向社会公布的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指引,充分利用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闲资源,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釆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免费和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及利用力度。积极探索和借鉴省外成熟的特许经营模式,推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运营市场化改革,开展会展、健身服务、竞赛表演、 体育培训、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经营和服务,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 (度假)区管委会

(二)创新培育重点头部企业,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活力

1.培育头部企业,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深化体育领域市场化改革,高举髙打,充分利用不同所有制的优势,加强与体育类头部企业合作,打造本市头部企业,支持细分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引领本市体育产业有序健康发展。重点培育区域1—2家龙头体育企业,鼓励体育特色企业、特色品牌和特色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开发周边产品,拉动有关制造业,推动体育消费市场扩大。启动本市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认定,树立并宣传体育产业发展典型企业和典型项目。“十四五”期间支持头部企业建成并运营集体育赛事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医疗康复中心、体育文化中心为一体的云南户外运动总部基地。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国资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

2.政府对有关赛事策划运营单位给予现金补助,并积极配合经营企业做好赛事运营和宣传,帮助经营企业有动力也有能力打造体育IP,积极开发周边产品拉动有关制造业并拓展到有关体育消费领域,同时配合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对既有赛事举办成效、引进或创办新品牌赛事数量及规模、对昆明体育消费拉动作用等设置合理考核指标,推动企业努力提高赛事影响力,为昆明体育消费市场多做增量。

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3.优化赛事运营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打造赛事品牌。改变目前部分品牌赛事运营方每3年招标1次的机制,延长经营期限,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品牌赛事长期经营的商业利益分享给社会资本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为打造赛事品牌投入更多的资源。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投资促进局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体育产业

1.以体育旅游产业为主导,培育、引入集观赛旅游、体验旅游、休闲运动、极限挑战、高原体育训练、民族体育旅游等体验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系列体旅产业。

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族宗教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2.依托昆明山、湖、自然及历史文化等资源,重点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城市乐走、人文环线马拉松等新兴运动休闲产业。扶持发展体育影视、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电子竞技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昆明本土特色文化相结合,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体育产业。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滇池管理局、市水务局

(四)扩大体育消费群体基础

1.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和消费粘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奖励、运营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建设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惠民开放,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打造昆明户外运动“一卡通",面向大众或特定群体发放体育消费券、项目体验券、体育培训券、装备优惠券、赛事门票等,通过发行体育消费电子券,有效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加大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2.增加运动健康消费供给。创新开展多元化线上体育消费模式。对提供体育服务的各类企业和组织,根据其经营性质,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和组织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引导各类企业和组织挖掘线上体育产业的力量,创新机制、体制改革,打破体育消费限制壁垒,提升体育消费的便利化程度,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双轮驱动。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

3.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会每名学生熟练掌握1-3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举办昆明市体育夏令营等暑期教育项目,加强青少年健康意识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指导,鼓励将健身活动作为工会活动和职工福利内容。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开展各类老年人健身活动。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市委老干部局

(五)加快建设智慧体育服务平台

1.利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 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引进网络及数字化运营能力强的国内外企业,提升体育场馆智能化、赛事信息化。加强体育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一批专业化平台及时发布体育产业消费信息,整合文体旅产业资源,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2.建立体育信息平台,收集数据信息。结合大数据战略行动的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建立“体育产业+大数据+云计算的体育信息平台,创建APP线上体育产品预订消费系统,将大数据、健身指导、运动处方与体育智能产品等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平台为大众提供场馆信息,提供健身培训、体育用品、竞赛表演等产品的预订和消费服务,并为各级政府及体育部门开展全民健身提供数据釆集和信息指导,为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国际合作

1.加大昆明体育对外合作与交流。融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加强与友城的体育对接合作工作。充分利用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自然资源,在昆明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为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提供高原体育训练的平台,不断探索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新路径。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侨联

2.推动赛事主体“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大对民间组织的引导和支持,以项目为基础,推动对外开展体育文化交流合作。优先考虑开展青少年体育交流项目,如短期棒球、网球、足球等交流项目,邀请国际友城参加昆明赛事活动,赴外举办体育赛事,形成良好互动。加强与国内外市场主体的交流合作,适时引进国际足球、网球、自行车、越野赛、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等国际级赛事落户昆明,鼓励国际户外体育组织或协会在昆明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各类国际体育用品企业在昆明设立区域分支机构,鼓励国内体育用品知名企业在昆明设立研发、设计、销售中心。持续扩大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昆明国际龙舟赛、昆明网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知名度,加强对外影响力。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外办、市滇池管理局、市水务局、市侨联

