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最新发布

发布会?|科技赋能新昆明!高新经开专场来啦

来源: 掌上春城   2021-06-24 11:33   字号: [        ]

10:04

6月24日10:00,昆明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高新区、经开区专场相关负责人参加并进行专题发布。 小掌在现场直播。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24501408519799</span>

10:06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24501395700531</span>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欢迎参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四场——高新区、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专场。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高新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的相关领导,向大家介绍建党百年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昆明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迅先生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先生

昆明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莫佳鑫先生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制度创新部部长张秋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省、市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回答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昆明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迅先生作发布。

10:22

昆明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迅: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24501347524582</span>

昆明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内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由东区、西区和民办科技园三个片区组成,西区位于五华区黑林铺片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科技创新核心区、总部研发基地和知名企业聚集区。东区位于呈贡马金铺片区,面积约86.88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新片区。民办科技园位于小石坝石安公路旁,面积0.9平方公里。30年风雨兼程,30载春华秋实,昆明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建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园区面貌日新月异,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经济贡献不断提高、产业优势不断凸显、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总结下来,得益于“六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强化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注重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把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与昆明高新区实际相结合,提出了“121382”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做强两大特色产业、提升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完善三个服务平台、实施八项重点工程、统筹两大发展片区),推动党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昆明高新区落地见效。

坚定不移聚焦发展目标,经济贡献不断提高。经过30年不断开拓、耕耘、奋斗,围绕产业链产业化、现代化,发挥东西区协同联动整体发展,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高新区已成为高新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策源地,创业者的摇篮,是省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增长极,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从1992年起步时2.09亿元的园区总收入,到2011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省首个总收入过千亿元的园区,2020年实现园区主营业务收入2407.9亿元,经济总量稳步壮大。从1997年高新区金库成立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18亿元,到2020年一般预算收入24.41亿元,经济贡献日益显现,见证了园区发展壮大的轨迹。

坚定不移牢记初心使命,产业优势不断凸显。始终铭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不动摇,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聚集了全省近80%的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以传统云药、创新型疫苗产业为主,化学药、生物药、医学护肤品、人体再生医学、精准医学检测服务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其中贝泰妮的成功上市,打响“薇诺娜”中国功能性护肤品第一品牌,市值突破1000亿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园区发展最好、潜力最大的主导产业。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聚集以贵研铂业、云铜、云锡、云锗等为代表企业30多家,引入6个国家级、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领域,聚力发展基于5G技术应用的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半导体及芯片研发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全力打造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围绕企业研发孵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金融服务等方面,聚集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入园。力争“十四五”末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全口径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8%、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10%以上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家,围绕开发区优化产业方案确定的“两主两辅”产业方向,力争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突破1600亿、生物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800亿、现代服务业规模达400亿,并将主动承接和支撑“十四五”云南省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产业以及昆明市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

坚定不移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一章制审批、一门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政务服务新平台,“一门办结”率达100%、“最多跑一次”率达98.82%、“全程网办”率达94.08%,率先建立2.5容缺后补审批制度,率先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4条政策,2020年为企业减税6.72亿元。率先在楼宇设立“五员”服务专员制度(即综合专员、招商专员、市场监管专员、税务专员、楼宇联络专员),助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建立“8+1”扁平化机构管理体制,推行“KPI”绩效考核模式,探索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聚集区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取得实效,园区成功纳入自贸区首批联动发展区域。正是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最深的底色,园区始终保持着决策高效、执行有力、服务优质的体制机制活力。

坚定不移秉承绿色理念,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 充分依托东区梁王山一山观三海(滇池、阳宗海、抚仙湖)的独特优势,将先天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助推园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在聚焦产业发展不放松的同时,紧紧围绕绿色园区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行列,园区森林面积44.79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实现稳定增长。再生水利用率达40.4%,区域地表水达标率为100%,优良水体比例为100%。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良好)标准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100%。棚户区改造、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天然气置换等任务均顺利完成。打造渔浦寒泉湿地公园,彰显高新生态之美。

