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51082号重点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 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2-10-26 16:19   字号: [        ]

佘映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建议收悉,市政务服务局高度重视,印发了《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51082号重点建议办理工作方案》,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俊松领办,市政务服务局牵头主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协办,通过各部门认真研究,深入调研相关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 昆明市营商环境基本情况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昆明市致力打造“四季如春营商好环境”,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形成“三三六”工作模式,推动政府服务以“部门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持续推动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构建“三大体系”强保障,强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是构建高位统筹的组织领导体系。着力构建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机制,成立营商环境办和10个专项工作组,形成整体推动和专题推进相结合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格局。二是构建对标一流的政策框架体系。构建“1+N”政策框架体系(每年出台1个全市指导性文件和N个营商环境指标领域实施细则),制定《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推出《昆明市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着力打造让市场主体“省心、顺心、放心、安心、定心”的营商环境。三是构建问询问效的督促提升体系。坚持昆明“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形成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与、纪委问效、社会监督全方位立体督促提升体系。

(二)坚持“三个聚焦”优服务,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一是聚焦审批优流程,构筑服务“高速路”。全省首推“一把手”走流程范围全覆盖、流程全覆盖、整改全跟踪,体验一个、解决一个、优化一个,推动事项、环节、材料、时限、费用等再优化。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杉杉锂电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裕能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10天,创造了“昆明速度”。二是聚焦诉求通渠道,架就政企“连心桥”。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落实听取群众意见、听取企业家意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三个听取”行动,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三进市场主体”,定期举办“昆明市营商环境会客厅”21场次,面对面倾听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点对点答复并现场会办,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尊重企业家和重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同步依托云南省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昆明市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小程序”等线上渠道聚焦问题整改,交办投诉问题及建议1551件。三是聚焦产业引才智,共绘发展“同心圆”。以服务产业发展、促进项目投资、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建设6个“昆明市营商环境观察站”,在街道、园区建设8个“营商环境观察点”,在民建市委驻地建设1个“营商环境民主党派观察站”,搭建起市场主体诉求收集的“前哨观察站”、营商环境优化的“监督站”、利企政策精准推送的“宣传站”、政企交流的“服务站”。聘任135名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全方位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视察、问询,当好政策落实“侦查员”、政企沟通“联络员”、营商成效“宣传员”。

(三)做好服务企业“六字诀”,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打造高效“服”企的政务环境,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建设“一网四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昆明政务“七办”服务(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掌上通办、马上办好、就近申办、全市能办),全市1599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市本级进驻1036项),市级37个部门的117个专业窗口缩减至29个综合窗口,全国率先实现“一窗通办”所有事。全市网上可办率98.2%,“全程网办”比例提升至96.54%。全省首推政务“e办通”,织密“15分钟便民服务圈”,12个部门187项高频事项在全市125个点位24小时“自助办”“就近办”和“家门口办”。二是打造政策“惠”企的产业环境,不断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建立“8+N”产业链,完善产业“链长制”,实施“建链”、“壮链”、“补链”、“稳链”、“护链”五大工程,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34个国家和省、市级挂牌文创园区,规上文创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的46.5%,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信息制造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显雏形。出台“科技创新17条”,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427家,占全省的69.4%。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成为全国第四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总额从66.13亿美元提高到265.7亿美元。三是打造纾困“稳”企的市场环境,不断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聚焦“六稳”“六保”,实施稳岗稳企政策。安排32亿元政策配套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率先在全省推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服务,为3万户单位核发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金1.2亿元,稳定就业岗位75.5万个。四是打造开放“兴”企的投资环境,不断助推市场主体做大做优。全省率先实施开办企业“一窗通”,实现最快0.5个工作日“零成本”开业。截止2022年6月,共为130136户市场主体发放免费印章516127枚,减免费用8923.65万元;为10.64万户企业免费发放税务Ukey,为企业节省费用6171.2万元。深化简易注销改革,实现注销“一网服务”,3.5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登记财产“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省率先实现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对小微企业减免不动产登记费约1.37亿元。用电报装“一键式”接入,燃气报装“零见面”,用水报装“零材料”。285项涉税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五是打造规范“护”企的法治环境,坚决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成西南第一家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编制实施“免于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免于行政强制”“五张清单”。实行经营异常名录缓冲期管理,在缓冲期7日内改正的不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开展“千警进千企”活动,集中排查经济领域风险,开展“昆仑”“药剑”等联合行动,严打食品、药品、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推行“不见面”远程开标,全程电子化交易和“四个全方位”智慧监管。推行投标保函,累计盘活释放保证金约50.38亿元。市检察院等13个部门联合成立了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关于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实施办法》,建立了120人的专家库并开展合规管理工作。六是打造投资“引”企的人文环境,不断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三年上榜央视“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新建成110所公办幼儿园,公费学位占比由2020年的29.2%提升到52%,在110个城市公共教育满意度监测中排名第2。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国第4位,其中公共事业领域满意度荣登榜首。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成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轨道交通线路从2条增至5条,总运营里程增加到139.4公里,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和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市。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