(七)创新投融资模式

1.鼓励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各级政府整合体育、文化等领域资金,加大对体育消费产业的投入支持力度。支持国有企业转型投资体育消费产业,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投、融、建、管、运”。构建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稳定资金保障。引导体育企业与保险公司、银行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按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和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昆明市各类体育类项目的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上市,通过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支持釆取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拓展融资渠道。支持体育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入资金,提供资金支持。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配合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 (度假)区管委会

(八)健全体育消费数据统计调查制度

建立健全体育消费数据的收集、监测、分析机制,加强对体育消费人次、消费支出、体育消费规模以及带动经济增长情况等数据的统计,及时向体育总局反馈有关数据。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统计局

(九)加大人才培养

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加强体育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退役运动员就业引导,健全体育有关职业资格认证,多渠道培育体育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中高级人才,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保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立体育产业专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培训机构和体育企业建立体育产业教学、科研基地,提供体育培训服务;重点开展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引导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出台体育产业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体育产业领域智库建设,发挥好体育产业研究和咨询机构、体育产业专家委员会等在理论创新、智力支持、督查指导和项目评审等方面的作用。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由省体育局指导下的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省体育局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周红斌    副市长

             张晓憬    省体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史文洁    市政府副秘书长

         邢  晋    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

             穆仁早    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戴   彬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成    员:王雁鹏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   宏    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李   源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徐增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孙红昆    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邹   可    市科技局副局长

             邹荣付    市财政局副局长

             鲁朝凤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段文华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副局长

             施学东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胡龙嘉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李永林    市商务局副局长

             钱   进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李庆玲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习    青    市外办副主任

              张建华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李继刚     市广电局副局长

              顾   巍     市金融办副主任

              李   刚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唐运宏     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 

              边   莹     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刘    辉    市总工会副主席 

              张倩倩    市侨联副主席 

              宋昱跡     市国资委副主任 

              陈辉阳     市水务局副局长 

              马    稳    市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昆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孙红昆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消费试点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领导小组成员若有变动,由有关同志自行接替,人员名单抄报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再另行发文。

(二)落实资金保障。各县(市)区要统筹有关渠道经费, 结合本级财力和全市体育消费试点的实际需求,加大对全市体育消费试点工作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各类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同时釆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提供土地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规划。以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为主,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居住区控制规模和有关设置规定及《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支持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体育产业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许耕地占补平衡在省内有偿调剂使用。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产业项目建设用地。重点体育产业项目,经有关土地出让协调决策机构集体决策,土地价款可按照有关规定分期缴纳,最长时间不超过两年。

(四)扩大宣传推广。各级政府要引导各类媒体在昆明设立体育旅游、户外频道分支机构。与央视体育、云南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文体频道、网络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有关领域内容建设,成为昆明体育产业重要的宣传窗口。与省市两级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在电视台设立科学健身栏目,邀请体育专业人士在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昆明日报等平面媒体和各级电台、网络媒体平台开设体育健身专栏。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媒体报道,体育健身知识专题讲座、文体展演、体育摄影比赛、送体育下乡等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科学健身知识与健身技能的宣传普及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强化监督考核。成立由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以及第三方社会评估机构参与的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工作评估考核组,按照体育总局确定的试点工作考核内容和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地方检查评估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体育产品与服务评价指标和信息反馈机制,把市场认可度作为评价和支持体育消费项目的重要依据,优化政策激励措施,推动体育惠民项目与消费者需求有效对接。考核组将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纳入日常督查范围,及时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相关解读:

《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发布 到2022年——昆明计划新建3个全民健身中心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1. 政策看不懂?政府来解惑!如果您对昆明市出台的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留言提交给我们。我们将及时为您解答。

2. 如果您有投诉、举报、意见建议等方面的诉求,请移步“互动交流 ”栏目选择对应的渠道提交。

3. 您所提交的个人信息仅用于“我对政策有疑问”结果反馈,市政府门户网站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 留言内容:
500/500
* 手机号: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提交留言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