坚定不移秉承产城融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感情和责任解决好园区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 62.3 亿元,园区重点基础设施PPP 项目(第一批)列入财政部示范项目库。累计完成土地收储 10046.17亩、供应7002.11亩。开展“七改三清”、“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以打造“净、绿、亮、美、畅”城市环境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不断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动西区城中村改造,全面提升主干道道路景观。着力提升马金铺街道人居环境,社区实现路畅、水通、电稳、房安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目前,西区已实现产城融合,成为昆明主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东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承载功能不断增强,产业新区已初步形成。幸福高新的“双城记”发展不断被书写。

成绩的取得,是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开发区的集中体现。展望“十四五”,昆明高新区将紧扣国家、省市党委政府“十四五”重大战略部署,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生命科技产业高地和科技创新排头兵、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定位,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此,我们将以“六个抓手”确保“十四五”园区全面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抓固投、推项目,促进经济指标再跃进。持续服务好已落地项目,确保2021年形成工业投资40亿元。全年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力争完成90亿元。抓产值、稳营收,引领企业效益再提升。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揽子政策,加大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加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上市、增产提效创造良好条件。抓科创、搭平台,助推新旧动能再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稀贵金属、植物产品、烟草科技领域,主动承接省级三个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提升科创平台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抓税收、增财力,助力高新家底再夯实。在“收”的方面,力促应收尽收。在“支”的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设节约型机关。在“增”的方面,围绕财源建设,力保财政增收平稳。抓招商、聚企业,推进项目总量再做大。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转换率,注重招商引资质量。专注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提前谋划好外资引进工作,着力补齐外资引进短板;年内签约一批重大企业和项目。抓党建、强队伍,实现政治生态再改善。不断深化园区党建模式,落实《高新区全面提升园区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动党的建设与项目、科创、招商、人才等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有机融合,将党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中心工作的发展优势,促进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百年大党,恰风华正茂;而立高新,正意气风发。我们将弘扬跨越时空的高新拓荒牛精神,始终保持高新人的创业激情,向更“高”处攀登,向更“新”处前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致力于全面建设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创新型特色园区,奋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继续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新时代的“高”“新”篇章,以新的更大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10:24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有请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先生作发布。

10:49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24504027595692</span>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掀起了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新一轮高潮,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昆明经开区由省级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9年来,一代代经开人在这片热土上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从20万元开办经费起家,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建成区面积从2平方公里起步,扩大到50平方公里,以占全市0.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0%的经济总量,实现了发展的蝶变。综合实力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上游水平,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与昆明经开区合并设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一体化融合发展。挂牌一年多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对自贸区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四产业、一枢纽、两中心”功能定位,突出沿边、跨境特色,发扬“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精神,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开放创新和产业创新,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产业动能加速转换、外资外贸大幅增长、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有较大增长,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了“自贸力量”。

回顾29年的奋斗历程,我区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了以下九个独有的“气质”:

一是建设发展有速度。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埋头苦干搞建设,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29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92年的2.1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20.4亿元,增长了242倍;主营业务收入由1992年的7.8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218亿元,增长了283倍,跨入全国两千亿级园区行列;工业总产值由1992年的5.1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54.4亿元,增长了107倍;税收总收入由1992年的0.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93.55亿元,增长了467倍。总的来看,我们用21年时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用6年时间突破2千亿元,2019、2020两年持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全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二是改革创新有力度。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推动10大领域、41个方面、122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逐年落实,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单位”。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后,我们将围绕国家和省下达的三年改革试验任务,建档立卡、时间倒排,首年76项试验任务实施率100%;累计梳理报送58项制度创新案例,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创新开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比如,基于国际商事仲裁调解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已入选商务部“最佳案例”评审,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首创电力交易跨境“淘电”模式,优化提升交易流程,吸引100余家境外购售电主体入驻,2020年云南电网与越南、缅甸、老挝联网跨境交易电量176亿千瓦时、交易额超12亿美元,形成了“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短期交易为补充”的跨境电力直接交易“云南模式”。通过有力的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推动改革由文件变成现实,深化改革“增动力”、制度创新“添活力”。

三是产业发展有强度。我们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致力于产业立区、工业强区,出台“1+3+N”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每年安排7个多亿财政扶持资金奖励企业,对重点产业实行“一产一策”“一企一策”。聚焦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加速跨境电商、工业大麻、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在区内聚集,构建起了高新技术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支撑的产业体系,二、三产业结构比为66:34。特别是制定出台支持工业大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全国首个全产业链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挂牌开园,产品展示中心、总部企业中心等“七中心”落地建设;开通“9610”“1210”查验线及信息化平台,促进跨境电商交易量2020年达到1000万单。截至2020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21户、占全市十分之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户、占全市的九分之一。

