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686175779-202209-396120
文号
昆政办〔2022〕47号
来源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2-09-26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室

2022年9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昆明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云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期为2021—2025年

一、 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在省地震局的指导支持下,按照《昆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发展规划》,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现代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15个基准台、30个基本台、60个一般站的建设任务。建成由8个测震台站组成的测震台网,由13个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组成的地震前兆观测网,由168个宏观异常观测点组成的地震宏观观测网,负责管理维护43个由省地震局建设的强震动台站。目前,昆明市测震台网定位精度在Ⅱ类以上,震级误差0.2级,震后8分钟内能够比较准确地报告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

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卓有成效。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完成3237个建设项目审批。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6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2个,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73个。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扎实有效。按照“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救灾、有效减灾”的原则,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工作,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每年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139支,建成2个Ⅰ类、20个Ⅱ类、28个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达170万平方米。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成效显著。结合“防灾减灾日”和“云南省防震减灾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学校1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18所。制定并实施《昆明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规划(2016—2020)》。组织科普讲解大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防震减灾重点项目落实到位。完成宜良县柴石滩水库测震监测站项目建设。完成官渡区、西山区、晋宁区、富民县、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7个地震前兆观测点设备更新。开展昆明市防震减灾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建设地震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数据共享。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为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是指导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云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昆明市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昆明市同全国、全省一道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强,防震减灾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社会财富不断增长、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分布高度集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关联,各种隐患威胁相互叠加,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昆明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滇菱形断块和华南断块的交界部位,地震构造复杂,地震频度高,地震活动强度大。昆明市分布的地震活动断裂主要有三条,即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和汤郎—易门断裂,均为发震断裂。小江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普渡河断裂、汤郎—易门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具备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深刻改变了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格局。云南7级地震平静时长突破历史记录,“十四五”时期震情灾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亟待补齐。

防灾减灾基础能力有待加强。昆明市地震监测站网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地震短临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服务的范围和形式、时效、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有待提升。昆明市各乡镇(街道)均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最高为东川—寻甸—嵩明—宜良,部分乡镇(街道)处于9度地震高烈度区。目前,对小江断裂和普渡河断裂隐伏活动断层的认识有限,存在一定的地震灾害风险隐患。

“防大震、救大灾”能力有待提升。大震巨灾防范意识薄弱,大震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不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够规范,地震次生衍生灾害防范能力有待加强。应对大震巨灾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地震科技支撑与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对强震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时空演化特征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地震预测预报领域核心关键问题仍需持续深入探索。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为昆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推进昆明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夯实基层防震减灾基础,提升地震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以服务需求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树牢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风险演变规律,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主动防御,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4.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昆明实际,聚焦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制约“瓶颈”,不断激发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推动昆明市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5. 坚持系统观念,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全省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安全和发展,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方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攻坚克难,奋力使昆明防震减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昆明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努力在地震预报预警方面取得新突破,地震科技和地震灾害防御水平有新进展,高质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

“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内容

预期值

地震

监测

预报

预警

能力

地震监测水平

全市范围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4

地震速报预警水平

配合省地震局做好昆明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的建设,震后1分钟左右实现昆明市2.5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地震预报准确率

昆明市6级地震超过60%发生在中长期地震重点危险区,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

灾害

风险

防治

能力

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覆盖率

组织开展昆明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实现全覆盖。

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覆盖面积

100%

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设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覆盖率

100%

地震

应急

救援

能力

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率

市、县、乡三级政府和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率达100%,其他单位不低于95%。

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水平

配合省地震局,震后20分钟内提供快速评估结果,震后3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快速研判意见。

地震救援队规模

继续推进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培训覆盖全市。

防震

减灾

公共

服务

公共

服务

事项

面向公众服务

5

面向行业专业服务业

7

面向政府决策服务

6

专项服务

1

公众服务满意度

不低于85分。

公众具备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比例

不低于18%。

三、 主要任务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夯实地震监测基础。注重全市范围内地震监测均衡发展与重点区域加密观测相结合,优化全市地震观测站网布局。根据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的部署要求,实施地震台(站)网改扩建工程,建成信息化支撑、智能化运维、资料实时共享的全市现代化综合立体地震监测体系。

完善地震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维护,保障观测仪器正常运行,确保观测资料连续可靠,稳步提高地震监测质量。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进一步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强化地震宏观信息联络员队伍管理,提升全市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做好地震预警管理工作。按照省地震局的安排部署,做好昆明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昆明片区的运维工作,确保地震预警系统正常运转,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开展全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编制活动断层分布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

加强抗震设防。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抗震管理法律法规规定,有效管控各类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做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工作。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三)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构建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昆明市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鼓励社会参与,形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合力。建设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技术。

增强服务供给。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常态化。充分利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

拓展服务范围。发挥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参与防震减灾区域合作,与相邻省份的省会城市及昆明市周边州、市联合开展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等研究,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开展防震减灾交流合作。

(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完善体系建设。提高防大震、救大灾应急能力,不断健全市、县两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统一指挥、响应迅速的应急指挥体系。推进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地震救援“第一响应人”和地震应急志愿者能力建设。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不少于1次。

保障应急响应。建设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与评估系统,提升大震巨灾应急服务水平。加强余震监测和震后趋势预测,防范次生、衍生灾害。提高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信息化水平。规范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推进地震现场应急队伍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开展年度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机制。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市、县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依托新建小区、公共绿地、广场、体育场馆和学校操场等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城乡抗震防灾能力。

(五)增强地震科技支撑

加快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昆明片区建设工作。在全市建设109个地震观测站点,涉及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东川区、晋宁区、安宁市、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高新区、经开区、阳宗海风景区、空港经济区。