二、 建议落实情况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共提出7条建议,经市政务服务局认真研究,并征询各协办单位的意见并汇总后,均予以采纳并在工作推进中落实。

(一)出台《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方面。一是《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列入《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同时,《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作为2021年昆明市政府规章立法计划确定的重点政府立法项目,主要对昆明市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监督问效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印发四个阶段的“一张表单”(一份服务指南、一张套申请表单、一张事项清单)、《昆明市2022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要点的通知》和《2022版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清单“一张清单》(暂行)。印发《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承诺制和豁免制的通知(试行)》,全面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承诺制和豁免制。印发《昆明市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告知承诺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昆明市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工作。加快“多测合一”落实,联合下发《昆明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综合技术规程》(试行),完成昆明市联合测绘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及验收,今年上线运行。三是严格落实《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用地报批中涉及经营性用地的需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待《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上报省政府批复后方可进行土地征转组件报批。用地组件报批涉及林业、失地农民保障金、占用生态红线等的均需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相关意见。四是市人大常委会印发《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议案〉的决议》,聘任省市县三级135名人大代表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截至目前,共收集到营商环境监督员反馈的意见建议73条,已办68条,其余5条正在交办督办。

(二)构建人才数据库,推动人才回乡项目发展方面。一是积极做好民营经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评审工作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博士后工作扶持站建站工作,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昆明市“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春城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工作。二是坚持创业带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23个、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95个(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创业服务平台48个),率先在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实施“春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为在昆创业的大学生和小微企业提供3-6万元创业资助和培训支持,累计实施完成9期项目,扶持创业大学生及企业1069个,带动就业1.7万余人。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2020年,全市发放贷款12396笔,已为6885人(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09亿元,带动就业21091人。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开展人才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建成集人才数据智能采集、资源整合、分析研判、决策辅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昆明市专业人才数据库”,将5大重点行业33个产业6433余名人才纳入管理,实现人才数据智慧化、人才服务精准化、人才决策科学化。四是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柔性引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互动交流模式,通过云岭先锋云南省智慧人才云平台等载体积极开展外地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和交流合作。对柔性引进的各类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岗位工资、项目工资、业绩工资、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等灵活多样的薪酬方式。五是开展“滇籍人才回昆”工程。贯彻落实省级“云南籍在外人才暖心回流工程”,拓宽人才引进方式及渠道,建设集智能采集、数据分析、联系服务、产业政策推送等功能为一体的“滇籍人才联系服务网”,建成“码上去昆明”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信息采集、政策匹配、消息推送,线下“省外招聘+回昆考察”,形成“一对一”联系互动,吸引全国各地滇籍人才回昆就业创业。

(三)深入推进“一网通”工程,创建营商环境口碑城市方面。一是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构建政务服务总门户。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到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和党群服务领域,推动政务服务平台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企业开办一窗通”以及水电气等业务系统“系统通、用户通、数据通、业务通、证照通”,打造集中部署、应用集成、信息共享、界面规范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二是持续推进“一窗通办”,打造一个窗口“都能办”。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改革,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设置设置无差别综合服务窗口3166个,19834项政务服务办理事项纳入综合服务窗口实行统一受理,实现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办事一扇窗、服务一张网”。三是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九成事项网上办。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政府网站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2%,21279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全程网办率96.54%。四是持续推动数据共享,基于电子证照互认共享能力,完成了“一部手机办事通”56类电子证照的查询亮证,壹孩贰孩生育登记等事项证照材料复用。公布可通过132类电子证照共享的888个事项清单,实行共享数据免材料提交,可由申请人自由选择模式。

(四)加强企业运营监督,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一是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昆明市政商关系行为清单》的宣传贯彻力度,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制度。推行“三个听取”行动,依托营商环境观察站,由市政府领导带队,定期到各县区或有关部门举办“营商环境会客厅”,召开市场主体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点对点答复并现场会办。二是加大营商环境宣传力度。陆续刊播“2022年昆明—成渝招商行”之老朋友再“牵手”启航“新希望”、中农现代集团:出川入滇“谋大局”“链”接美好新未来、招商春潮起落子正当时蓉商来昆实地考察项目投资更有信心、投资昆明很放心等10余篇文章和20余个新媒体产品,不断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三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印发《关于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免罚清单的指导意见》、《容错纠错柔性执法“五张清单”》、《昆明市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清单适用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免罚”、“首违不罚”“五张清单”的范围,全力营造有温度、有力度的“软+硬”“柔+刚”“宽+严”的监管机制。