四是招商引资有热度。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主责主业和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党政主要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抓招商,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分管领导主抓招商、职能部门全员招商”工作机制;设置3个省外招商联络点,聘请一批“招商大使”,设立招商平台15家,成立全省首家招商服务公司,开展企业化、专业化招商;强化项目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量化到相关职能部门,下达任务书、签订军令状,实行会商会办、跟踪问效、定期通报,并将招商引资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在招商引资实战中考察识别干部、培养历练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每年安排一批干部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开发区挂职、培训。截至2020年,共吸引2.8万户企业、2.1万个体工商户入区发展,世界500强分支机构扩大到58家,累计吸引外资28.8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691亿元。2020年在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一枝独秀”,引进外资2.39亿美元、占全省的32%、全市的36%。招商引资连续10年位居全市开发区板块第一名。

五是科技创新有深度。我们把促进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不遏动力。2020年科技投入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3%;全社会研发(R&D)经费19.6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5%,在全省连续多年排名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227.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4.6%;发明专利有效量1366件,获得各类科技奖项12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0家、企业孵化平台26家(国家级10家)、省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68个、院士工作站24个。构建“产学研”转化体系,推动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国—东盟(昆明)创新中心,在企业孵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管理制度,出台《支持人才发展措施》及《实施细则》,构建“1+1+N”人才政策体系,搭建人才“直通车”平台,投资1.62亿元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环境最优、标准最高的人才公寓,全区人才资源总量7.29万人,人才密度26.7%,其中9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人才称号。

六是开放合作有广度。我们坚持开放引领,加快开放合作步伐,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WFZO);依托“一带一路”、澜湄合作机制,先后与泰国、老挝、缅甸、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和企业,围绕科技、经贸、法律、人才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交流;支持云南建投海外投资公司等驻区企业,投建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老中高速、老挝石油炼化等重大项目,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内自贸创新联盟,与红河片区、德宏片区、临沧边合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协同创新开放;与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签订《联动创新合作协议》,在跨境商事、跨境产能、跨境电商等8个方面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搭建产业和市场、口岸和货源对接直达通道;推出首批10项“跨区通办”事项清单,“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互通互认新模式已在实质性办理,实现自贸试验区与合作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的国际元素日益丰富,国际交流更频繁,区域合作更广阔,“朋友圈”不断扩大。

七是营商环境有温度。我们秉承“企业至上、服务是天职”的理念,热忱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的真诚服务。着眼于打造宜居宜业“硬环境”,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和载体功能,累计完成105条、240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设;全面落实滇池保护治理行动,3条主要入滇河道年度水质均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1.8%。同时,用心倾心营造让企业和公众满意的“软环境”。成立全省首家专业政务服务公司,建立健全免费代办、现场会办、上门帮办、限时督办工作机制,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梳理完善政务服务事项597项,推行商事登记“三免一限+智慧政务”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集群式注册”,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市场主体1.5小时即可完成注册并免费领取全套印章;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启动连锁药店等15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医药等行业申请材料压缩46%、办结时间缩短42%;先行先试区域评估、“先建后验”和“拿地即开工”,实行分阶段并联审批,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标准地”项目拿地当天即可开工建设,已受理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产业化基地等13个“先建后验”项目,总投资119.97亿元,涵盖新能源、科研、医药和康养等新兴产业。在昆明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红黑榜”中,连续两次位列红榜榜首。