提升地震科技成果实验和转化能力。依托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平台,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地震前沿科技和理论成果在昆明实践检验与创新发展。推进活动断裂研究,加强地震活动监测和活动机理等研究。

(六)推进防震减灾信息化

强化基础支撑能力。以传输能力和接入能力为重点,优化地震监测数据专线,推进市、县两级地震台站信息节点扁平化管理。增强监测系统存储计算能力,优化监测数据处理流程,整合数据资源,建设昆明市地震大数据资源平台。

完善核心业务平台。以数据传输能力和接入能力为重点,提升全市地震行业网性能,按照行业标准和昆明市实际,推进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完善核心业务平台,不断拓展优化昆明市综合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地震监测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查询、共享监测数据,实现监测信息可视化,提高昆明市地震监测能力。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遴选培养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实施地震专业人才计划、全员素质提升计划,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建立按需设岗、按岗选用、人岗相适的用人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奖励办法,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让作出贡献的人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八)加强防震减灾法治建设

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提高执法监督效能。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高社会各界防震减灾法治意识,为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四、 重点项目

(一)监测预报重点项目

新建呈贡区测震观测站、晋宁区测震观测站、安宁市综合地震观测站,做好昆明市地震监测台网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形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流程集约、协同高效的地震监测台网体系。

专栏1 监测预报重点项目

1. 新建安宁市综合地震观测站。按照中国地震局台站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建安宁市综合地震观测站总投资200万元(市级投资10万元,安宁市投资190万元),2021年已完成。

2. 新建呈贡区测震观测站。依托呈贡区三台山人防山洞,新建呈贡区测震观测站,新上一套短周期数字化地震记录系统。总投资40万元(市级投资5万元,呈贡区投资35万元),2021年已完成。

3. 新建晋宁区测震观测站。依托晋宁区老地震局山洞,新建晋宁区测震观测站,新上一套短周期数字化地震记录系统。总投资40万元(市级投资25万元,晋宁区投资15万元),计划2022—2023年实施。

4. 昆明市地震监测台网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改造石林县、嵩明县地震观测站,安装水温、水位、气象三要素观测设备。按照中国地震局相关要求,在西山区、富民县、宜良县地震监测台站安装气象三要素观测设备。总投资74万元,由市级投资,2021年已完成。

5. 提升地震监测信息化工程。以数据传输能力和接入能力为重点,提升昆明市地震行业网性能,按照行业标准和昆明市实际,推进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完善核心业务平台,不断拓展优化综合地震信息库及服务系统,完善地震监测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查询、共享监测数据,实现监测信息可视化,提高昆明市地震监测能力。总投资40万元,由市级投资,计划2024—2025年实施。

(二)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升防震避险技能,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防范能力,提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专栏2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地点及经费来源: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拟建在昆明市防震减灾中心,总投资400万,由市级投资,计划2023年实施。

建设项目功能:建成后的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将作为集中展示防震减灾知识的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卓有成效的地震应急避险互动体验和服务。

建设项目意义:通过该项目建设,使昆明市防震减灾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条件进一步改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重点项目

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设16个Ⅰ类、2个Ⅱ类、8个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加强昆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能力建设,更新昆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车辆、装备、设备、器材等。

专栏3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重点项目

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4〕71号)、《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11〕11号)要求,建设16个Ⅰ类、2个Ⅱ类、8个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总投资6200万元(市级投资1860万元、县区投资4340万元)。计划2023年投资333万元(市级投资100万元、县区投资233万元);2024年投资533万元(市级投资160万元、县区投资373万元);2025年投资5334万元(市级投资1600万元、县区投资3734万元)。

2. 昆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能力建设。更新昆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装备、设备及器材,需资金300万元;更换应急救援车辆,需资金200万元,总投资500万,由市级投资。计划2024年投资300万元,2025年投资200万元。

(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重点项目

开展昆明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编制活动断层分布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推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国土利用、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专栏4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重点项目

1.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活动断层分布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总投资440万元(市级投资60万元、县区投资380万元)。计划2022年投资380万元,由县区投资;2023年投资60万元,由市级投资。

2.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建审改组〔2020〕1号)、《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操作规程的通知》(云建审改办〔2020〕88号)、《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要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和有条件的区域完成19个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总投资570万元(市级投资190万元、县区投资380万元)。计划2023年投资150万元(市级投资50万元、县区投资100万元);2024年投资180万元(市级投资60万元、县区投资120万元);2025年投资240万元(市级投资80万元、县区投资160万元)。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规划任务有序推进。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工作部门要明确规划指标,落实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细化措施,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二)健全投入机制

建立与市情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把防震减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一定比例配套相应资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健全完善资金管理与监督机制。加强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资金设立、分配、使用全过程。

(三)统筹协调发展

强化行业内外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加强部门行业规划横向衔接,做好本规划与发展改革、应急等部门有关行业规划的横向衔接,确保全市规划总体目标一致,各有侧重、协调互补。建立防震减灾有关行业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协调发展。建立优势互补的交流共建机制,强化对防震减灾基础薄弱地区的支持,统筹推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本业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协同发展,激发事业发展活力。

(四)开展检查评估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实施体系和评价标准,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价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评估结果的运用,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附件:1. 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市级投资)

          2. 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县区投资)


微信图片_20220926104546

相关解读:

1.关于《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政策解读

2.一图读懂《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1. 政策看不懂?政府来解惑!如果您对昆明市出台的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留言提交给我们。我们将及时为您解答。

2. 如果您有投诉、举报、意见建议等方面的诉求,请移步“互动交流 ”栏目选择对应的渠道提交。

3. 您所提交的个人信息仅用于“我对政策有疑问”结果反馈,市政府门户网站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 留言内容:
500/500
* 手机号:
* 短信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提交留言
政策问答 我对政策有疑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