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投资动态

媒体专家共话“昆明宣言”:协同产业增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 昆明日报   2021-10-15 08:40   字号: [        ]

昨日,《“昆明宣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机遇》媒体见面会在COP15新闻中心举办。来自云南农业大学、肯尼亚世界农用林业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大会主题和“昆明宣言”,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南的丰富实践和显著成果,并就 “昆明宣言”将给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重大机遇与媒体记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杨生超

以创新成果引领

药用植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富矿”般的生物资源蕴藏着中药资源7215种。凭借独特的“先天优势”,云南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区,综合产值达1368.07亿元。近些年,云南中药材产业“井喷式”增长的背后是一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云南路径。

“云南中药材栽培历史短,多为未经选育的天然群体,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证准方对药不灵’的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性状不稳定。事实上,2010年以前云南都没有经过选育的中药材新品种,主要是中药材小农散户种植、产区建设落后。从根子上追溯,这是因为药用植物普遍研究基础薄弱,品质形成机理不清。仅靠上山挖药、散户种植,中药材产业是走不远的。” 杨生超介绍。“深入了解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机理是中药材遗传改良的基础,也是生产重要药效单体的有效途径之一。” 紧扣这一核心问题,杨生超带领团队开启了三七、灯盏花等传统中药材的种质创新之路。

2018年,杨生超教授团队实现灯盏乙素首次全合成,作为药用植物灯盏花核心药效成分,“灯盏乙素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栓塞和脑出血等方面疗效显著,是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良好天然药物,实现灯盏乙素全合成意味着达到工业化生产条件,对种质资源保护及经济发展都能发挥很积极的作用。”杨生超进一步介绍。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从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药用植物种质创新、药用植物生理生态、中药材质量评价等研究方向出发,以三七、石斛、重楼、天麻、灯盏花等云南道地、特色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生产实践中找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才,以创新成果引领并支撑药用植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昆明宣言”的通过,让杨生超对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于云南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

发掘山地生物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许建初表示,山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也是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核心区。“山地是全球典型生态脆弱区,对全球变化极端敏感,是全球变化生态学与气候研究的前沿。此外,全球变化下的山地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安全屏障、生物资源贮备、经济增益配套、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等多重战略功能。作为一个山地大国,中国深知,山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地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区域。” 许建初进一步解释。

红河谷分布着亚洲最为典型的河谷型萨王纳植被,其生物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红河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土壤退化较为严重。2018年许建初首次来到红河干热河谷区域,就对脚下这片热土产生了浓厚兴趣。同年6月,许建初带着他的科研团队与红河县政府合作,建立总面积为3300亩的红河谷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开启了他的“科研之旅”,创新探索干热河谷生态治理和修复的世界性难题,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种质资源筛选,示范乔灌草立体生态修复,农林牧复合经营与生物质循环产业,进一步发掘山地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昆明宣言’让我看到了山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云南,干热河谷这样特殊的气候可能就是个例,但放眼世界,同一纬度有很多跟红河谷类似的气候区,他们面临相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难题。但‘昆明宣言’的通过意味着我们将有更多的交流、推广机会,把我们在红河谷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经验、解决方案推广到其他地区。”许建初说。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必志

让“云岭牛”能走上

更多老百姓餐桌

1984年,一架飞机从南半球的墨尔本起飞,跨越大洋,顺利降落昆明巫家坝机场,飞机上载着中国农业部门“特别邀请”的一批澳大利亚莫累灰牛。作为一生都在从事动物基因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层科研工作者,黄必志用31年的时间,和他的团队一起成功开创了我国首个自主培育三元杂交肉牛育种先河,突破了云南乃至我国南方肉牛业发展的瓶颈,打破了高档牛肉依赖“日本和牛”的技术壁垒,让云岭牛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新亮点。

“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是未来新品种选育无可替代的基础。正是基于‘动物王国’的先天优势,让云南在未来种业竞争中具备其他地区无可比的优势。通过生态调控、物种优化培育、基因的重新组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保护和推动作用。云岭牛的培育就是充分利用了云南优良地方肉牛品种的多方面优秀基因而培育成功的。”

云岭牛的成功培育及推广,见证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昆明宣言”的通过,也给了黄必志信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我们云南的山会更蓝,水更清,以云岭牛为代表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我们计划,未来通过扩增繁育量、选育新品种等方式,让以云岭牛为代表的优质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能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黄必志说。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高原菌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桂明英

用现代科学的方式

守护“野生菌王国”

目前,云南共分布有野生食用菌约900种,占世界约2500种的36%、中国约1000种的90%,且野生食用菌发生较早,年生产周期长,产量高、质量优。云南珍贵野生食用菌有近70种,国内野生食用菌约有70%产自云南。

桂明英介绍,近年来,为了促进云南野生菌的可持续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联合省内外专家启动了“云菌基因组研究计划”。计划启动以来,共开展了超过100种食用菌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建立了全面的野生菌种质资源库,收集了食用菌种质资源1000多份,保存菌株200余份,重点特色品种15种。并建立了基因序列共享信息数据库,以期利用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解决食用菌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并进中遇到的科学问题。此外,专家团队还在水源保护区、湖泊区和南华县、寻甸县等山区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对多种珍贵野生菌开展了系统人工保育和促繁,既保护了云南野生菌珍贵资源,又促进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云南特色生物资源形成现代生态化大产业。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重点创新团队副研究员郭娜

让生物多样性保护

与社区民生福祉协同增效

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

COP15开幕以来,郭娜的心情一直十分激动。10月13日通过的“昆明宣言”肯定了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通过运用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以及他们对传统土地和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这让她看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经验惠及更多区域的可能性。

“地方社区是获取与分享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的保管人,也是和遗传资源有关的传统知识的权利人;社区共管项目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项目使保护区内被保护物种及其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并寻求改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途径,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同步共振。”郭娜说。她在交流会上分享了云南聘用生态护林员助力绿色“脱贫致富”以及推进自然保护社区共管项目,介绍群众在参与保护中受益的案例,进一步阐述云南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