八是社会发展有气度。我们着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将77%以上的公共预算支出资金用于社会民生领域,聚焦民生事业,深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先后引进了昆一中、昆三中、中华小学、北京青苗国际双语幼儿园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入区办学;加快推进国家区域性肿瘤治疗中心建设,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合作办医取得积极进展;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9%,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以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阿拉撒梅文化节打造了一批精品文化产品。扎实开展对口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4亿元,助力禄劝县、寻甸县和东川区脱贫摘帽。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搭建街道、社区及行业网格1615个,全力做好平安经开建设,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风险,实现高效有序、人文绿色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九是党的建设有高度。我们坚持政治引领,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形成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园区党建示范工程三年行动,打造“数字经开”智慧党建平台、“1+6+N”党群服务阵地,形成“一网四品五张牌”园区基层党建新高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引领双创高质量发展”入选“首届全国自贸片区党建创新案例”,4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注重在改革创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实践中识别、考察干部,提振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更好忠于职守、担当奉献;健全落实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为好干部撑腰鼓劲,引导党员干部善学习、想干事、敢担当、有思路,聚精会神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云南)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的拼搏奋进实践历程,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更加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十四五”新征程,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作为全省、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立足新形势、紧扣新目标、把握新机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和高质量园区经济标准,以提升园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为核心,抓改革、强产业、大招商、增投资、促创新、建园区、美环境、优服务、重民生。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将自贸试验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打造成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先行区,成为昆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新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50

主持人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11:06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请问,昆明高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昆明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迅:

多年来,昆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在体制方面,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通过“8+1”大部制机构调整,设立专门的企业综合服务部、商务和投资促进部,成立专业化招商公司,探索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以机关搬迁为契机加快东区发展;建立高新区融资担保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拓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机制;落实各项奖补资金和房租楼宇优惠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围绕国家高新区新使命和新定位,昆明高新区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一件大事来推进。

一、实施了一系列惠企便民政策和措施。出台有57条措施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多项便民利企措施。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启动“抗疫情、保生产、促发展”专项行动,多维度出台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加大投入帮助企业对冲疫情负面影响。2021年5月兑现抗疫情稳增长及楼宇绩效奖励6386万元,从通知、申报、评审到资金兑现环节,全程运用高新区“产业大脑”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通知“全覆盖”、提交材料“零见面”、资金兑现“秒到账”。

二、创新驱动引领园区发展举措纷呈。聚集园区主导产业,出台《昆明高新区引导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实施办法(楼宇版)》《关于昆明高新区创新型产业有地(M4)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昆明高新区促进细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大力扶持企业创新发展;投入科创经费、出台科创政策、做实科创载体、引培科创人才、营造科创氛围,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入围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先后两批6家科技型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贷款超过1000万元;园区4家高企入选云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创建名单(全省共9家);组建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入院校科技资源30多项。2020年举办首届“昆明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248个项目参赛,其中49个进入决赛、4个角逐最高奖项,已发放奖励资金205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及其他配套奖励正在兑现,有力推动园区双创升级,为园区产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

三、服务企业向纵深发展。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安全生产服务、政策服务、社会事务服务、统计工作服务“八大服务”,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和服务。对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租金补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上市扶持等不同成长阶段实施精准扶持,大幅简化审批程序、大幅减少企业提交材料、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实施企业服务“代办专员”制度。为全区重点企业每家固定一名“代办专员”,针对企业在开办、运营、退出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全程代办服务。

四、政务服务满意度逐步提升。高新区自2017年底起开始实施“2.5”容缺后补审批方式,致力推进行政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改革。2021年,高新区启动行政审批代办服务,由代办专员主动上门对接企业,将办事窗口前移,为所有进区项目(尤其是涉及用地的项目)提供审批代办服务,让企业“零跑腿”,让企业和群众花最少的精力、用最短的时间办理所有事项,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目前已跟10家企业签订了代办服务协议;为聚焦服务企业、提升企业获得感,高新区投资近1000万元打造了全新的、升级版的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于2021年5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并在大厅开创性设置“再办及投诉”窗口,妥善解决办事人员“跑一次未办成”有关问题;高新区还推出企业开办“一站通”服务,实现了企业从登记注册到银行端金融账户开立的一站通达,原来从工商注册到银行开立账户一般需要2-3天才能完成的流程,现在最多4小时办结,大大节省了企业经办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为更高效便捷地服务企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再谱新篇;税务发票采用即时跑腿模式开启直投配送,实现最快30分钟送达;“高新税企通”平台实现信息推送精准性、税企沟通准确性、纳税服务高效性,被零点公司选入昆明市2020年营商环境县区十佳案例加以推广,截至2021年6月10日“高新税企通”上线一周年之际,累计已绑定企业10923户,发送税收信息83条,推送企业113408户次。