(五)加大招商力度,立足实际创新优惠政策方面。一是组织构建“市级领导带头招商、县区领导主抓招商、市直部门争先招商、市属企业以商招商、产业链专班招商”的招商格局,及时制定下发《昆明市产业招商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昆招商委〔2022〕2号),并建立市级要素审批部门、市属企业为责任单位的责任落实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党政“一把手”招商引领带头作用,建立党政“一把手”招商引资跟踪管理工作机制。1—8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外出招商11次,省内会见客商191次。19家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党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115次,省内会见客商3379次。三是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根据自身实际,适时出台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实时修订更新。同时,每年对全市各行产业政策,按照是否对企业有“干货”的标准(有针对企业的具体奖补、减免等实质性措施)进行梳理,并及时印发《昆明市投资促进优惠政策节选汇编》,明确政策内容索引及咨询渠道。

(六)完善市场活动审查制度,保障公平竞争方面。一是按照“谁制定、谁审查”原则,将市、区两级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策措施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做到应审尽审。建立健全存量政策清理长效机制,对政策措施实际运行中产生的排除、限制竞争问题,自2022年开始,开展每年四次的清理。二是加强反不正竞争执法,针对互联网平台、数字经济、医药购销、美容健身、教育培训等重点行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三是畅通退出途径,深化简易注销改革。扩大适用范围,压缩公示时间,建立容错机制,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畅通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快速退出。上线网上注销服务专区,和相关部门共享企业注销信息,破除数据壁垒,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四是高效推进信用修复服务,制定《昆明市公共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开通昆明市信用修复服务专窗,明确信用修复审核专员。实行“处罚即告知修复”,在各行政处罚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同时,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将修复条件、渠道、方法和提交资料进行一次性告知。建立“日清日结”机制,将市级修复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将修复申请中公示超过一年和不到一年的,分别采取不同的修复动员措施,提高修复效率。自2019年7月“信用中国”协同工作平台开通以来,累计受理信用修复申请近9058条,完成信用修复信息近4705余条。

(七)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加强政务服务水平方面。一是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全面建立信用承诺制度,明确信用承诺类型、数据标准、工作流程、承诺应用等具体内容。在昆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信用承诺模块,在信用中国(云南昆明)网站开设自主在线承诺专栏,目前已归集并公示信用承诺60万余条。分类开展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将国家信用中心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和省综合评价结果在全市进行推送并录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引导综合评价结果较好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信用记录,巩固提升信用等级;对评价结果较差的市场主体开展提示性约谈、警示性约谈、专题培训等,引导其重视信用管理,优化信用状况。精准开展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联合奖惩政策和国家“联合惩戒”备忘录,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监高”进行限制。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对9059名自然人、2618名法人及其他组织实施失信惩戒,对28618人实施限制高消费等处罚措施。二是规范昆明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办事效率。2019年印发《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及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试行)》,2021年印发《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标准化建设规范(试行)》、2022年印发《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着力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规范政务服务行为,健全政务服务工作制度,完善窗口及进驻部门(人员)考核考评措施,强化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管理服务体系,并加强对县区业务指导,实现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形象统一、服务品质统一,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 下一步工作方向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昆明市将组织开展三年攻坚行动,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掀起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打响“昆明效率、昆明服务、昆明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打造“四季如春营商好环境”,为全省树标杆,做表率,当好“排头兵”。

一是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一照多址”等改革,推动企业开办、迁移和注销便利化,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常态化;实现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左右、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8%左右;探索推动涉税政务服务事项“零材料”办理,“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100%,实现申报、发票、退税等企业税费事项100%“网上办”、个人税费事项100%“掌上办”。

二是立足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投资服务便利。持续推进投资审批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财产登记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提升水电气报装便利度,在更大范围实现“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一网通办”、“指尖办”。全市政府和社会投资一般性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50个工作日;在主城五区实现水、电、气与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过户,过户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用电、用水、用气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落实“五级十二同”要求,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面,推行“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推进“e办通”自助服务,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自助办、就近办、跨省通办,精准打造“十五分钟办事圈”。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率达99.5%以上,全程网办率达91.5%以上。

四是紧扣企业权益保护,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完善落实“免于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免于行政强制”五张清单。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督查等新型监管方式,保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市场监管领域实现联合监管常态化,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完善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率、招标投标项目在线开标率达100%。

感谢您对昆明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李梦璇   0871-67418331)


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