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体育_188体育投注-在线APP官网@

图片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投资动态

续写山海情缘 推动产业转移合作

来源: 昆明日报   2023-11-06 09:07   字号: [        ]

风从海上来。从20世纪60年代的沪滇合作,到20世纪90年代的沪滇对口帮扶,昆滇的发展变化见证着滇沪的深情厚谊。

春城“写”精彩。进入新时代,沪滇协作迈入产业转移合作新阶段,以上海临港集团为代表的“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等协作模式,在昆滇开启新一轮合作的新篇章、新传奇。

共同打造“五大产业合作基地”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从高原到海滨,沪滇共饮一江水,沪滇协作交流有非常悠久的历史。1996年,上海与云南结成对口帮扶协作对象,自此,跨越东西2000多公里,两地携手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东西部协作的新典范。

进入新时代,沪滇协作迈入产业转移合作的新阶段。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昆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上,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表示,此次到上海,以“聚焦东西协作 深化沪滇共创”为主题,召开承接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既是延续昆明和长三角山海情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昆明与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的具体行动。

当前,昆明正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昆明希望与长三角各界共同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工业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休闲康养基地、金融服务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等“五大产业合作基地”。

自1996年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以来,沪滇两地携手并肩,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21年,根据统一部署,两地又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十四五”沪滇协作工作良好开局。2022年,沪滇两地协作共建更加紧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空间发展。2023年,沪滇两地明确,将探索“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沪滇+N”协作模式,携手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协同。

一批沪企“牵手”昆明

相关统计显示,近两年,431家沪企入滇进昆落地投产,到位资金142.2亿元,包括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鹏欣肉牛入滇进昆等项目。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翁恺宁表示,近年来,临港集团抢抓昆明发展机遇,在昆明经开区核心区域建设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并在磨憨围绕“跨境综合服务中心、跨境综合物流中心和跨境综合产能高地”投建临港首发项目。

作为沪滇协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样板,临港集团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共同建设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如今已成为“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代表。该项目自2022年8月开工以来,已完成投资14亿元,42栋工业厂房全部封顶。目前,与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达成入驻协议的企业超过40家,包括上海摩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至恒新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等。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只是沪企入滇进昆的一个代表。近年来,昆明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突出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嵩明杨林经开区以及13个省级产业园区“工业主战场”地位,围绕“8+N”重点产业链体系,加快推动昆明工业转型升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闻泰科技、杉杉锂电、均和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先后牵手昆明,为昆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昆明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全省1.8个百分点。

云南、昆明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农产品品种多、品质好,这些农特产品可以依托中老铁路,以及近期开通运营的“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北上南下、通江达海,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例如,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合作协议,并在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建成西南地区最大单体、最大养殖规模的标准化、设施化肉牛饲养示范牧场——鹏欣寻甸凤合示范牧场。该项目一期设计存栏12000头肉(奶)牛。

为企业发展培优赋能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昆明不仅有区位、平台、市场等优势,还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优势。近年,昆明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电池、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绿色能源是云南独特、宝贵的优势资源,昆明在相关产业方面起步早、基础好、条件优。”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明表示,今年6月30日,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在昆明安宁投产,石墨化车间主体建设完工并完成设备安装,计划于近期正式投产。

当前,昆明不仅从政策上给各领域、各企业大力支持,还坚定不移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度,从推动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明确细化奖补及支持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作为“上海研发+云南制造”的典范之一,云南淼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淼汇能源科技公司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市场支持,发展至在昆明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工厂。2015年,上海淼汇能源科技公司与云南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在云南推广自然能提水技术,至今已实施项目超过100个,服务超过40万人,包括在昆明市东川区灌溉近4万亩高山旱地。上海淼汇能源公司在昆明成立云南公司,并在昆明高新区马金铺建立自然能提水系统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预计今年底可以投入生产。

潮平两岸阔,扬帆向未来。如今,站在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的“潮头”,沪滇两地可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书写时代新篇章。(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