五、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度。认真落实外商投资“一把手”代办制,对新办企业采取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推动新办企业落地进程,及时缩短企业开办时间;积极促进高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力支持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断完善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服务平台对促进外贸进出口的作用,协调海关等相关部门指导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跨境电商监管中心(“1210”模式),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海关跨境电商货物保税仓储、海关查验等服务,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1210”海关监管模式作用,有效提升跨境电商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

六、强化企业服务联系机制。企业综合服务部、商务和投资促进部、市场监督管理分局、税务分局、楼宇及企业等部门按工作职能和人员配置情况分别指派综合服务专员、招商服务专员、市场监管服务专员、税务服务专员、楼宇/企业联络专员(以下统称“五员”),构建完善昆明高新区“五员”服务联系制度,切实建立和规范涉企服务部门与区内企业的服务联系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五员”服务联系制度,扎实推进企业服务联系工作,紧密联系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五员”服务专员了解和收集企业诉求,精准组织和提供企业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建言献策,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联系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11:13

记者我们了解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与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携手推出了“跨区通办”业务,企业群众可按照第一批“跨区通办”事项清单选择到两地就近办理相关业务。那么,请问“跨区通办”能为企业和办事群众带来哪些便利,下一步还有什么工作举措?谢谢。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资源要素集聚、经济体量较大、产业链条齐备,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连接老挝、延伸泰国,双方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各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两地投资兴业。近些年,随着跨区域经营活动日益频繁,商事登记两边跑、数据不通不共享等问题逐步显现,企业对跨区政务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基于此,我们以解决企业及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沿边、跨境”两大特色,于今年5月25日与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签订《联合创新合作协议》,推出第一批10项“跨区通办”事项,进一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异地办事需求。具体来讲,主要在四个方面给企业及群众带来便利:一是网上业务融合,实现服务模式变革。依托云南政务服务平台和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体化业务系统,提供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内资企业变更登记、内资企业注销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登记、营业执照遗失补领和换发等10项商事服务,双方市场监管部门互通互认“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加快推动“跨区通办”政务服务便利化、数字化升级,企业和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隔空办事”。二是网上数据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统一个人、企业数字账户,进行审批事项办理所需材料证照、各环节全流程的数据网上存储管理,办事材料精简、流程优化,企业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三是网上协同办理,切实提升服务质效。相关部门获取办事数据后,在后台自动核验数据、同步办理业务,办理结果即时反馈至网上,大幅缩短了办理时限,并在线下自助服务机实时出证,大大简化了企业和群众取证手续。四是网上跨省、区通办,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按照云南省“五级十二同”要求,在统一两地“跨区通办”相同事项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基础上,压缩承诺时限,推进两区相关事项政策叠加,推动跨区信息资源互通、审批材料共享、审批结果互认,实现企业营业执照“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极大降低了企业和群众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费用成本和精力成本,更好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老铁路通车为契机,本着先行先试、惠企便民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探索“异地代收代办”“多部门跨区域联办”等跨区商事登记模式,拓宽“跨区通办”“跨省通办”服务范围,为企业及群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共同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11:22

记者一直以来,昆明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发展进度有序推进,请问具体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昆明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莫佳鑫: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24512395441059</span>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认真落实 “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辅助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两主两辅”产业发展要求,持续做优“高”“新”产业。在生物产业领域,聚集生物产业类企业277家,汇聚以香港积大为代表的化学药企业,以昆药、云南植物药业、生物谷药业为代表的植物药企业,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沃森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以华大基因、舜喜再生医学为代表的干细胞及基因科技企业,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达484亿元,占全区主营业务收入的20%。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聚集以贵研、云铜、云锡、云锗等为代表企业30多家,引入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达1361亿元,占全区主营业务收入的61%。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领域,聚力发展基于5G技术应用的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半导体及芯片研发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打造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围绕企业研发孵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金融服务等方面,聚集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入园,园区服务资源日益丰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通过坚持创新驱动、聚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园区实现排位晋级,“高”“新”实力不断壮大。一是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昆明高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年来,昆明高新区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606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1.2%,外贸进出口总额120.35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281万美元,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68.2亿元。生物医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明显,IT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占园区总收入的 22%、 57%和 6%,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二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现有注册企业近2万家,有高新技术企业227家, 规模以上企业79家,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三是科创成果有效转化。完成专利申请和授权4860项,区内企业拥有专利128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1.71件/万人,高于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2.85件/万人和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14.9件/万人;有效注册商标持有量13641件,驰名商标8件。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在,实现了30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3位、近20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近10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5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突破。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稀贵金属领域累计授权技术专利300多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部分单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承担国家重大、重要科技项目10项,承担云南省重大、重要科研任务8项。

