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县区、部门
县区、部门

滇池沿岸发起福寿螺“歼灭战”

来源: 昆明日报   2022-08-10 14:47   字号: [        ]

8月9日,市滇池管理局在晋宁区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召开滇池沿岸福寿螺专项清除工作会暨福寿螺相关知识科普会议,吹响滇池沿岸福寿螺“歼灭战”的号角。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会与当地本土螺类、鱼类或其他物种争夺食物和栖息地资源,威胁当地螺种,导致大量本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消失;且其会大量摄食水稻等苗茎和叶,使当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在滇池沿岸湿地内发现了大量福寿螺。按照省、市政府领导对滇池有关问题的批示,昆明市将分三个阶段切实做好滇池沿岸福寿螺卵堆清除工作。将通过集中专项清除处置、常态化防控、宣传教育等举措,在滇池沿岸浅水区、湖滨湿地内、河道入湖口开展福寿螺防控清除工作,确保滇池沿岸湿地、河道不出现成片福寿螺卵堆,保护滇池沿岸湿地生态系统。    

此次滇池沿岸福寿螺防控工作范围包含滇池沿岸浅水区、湖滨湿地、河道入湖口,由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区、晋宁区政府以及度假区管委会、昆明滇投公司具体实施。8月10日前,市滇池管理局将组织各责任主体完成福寿螺基本特征与识别等相关知识培训工作。滇池沿岸福寿螺防控工作将采取集中专项清除和日常清除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责任主体将细化制定责任范围内福寿螺清除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责任,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摘除福寿螺卵块和捡拾成螺,压碎后填埋处理或焚烧处理,同时,清除工作将不得使用化学药剂。    

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清除工作中,市滇池管理局和各责任主体将广泛开展福寿螺防治宣传工作,积极宣传福寿螺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危害及影响,增强公众对福寿螺的防控意识,减少对福寿螺等有害入侵物种的有意或无意引进;同时,进一步规范放生行为,避免放生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进入滇池水体。“市滇池管理局鼓励各责任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工清除福寿螺卵工作。比如,可以建立奖励机制,用货币收购福寿螺卵的方式激励市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参与捡拾清除工作,也可组织志愿者活动或结合党员双报到双报告等活动开展清除工作。”

8月20日前为第一阶段,各责任主体需完成清除范围内福寿螺第一次集中清除工作;8月21日至10月底为第二阶段,各责任主体将持续开展滇池沿岸福寿螺专项清除工作;第三阶段为长期,各责任主体将结合《滇池沿岸大湿地保护实施方案》中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管护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湿地管护、河道保洁队伍,把滇池沿岸福寿螺的成螺及卵块清除纳入滇池沿岸湿地管护工作内容,对福寿螺开展常态化防除。    

据统计,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在8月6日至9日期间,已清除200公斤福寿螺卵和170公斤成螺。(记者孙潇报道

相关

怎样辨别福寿螺?

在8月9日召开的滇池沿岸福寿螺专项清除工作会暨福寿螺相关知识科普会议上,相关专家介绍了福寿螺形态特征及其危害。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又名大瓶螺、苹果螺。福寿螺体形呈圆形,螺壳一般呈黄褐色,福寿螺的成螺壳高约4厘米至8厘米,壳径约7厘米,螺层有5层或6层。

“每年5月至8月是福寿螺在自然条件下的产卵高峰期。雌螺在夜间产卵,每个卵群有3层到5层,约有卵200粒至1000粒。福寿螺螺体在8℃以上时即可生长,20℃至30℃时生长与繁殖能力特强,气温18℃至22℃时,约1个月完成孵化,但在28℃至30℃时1周左右即可孵化。”相关专家介绍说,福寿螺的卵为圆形,直径约2毫米,初产的卵为粉红色或鲜红色,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月至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

福寿螺的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面。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个月至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个月至4个月或更长。

“福寿螺主要有三大危害,其一是福寿螺强大的繁殖能力会与当地本土螺类、鱼类或其他物种争夺食物和栖息地资源,威胁当地螺种,导致大量本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消失;其次,福寿螺会大量摄食水稻等苗茎和叶,使当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其三,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食用未加工熟透的福寿螺,可能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寄生虫病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严重时可使人致死或致残。”专家介绍说。(记者孙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