11:30

记者:请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今年制度创新的情况和亮点分别有哪些?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制度创新部部长张秋: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624505547964055</span>

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窗口,首要职责就是制度创新。昆明片区挂牌以来,我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履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紧紧围绕国家和省下达的三年改革试验任务,建档立卡、时间倒排,首年76项试验任务全部100%实施;第二年43项任务按照“一项任务、一套方案、一组案例”的要求,逐项分解任务形成了38套改革创新工作方案,现已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后,我们又细化出台了15项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将自贸试验任务与经开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机衔接。截至目前,累计梳理报送58项制度创新案例,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制度创新、沿边跨境、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在省、市层面复制推广,对地方政府创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今年,我们还建立了制度创新新闻发布机制,截至目前已举办6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共发布22个制度创新案例。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的制度创新有突破、有亮点:

企业办事更加高效。围绕市场“准入”“准营”环节,大力优化商事审批服务。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实施“集群式注册”;在全省率先实行“全类型市场主体刻章政府买单”服务;推行商事登记“三免一限+智慧政务”;推进“三缩减,六合一”“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建立“先建后验”五步工作法、“标准地+拿地即开工”新模式;搭建自贸试验区信用风险智能监管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劳动关系”,在全国率先开启了云南省电子劳动合同管理“全程网办”新模式,已有中国电信、中铁装备等15家企业参与使用,通过平台签订电子劳动合同660份,实现就业、失业登记,以及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全程网办。

投资兴业更加便利。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推行以“全覆盖自查+第三方评估”为核心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招商服务体系;搭建“一站式”知产服务平台,助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建成云南省第一个以智能化运营管理的人才公寓,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全国首个全产业链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挂牌开园,实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监管、集成化治理新模式,其中,高纯度CBD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专利申请占全球20%,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已然成为优质CBD的“世界供应商”。

贸易往来更加自由。强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自由便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通关一体化和运贸一体化业务发展,相比原来“单一窗口”的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压缩61.9%和71.4%,货物申报数据由原来的让229个申报项减少到105个,压缩近46%,通关效率明显提升;昆明综保区开展了全省首批通关一体化替代种植橡胶保税仓储业务,让更多替代种植橡胶产品从中老边境快速向省会昆明保税仓集结;首创电力交易跨境“淘电”模式,率先实现了跨境电力交易全程电子化;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开出首张“绿色用电凭证”,以区块链技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清洁电力合作“云南模式”,目前已成为全国跨境电力交易频率最高、规模最大、主体最多的电力交易中心之一,为全国跨境电力交易提供范本,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能源合作新通道。

金融制度更加创新。发挥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推出服务实体经济、国际贸易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我们积极拓展“银税互动”受惠面;探索“一户百币”业务新模式,助力企业拓展RCEP市场;推进建立昆明—万象人民币现钞调运通道;富滇银行依托老中银行搭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创造了“云南省首单电子营业执照账户”开立业务落地;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走出去、引进来”专题政金企对接会,与15家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入驻37家金融机构,其中外资银行数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三;助推神农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使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的上市企业数量增至6家。

沿边跨境更加突出。为实现自贸区与合作区区区联动,融合发展,我们与红河片区、德宏片区、临沧边合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协同创新开放;推动王家营集装箱中心站与磨憨站的业务对接,打造“仓仓联动、一体通关”高效通关新模式,推动“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打通内陆经昆明至老挝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签订《联合创新合作协议》,在跨境商事登记、国际产能合作、跨境电商合作等8个方面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两区优势叠加;与临沧边合区孟定清水河口岸首批跨境电商货物在自贸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完成报关,由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关,标志着与临沧边合区联动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

辐射范围更加宽广。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和信息物流中心。我们积极构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开放大通道,昆明—曼谷国际航线全货机实现正式通航,助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实现多点开花,推广复制到空港经济区等联动创新区;研究制定《在中国(云南)自贸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暂时调整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工作方案》;建立基于国际商事仲裁调解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大力推进国际仲裁战略合作,该案例已入选商务部“最佳案例”评审,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

11:31

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